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高血压性心肌重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效应因子,通过其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放射配基结合分析证实哺乳动物存在AT_1、AT_2受体,大鼠和小鼠AT_1受体存在AT_(1A)、AT_(1B)、和AT(1C)受体亚型。近年来还发现了AT_3和AT_4受体亚型,但结构和功能不清。AT_1受体具有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的特性,有7个螺旋的跨膜段,与其他G蛋白受体有20%~30%同源性,主要分布于成年动物血管、心、肾上腺等;AT_2受体仅有32%氨基酸序列与AT_1受体同源,主要分布于胚胎组织和间质组织。最新研究显示AngⅡ绝大多数生物学效应都是AT_1受体介导的。AngⅡ刺激AT_1受体诱导c-fos、c-jun和c-myc等原癌基因的表达,引起心肌细胞肥大,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间质胶原沉积,AT_1受体拮抗剂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减少胶原积累,AT_2受体拮抗剂无此作用。AT_2受体的生物学效应知之甚少,可能在抑制生长因子引起的细胞增殖、对抗AT_1受体的促细胞有丝分裂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中起作用。心肌组织AT_1和AT_2受体可能共同调节了高血压心肌重塑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胶质细胞M_2、M_4受体亚型基因序列,并比较胶质细胞M_2、M_4受体亚型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序列与神经元细胞M_2、M_4受体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序列间的差异。方法:根据神经元细胞M_2、M_4受体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M_2、M_4受体基因序列全长的特异性探针,采用RT-PCR方法扩增胶质细胞M_2、M_4受体亚型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通过RT-PCR方法扩增胶质细胞M_2、M_4受体亚型基因序列,与神经元细胞M_2、M_4受体比较,M_2受体差异碱基17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有8个;M_4受体差异碱基3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有2个。结论:胶质细胞M_2、M_4受体与神经细胞M_2、M_4受体亚型在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上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胶质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比较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神经细胞M1、M3、M5受体基因序列全长设计特异性探针,采用RT-PCR方法扩增胶质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测序得到胶质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与神经细胞比较,M1受体差异碱基4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有1个;M3受体差异碱基有8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位点有4个;M5受体差异碱基1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有1个。结论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在基因和蛋白序列上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我院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分布规律。方法对20株经双纸片试验确证为ESBLs表型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bla TEM-1、blaSHV-1、CTX—M-1组、TOHO-1组等4种基因PCR扩增,并对16株blaSHV-1基因PCR扩增阳性的菌株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在Internet网上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核苷酸相似性分析,并进行编码基因对位和氨基酸序列对比分析。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blaTEM-1,blaSHV-1,CTX—M-1组等3种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是50.0%、95.0%、20.0%。1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4株序列与SHV—1a(序列号:X98101,74→934)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有3株序列与SHV-2(序列号:AY570959,42→812)100%相同;有2株序列与SHV-11(序列号:AY293069,41→817)100%相同;有4株序列与SHV-27(序列号:AF293345,2→821)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有1株序列与SHV-28(序列号:AF538324,12→823)100%相同;有2株序列在GenBank中未找到与之完全相同的序列。结论本地肺炎克雷伯菌中有SHV—1a、SHV-11、SHV-28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和SHV-2、SHV-27 ESBLs基因存在。  相似文献   

5.
吴乐  谢守珍  李云庆 《医药导报》2004,23(11):0795-0798
腺苷受体是一类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有4个亚型,分别是A1、A2A、A2B、A3受体。腺苷受体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激活后在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如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元的兴奋性、运动控制、情绪反应等。其中A1和A2A受体与痛信息的传递和调控密切相关,他们的选择性激动药和拮抗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因此,腺苷受体参与痛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的机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素能受体(以下简称受体)的亚型β受体的β_1(心脏和脂肪组织)和β_2(平滑肌)两种亚型均可与腺苷环化酶相偶联。前一亚型的拮抗剂为 metoprolol 和心得宁;后一亚型的拮抗剂为 butoxamine。α_1受体即突触后α受体,儿茶酚胺作用时可引起血管及其他平滑肌收缩以及肝脏某些代谢作用;α_2受体存在于突触前及突触后各部位。对突触前α受体的研究,阐明了儿茶酚胺反馈性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由于它对某些激动剂如氯压啶和拮抗剂育亨宾有较大的亲和力,因此它与典型的突触后α受体在药理学上有明显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通过 分离和克隆G-蛋白偶联受体的亚型来重新认识各种疾病,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多巴胺受体亚型家族。迄今己能识别出5种不同的多巴胺受体亚型:“D1样”家族包括D1和D5亚型,“D2样”家族包括 D2、D3和 D4亚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对D4受体较D2受体亲和力更大、特异性更强,而典型抗精神病药尽管对D4受体亲和力大,但特异性小,或与D2受体更易结合。虽然研究结果未能证实阻断D4受体能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然而,D4受体基因独特的多态性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基…  相似文献   

8.
阿片受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底至1993年初,μ,δ和k阿片受体cDNA相继克隆成功,使阿片受体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μ,δ和k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三种受体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0%左右。三种受体mRNA分布与其受体蛋白的分布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核苷酸突变和嵌合体的构建,对受体结构和功能关系也做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内分泌胰腺嘌呤受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嘌呤受体分为腺苷作用的P1受体和ATP作用的P2受体两大类;P2受体又分为P2X(离子通道受体)和P2Y(G蛋白耦联受体)。多种嘌呤受体亚型表达于内分泌胰腺,并参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嘌呤受体和配体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属于最早被发现的G蛋白耦联的7次跨膜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基于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克隆发现,它被分为三个亚型,分别是α2A-AR,α2B-AR和α2C-AR。其中,α2A-AR是最重要的一种亚型,它在α2-AR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
血栓素A2受体又叫TP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具有七次跨膜特征,内生配体为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H2(PGH2).人类的TP受体有两种亚型:TPαt和TPβ,分别由343个和407个氨基酸组成,虽然TPα和TPβ在结构上仅是C端尾部存在不同,但有一些研究表明,两者在功能上也存在一些不同,如现在已经证实是TPB,而非TαP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迁移和血管生成中起作用[1].TP受体在鼠的体内分布广泛,亦有可能在鼠的生理或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用RNA印迹分析鼠的不同组织可见,TP mRNA在胸腺和脾脏表达极高,在肺、肾、子宫、心脏、脑表达较高,而在肝、胃、回肠和睾丸表达很低,并且很多类型的细胞表达TP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 SD 大鼠分为:脓毒症组(LPS 组)10只, LPS 建立大鼠模型,司洛尔组(ESM组)40只,LPS 建立大鼠模型,按艾司洛尔不同给药时机及剂量分4个亚组:A1组;A2组;B1组;B2组以及空白组(X 组)各10只。大鼠气体全麻后超声心动图法测心脏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ELISA 法检测血清儿茶酚胺、肌钙蛋白(TN-I)、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心肌细胞匀浆提取蛋白后 ELISA 法检测β1、β2、β3受体亚型含量;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ESM组较 LPS 组在超声心动图中心脏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有改善(P <0.001);在儿茶酚胺浓度上 ESM组与 LPS 组没有差别(P >0.05)。在 TN-I 及 NT-proBNP 浓度上 A 组低于 B 组、A2组低于 A1组(P <0.01);在β受体亚型含量上:β1受体含量 A 组高于 B 组、A2组高于 A1组(P <0.01),β2受体含量各组(P >0.05),β3受体含量在 ESM四亚组组间(P >0.05),但ESM四亚组较 LPS 组均有减少(P <0.01);免疫组化也得到结果与心肌组织 ELISA 法测得β受体亚型的含量的结果相一致;在心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中发现,早期应用艾司洛尔可以减轻心肌线粒体的损伤。结论对于脓毒症大鼠早期应用艾司洛尔,可以上调了心肌β1受体含量,改变β肾上腺素能受体各亚型的比例;减轻心肌线粒体的损伤,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人们已普遍接受多巴胺受体存在两个亚型的假说,它们被分别命名为多巴胺D_1受体和多巴胺D_2受体。这些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某些内分泌组织。分布于心血管系统、以前被命名为多巴胺DA_1和DA_2受体实际上就是D_1和D_2受体。接受“多巴胺两个受体”假说的部分原因是应用了能区别二类受体的激动剂和阻断剂。本文仅讨论多巴胺D_1受体及能选择性阻断D_1受体的苯并氮杂卓的卤化物。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5-羟色胺(5-HT)的组织分布、生物合成和代谢研究的同时,对其受体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1986年Bradley等首次提出5-HT受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即5-HT_1、5-HT_2和5-HT_3受体。5-HT_1受体进一步分为5-HT_(1A)、5-HT_(1B)、5-HT_(1D)三种亚型。5-HT_2受体分为5-HT_(2A)和5-HT_(2B)两个亚型。5-HT_(1c)受体亚型与5-HT_2受体相似,将在一起讨论。另外,还存在5-HT_(1p)、5-HT_4受体等。这些新的进展使某些疾病的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外消旋TJ0711(R/S-)及其两种旋光异构体(S-和R-)对肾上腺素受体各亚型拮抗作用的强度及相对选择性。方法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以离体豚鼠右心房、气管条、离体大鼠肛尾肌、输精管为标本分别测定受试物对β1和β2,α1和α2肾上腺素受体的拮抗参数(pA2)。结果R/S-、S-及R-TJ0711拮抗β1受体的pA2值分别为:7.35、7.22和7.17;拮抗β2受体的pA2值分别为:6.24、6.11和6.23;拮抗α1受体的pA2值分别为:7.63、7.37和7.33;拮抗α2受体的pA2值分别为:5.70、6.08和5.64。S-和R-TJ0711对4种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pA2值差异无显著性。R/S-TJ0711拮抗α1受体的pA2值高于S-和R-TJ0711;对另外3种受体亚型,R/S-TJ0711与拆分体的pA2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离体器官实验中,S-、R-TJ0711对肾上腺素受体各亚型的拮抗作用无明显差异,二者在拮抗α1受体时表现出协同作用;R/S-、S-和R-TJ0711对β1和α1受体的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按照其与选择性拮抗剂的亲和力不同,至少可分为AT1和AT2受体两种。AT、AT2受体的分布、氨基酸序列已经清楚。AT1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可能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激活磷脂酶C而促进磷脂酰肌醇水解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最初提出嘌呤受体的概念是用于解释对非肾上 腺素能或非胆碱能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又将 嘌呤受体分为P1受体和P2受体。P1受体对腺苷产生效应,并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P2受体对5-三磷酸腺苷(ATP)和5-二磷酸腺苷(ADP)产生效应。而P2受体又可分为P2X受体和P2Y受体。P2X受体是配体控制的离子通道,P2Y受体是带有7个跨膜结构域的与G蛋白偶联的促代谢受体(GPCR)。P2Y受体家族中的5种受体亚型P2Y_1;、P2Y_2、P2Y_4、P2Y_6和P2Y_(11)已被克隆,这类受体中有些对嘌呤类和嘧啶核苷酸均有效应。故此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甲酸核受体蛋白α,β和γ 3种亚型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性,确定可能与抑制剂选择性结合有关的氨基酸残基,揭示维甲酸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与其结合多种受体亚型的关系,设计、开发受体选择性的维甲类分子。方法和结果:基于已解析的γ受体亚型的晶体结构,利用分子图形学和计算化学方法预测了未知的α,β亚型的三维结构;通过3种维甲酸核受体分别与其泛激动剂、选择性激动剂及无结合活性的维甲酸分子之间的分子对接研究,定性解析了抑制剂立体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导致不同受体产生选择性的本质原因。结论:有选择性受体结合活性的维甲类化合物是进行低毒作用的新型维甲类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维甲酸核受体蛋白α,β和γ3种亚型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性,确定可能与抑制剂选择性结合有关的氨基酸残基,揭示维甲酸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与其结合多种受体亚型的关系,设计、开发受体选择性的维甲类分子。方法和结果:基于已解析的γ受体亚型的晶体结构,利用分子图形学和计算化学方法预测了未知的α,β亚型的三维结构;通过3种维甲酸核受体分别与其泛激动剂、选择性激动剂及无结合活性的维甲酸分子之间的分子对接研究,定性解析了抑制剂立体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导致不同受体产生选择性的本质原因。结论:有选择性受体结合活性的维甲类化合物是进行低毒作用的新型维甲类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M5受体参与中脑奖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五种毒蕈碱受体亚型中,M5毒蕈碱受体是最后被发现的,M5受体在大脑和内脏组织中含量最少[1]。至今未找到M5受体的高亲和性的选择性配体和毒素,也没有发现哪个大脑区域强烈表达M5受体mRNA[2]。因此,尽管对M1~M4受体的药理学作用有详尽的了解,但对M5受体的药理学特性却知之甚少。全脑免疫组化研究可以粗略地了解大脑M5受体的含量,但不能反映其在解剖学上的详尽分布[1]。另外,有研究者用树眼睛蛇毒素和AQ-RA741封闭M1~M4受体,了解各个脑区和一些内脏组织的剩余M5受体的分布状况[2]。即便是这样,残存的约15%的M3受体仍可能干扰对M5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