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可靠性。方法: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57个中医症状量化值为底层指标,以11个基本证候为第二层次指标,以实证与虚证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分为顶层指标,初步构建了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层次分析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并在临床上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生存质量(SF-36)等进行了相关性对比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冠心病证候总评分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SF-36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构建的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评价冠心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轻重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已构建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疗效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工具,冠心病患者入院后3d内与出院前3d填写生活质量表(SF-36)与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以入出院生存质量差值与入出院证候轻重各指标差值进行比较。结果生存质量评分与证候综合疗效评价体系的各个层面均存在相关关系。在11个基本证候层面中,水湿证、气滞证、实热证与生存质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实证与虚证层面,虚证与生存质量评分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在生存质量与证候总分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39)。结论在冠心病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中医证候在各个层面与生存质量存在相关关系,且与证候总评价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症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方法:整理归纳国内有关骨质疏松症症状与证候的相关研究文献,以100mm刻度法结合症状轻重分级赋分法对症状轻重程度进行初步量化,再用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确立骨质疏松症中医常见定性证候量化评价目标树层次。然后应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专家研讨的方法,组织专家对该模型进行研讨。研讨内容包括确立每个症状轻重量化方法,对定性证候轻重程度层次分析模型中的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估计,初步构建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层次分析模型。最后在临床上选择220例患者,将该模型运算结果与专家模糊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以上程序,构建了骨质疏松症精亏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的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并将其用于2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证候判断。统计1545份骨质疏松症专家判断表结果与量化评价模型判定结果发现,两者完全拟合加基本拟合率为80.91%(1250/1545),如果加上部分拟合,则拟合率达到94.05%。结论:骨质疏松症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与专家模糊判断有较高的符合率,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如果加上部分拟合,则拟合率达到94.05%。结论:骨质疏松症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与专家模糊判断有较高的符合率,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冠心病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方法:整理归纳国内有关冠心病症状与证候的相关研究文献,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专家研讨的方法,在首先以100mm刻度法结合症状轻重分级赋分法完成对症状轻重程度量化的基础上,以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为证候量化评价的数学工具,组织专家对定性证候的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估计,构建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然后在临床上将该模型的运算结果与专家模糊判断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287例次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排除填写不规范的表格,可用的观察表167份。模型运算与专家判断的拟合率为68.26%(114/167),如果加上部分拟合,则可以达到88.62%(148/167)。结论:该模型与专家模糊判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冠心病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横断面调查方式,制定统一调查表,收集200例PSS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与病程、系统损害情况、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的关系。评价各证型病情轻重程度。结果 200例中医证型中单证占32%;复合证型占53%。其中阴虚血瘀证34例(17%)最多、气虚证30例(15%)次之、气阴两虚证26例(13%)再次之。不同年龄和病程组证型复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年龄、病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0.168。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血沉、免疫球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PSS以复合证型为主,阴虚血瘀证最多。PSS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气虚血瘀证最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少阳证肿瘤相关性失眠(CRI)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6例少阳证CR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患者予小柴胡汤加减口服,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三大主症(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夜寐多梦)评分;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3例患者剔除或脱落,对照组3例患者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三大主症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眠浅易醒、夜寐多梦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少阳证CRI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加用艾迪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卡氏评分、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实体瘤疗效、疼痛疗效及卡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艾迪注射液有抗癌止痛、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可作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姑息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升降散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脓毒症心肌损伤(毒热内盛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1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于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检测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1.0%,治疗组为93.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降散结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毒热内盛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减轻患者的心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疾病及证候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合理应用问题。方法应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Ridit分析、一元和多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优化防治方案研究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组和中西组证候疗效、证候总积分均优于西药组;中医组在疾病综合疗效、降低血清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肾功能方面优于中西组和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上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是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比较优化的治疗方案;合理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是进行中医疾病及证候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 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 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 PTR, INR 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 P <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 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及卡氏评分0~30分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1.
综述国内外哮喘生存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过程、评价指标内容及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运用情况等方面对哮喘生存质量量表进行分析,发现现行我国临床运用的哮喘生存质量量表大多直接来源于国外相关量表,很少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中医整体调理的证候疗效没有在量表中反映出来。建议:制定符合中国人生活习惯、又能反映中医证候疗效,信度和效度较高的生存质量量表,应首先考虑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并将与疾病相关性不大的全身证候信息纳入量表中,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量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能反映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药综合干预特色和优势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纳入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辨证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及中药安慰剂进行干预。在入组治疗后第7、14、21、28天以及随访3个月后的5个时点分别进行指标评定。指标有中医证候指标(简称ZH)、格拉斯哥昏迷评定(Glasgowcoma standard,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NF)、生活能力状态(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r index,BI)、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index,QLI)和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结果:共纳入404例患者,试验组199例,其中阳类证178例,阴类证21例,对照组205例,其中阳类证165例,阴类证40例。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愈显率(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为86.5%,对照组为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的反应度表明GCS评分对病人的敏感性从第7天开始升高,至第14天、21天对全部病人敏感。NF的反应度在第14天、21天、28天对全部病人的敏感性较高。BI指数评分在第21天对轻度、中度病人敏感,随访3个月后对轻度病人敏感。QLI评分在第21天对轻度、中度病人及随访3个月后的轻度病人敏感。FAQ评分在第21天、随访3个月后对轻度病人敏感。ADL评分在第28天对所有病人及随访3个月后的轻度病人敏感。在第0~7天、14天、28天,ZH评分对全部病人的反应度均较好。主成分分析显示上述7个指标在发病时(第0~7天)、第21天及随访3个月后都能较好地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并评价出血中风病人的疗效,其中ZH评分和FAQ评分在第28天的贡献度更大。结论:对于出血中风急性期病人,所选择的7个指标(GCS、NF、BI、QLI、FAQ、ADL、ZH)均有较好的反应度,其中第21天的反应度最好。ZH评分会随病情波动,相对于其余指标更符合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原则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显示出了其他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1)IPF的对应中医病名行业内仍未能达成共识,缺少权威的指南规范。(2)目前,研究中的地域和研究中心较为单一,缺乏多中心联合的观察性研究,从而忽视由地域差异而造成IPF在病因病机、证候分布上的区别,且目前文献纳入的病例数偏少,结果易受干扰,可重复性差。(3)研究所釆用的评价工具多为欧美国家直接翻译的问卷或经过国内专家翻译改进的普通性量表,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性,其研究结果难以令人信服。中医在IPF的科研方面,缺乏具有中医自身特色的疗效评估量表,导致大多临床研究在疗效评价时缺乏对"证"改善的判定,而以"候"作为唯一评价,将中医的"证候"一分为二,缺乏了对患者整个人体状态的把握。(4)多数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的复方均为自拟方,缺乏针对同证型的古代经方作为对照,因此,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较低。另外,传统中药复方剂型除了汤剂外,还包含了丸、散、膏、丹等,而这些剂型有的能在IPF稳定期治疗时发挥无法替代的优势,目前相关临床研究中的中药复方剂型均为汤剂,未见其他剂型的研究报道。(5)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临床疗效评估停留在对短期症状改善的观察水平上,缺乏终点指标(如再住院率、生存率等)的统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今后研究方向:(1)明确IPF疾病诊断及分期分型标准,加强疾病分期分型与中医主证的研究,对古代文献关于IPF类似疾病的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并经过临床验证,规范IPF的中医病名。(2)对于证候研究有必要加强不同地区医家经验交流,开展不同地区大规模、多中心的联合观察研究,按患者生活的地域进行划分统计,深入研究地理、环境因素对IPF的影响。(3)参照国际生活质量量表研究规范中的步骤,研制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医内涵、符合患者报告结局特点的IPF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完善疗效评价体系,用以满足中医对IPF的临床和科研需求,并在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4)加强古代经方对IPF的疗效研究,可以经方作对照,拓宽中医药治疗IPF的应用。(5)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尤其是加强远期疗效观察、卫生经济学评价及再住院率、生存率等终点事件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特色优势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及其诊疗的科学。1)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即其医学属性、科学属性、时代属性、文化属性。2)中医药学的社会贡献,包括构建了理论体系,建立了医德规范,拯救了无数患者,增进了大众健康。3)中医药学的特色优势,即理念先进、方法灵活、手段独特、安全环保。4)中医药学的发展困境,包含废医逆流的影响,以药养医的影响,药品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实媒体的影响。5)中医药学的发展前景,即任重道远,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存质量评估的引入,国外学者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并制定了和完善了一系列测定量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甚至鲜有报道,但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医药疗效评定标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今后应发挥中医重视生存质量的优势,将生存质量指标引入中医评价指标,加强中医生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制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医版的意义及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现行以生存期及病灶缓解率为主要观察指标的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已无法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因其概念及所覆盖范围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体系的一致性,已开始进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但尚缺乏已成为生活质量测定规范化测定工具的、能准确反映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疗效的生活质量量表。本文从现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不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研制由中医临床及研究人员参与、能全面而准确反映中医治疗肿瘤临床疗效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意义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方法]应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中医诊断仪器——中医脉象仪、中医舌象仪以及自制中医证候量表,进行动态的望、闻、问、切"四诊"检查,采集中、西医临床客观化量化指标,采用IBM SPSS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脉图、舌图、中医证候量表等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状态及疗效,且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与西医现有疗效评价指标相比具有一定关联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指标能客观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状态变化,为今后开展疾病疗效评价的无创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尿路感染的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TCM)剂型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从中药不同剂型的疗法、中西药物结合疗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剂型多,疗效广。结论: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具有优势,疗效显著,并可预防西药治疗产生的副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余鹏  陆兴 《医学综述》2012,(22):3792-379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效果的评估体系也逐渐由以医师评判为主转向以患者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这就需要对患者的主观感受有相应的量化标准,应运而生的是生存质量量表的评判标准。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突出表现常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困扰患者日常生活,生存质量量表非常适用于评测其疗效,现对常规评估病情方式和国外各种鼻-鼻窦炎生存质量量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