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2.
儿童癫070101.gif (120 bytes)自然睡眠与药物诱导睡眠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程脑电图与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脑电图在癫癎疑似病人中的变化。方法:对癫癎疑似病人各随机抽取101人分别进行长程脑电图或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检测。结果:长程脑电图与剥夺睡眠加睡眠脑电图二者在癎性放电和总异常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但两种检测均能提高癫癎疑似病人的阳性率。长程脑电图组临床发作次数明显高于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组(0.01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诱发方法是否可提高癫癎病人脑电图癫癎样波的阳性率。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癫癎,而常规脑电图描记正常的100例研究组行剥夺睡眠诱发实验,并选择46例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呈现爆发性癫癎样波者42例(42%),对照组脑电图无1例呈爆发波,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电图有轻度改变者,剥夺睡眠诱发实验可提高癫癎病人脑电图癫癎样波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EEG在小儿癫(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疑诊为癫(癎)的患儿进行清醒EEG及剥夺睡眠EEG检查,作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癎)样放电的检出率.结果:两种状态下描记的EEG(癎)样放电的阳性率:清醒EEG为32.2%,剥夺睡眠EEG为53.3% .结论:剥夺睡眠EEG是提高小儿(癎)样放电检出率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和自然睡眠脑电图对癫癎诊断的差异与价值。方法:对165例临床诊断癫癎的儿童进行常规脑电图和习惯性白天睡眠及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描记出现癫癎样放电36例(21.82%)中,在自然睡眠描记时全部出现异常,常规描记正常范围脑电图129例(78.18%)中,在自然睡眠时81例(62.79%)出现异常。结论:常规合并自然睡眠视频脑电图对儿童癫癎诊断,临床发作类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态脑电图对癫癎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癫癎患者自然睡眠时相与癎样放电的关系,探讨脑电Holter 24 h监测即俗 称的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癎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1例癫癎患者24 h AEEG监测资料,对发作间期清醒与睡眠期脑电图癎样放电的发作频率进行比较。结果:761例患者中 检出癎样放电553例,睡眠期检出495例(检出率89.5%),觉醒期检出309例(55.9%),癎样放电主要 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93例患者AEEG监测后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睡眠期癎样放电检 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癫癎患者睡眠期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AEEG有助于癫癎的诊 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加剥夺睡眠脑电图(EEG) 对癫癎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0 例癫癎患者进行常规电极和蝶骨电极描记,如无癎样放电,再作蝶骨电极加过度换气和蝶骨电极加剥夺睡眠,并与常规电极作比较。结果:常规电极癎样放电检出率为38-1 % ,单纯蝶骨电极,蝶骨电极加过度换气和蝶骨电极加剥夺睡眠癎样放电检出率比常规电极分别提高11 % (χ2 = 2 .6 ,P> 0-05) ,19-2 % (χ2 =8 .11 ,P< 0-01) 和34-2 % (χ2 = 17 .22 ,P< 0-01) 。结论:在上述几种方法中,以蝶骨电极加剥夺睡眠癎样放电检出率最高,故对癫癎诊断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临床初步诊断癫痫的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和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检查.比较二种方法的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结果:常规脑电图异常率(69/92)75%,剥夺睡眠脑电图异常率(79/92)86%,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x2=3.45,P>0.05).在痫样放电检出率方面,常规脑电图检出率(38/92)41.3%,剥夺睡眠脑电图检出率(70/92)76.0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x2=22.96,P<0.01).在临床发作类型方面,应用剥夺睡眠脑电图使复杂部分性发作、失神发作痫性检出率达100%.结论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的诊断中,优于常规脑电图,可以明显提高精神运动性发作,睡眠相关性癫痫的痫样放电检出率,是目前公认的具有重要价值,最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电图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在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8例癫儿童剥夺睡眠后的脑电图变化。结果:与本组常规脑电图比较,样放电检出率提高至79·31%。结论:剥夺睡眠诱发试验能明显提高癫儿童脑电图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sleep deprivation 睡眠剥夺 也叫剥夺睡眠,在给癫(癎)病人描记脑电图时,对睡眠中易发作者应作睡眠描记,对觉醒时易发作者应作睡眠剥夺描记.剥夺睡眠后描记易出现(癎)样放电,与其说是剥夺睡眠后因疲劳而出现,不如说是觉醒程度差而出现异常波.在实践中,剥夺睡眠描记主要是观察觉醒-入睡过程,因此期最易出现(癎)样放电.次日进行描记,前晚减少睡眠时间,叫部分睡眠剥夺(尤是小儿),前晚通宵不睡,叫全部睡眠剥夺.在一些有趣的实验里,还可以选择性地剥夺睡眠周期中某个阶段,如REM剥夺(梦境剥夺).  相似文献   

13.
容易被误诊为"(癎)样放电"的几种正常睡眠脑电波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视频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的普及,睡眠脑电图逐渐成为脑电图检查的重要部分.临床拟诊为癫(癎)的患者,凡清醒常规脑电图未能检出痫样放电者进行睡眠脑电图描记,可明显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1].临床脑电图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正确识别各种不同的睡眠脑电图波形.  相似文献   

14.
剥夺睡眠脑电图监测对癫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长程脑电图监测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癫(疒间)脑电图的异常率及对癫(疒间)分型有很大的帮助.我院从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共对47例临床有癫(疒间)样发作的患儿进行了清醒时的脑电图监测与剥夺睡眠后睡眠时的脑电图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于小儿的不合作 ,清醒时的脑电图 (EEG)检查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大多数实验室都采用服用水合氯醛或巴比妥类药物诱导睡眠后作脑电图检查的方法。此法虽省时省力 ,但这类药物具有抗惊厥作用 ,又可能出现药物快波或抑制异常波发放 ,直接影响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笔者从 1997~ 2 0 0 1年间对使用水合氯醛诱导睡眠的 12 3例儿童和未用任何镇静剂 ,单靠睡眠剥夺的方法诱导睡眠的 170例儿童(共 2 93例 )的脑电图作比较分析 ,发现睡眠剥夺后自然睡眠脑电图检查方法比使用水合氯醛诱导睡眠的脑电阳性率高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癫癎病人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脑电图检查基础上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结果:在清醒状态下未记录到异常的患者,约40%可以在睡眠中记录到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常规检查合并睡眠诱发试验既安全无痛苦,又经济可靠,可在基层医院常规作为癫癎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自然睡眠是癫癎脑电图的有效诱发方法之一,我院近几年对120例临床拟诊为癫癎的患者行常规脑电图和自然睡眠脑电图检查,以分析其对癫癎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小儿癫(癎)的诊断意义.方法:将160例患儿分为临床诊断癫(癎)组100例和可疑癫(癎)组60例,均行V-EEG监测,并观察觉醒期和睡眠期V-EEG(癎)样放电的分布情况.结果:本文160例患儿中,V-EEG监测异常者118例(74%),(癎)样放电检出率为56%.(癎)样放电发生率在临床诊断的100例小儿癫(癎)组为67例,占67%,可疑癫(癎)组为20例,占33%.(癎)样放电多见于浅睡期.结论:V-EEG可提高小儿癫(癎)(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小儿癫(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频录像脑电(VEEG)的睡眠时相与癫癎的关系及其对癫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25例常规脑电(EEG)无癎样放电患者分为癫癎组和可疑癫癎组进行V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癫癎组癎样放电总发生率为59%,可疑癫癎组总发生率为3%,癫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结论: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VEEG可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对癫(癎)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癫(癎)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癎)样放电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检出率为94%,发作间期为9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和癫(癎)灶的定位有重要意义.发作间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对癫(癎)灶的定位价值接近于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