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总结6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本组均为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术后患者,术后入住ICU监护,带呼吸机时间最短10 h,最长72h,平均38h。常规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呼吸机支持呼吸及加强呼吸道管理,心功能的维护及减少肺渗出。结果术后并发肺动脉高压危象5例,心律失常3例,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2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术后患者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控制肺动脉高压和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对提高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总结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肺高压患者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 施行瓣膜置换的术后患者52例,术后入住ICU监护,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动脉血压、CVP、肺动脉压变化,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结果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7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呼吸衰竭6例,心脏破裂1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死亡2饲,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监测体征变化,加强气道管理,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肺高压,对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肺高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呼吸道护理.对176例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性降肺动脉压措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前列腺素E1,充分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监护期间曾出现肺高压危象6例,经对症处理后6例患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术前行降肺动脉压治疗,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加强呼吸道护理,保证有效供氧,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策略。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共收治155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通过严密监护加强护理,改变患儿肺顺应性,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提高肺血流量,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提高肺动脉血氧压力,改善患儿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加强呼吸道护理,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肺高压危象的发生。结果:治愈127例,死亡3例,2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2 d,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4 d。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护理难度大、危险高,全面、规范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大大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和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功能性单心室患者43例,将患者的护理措施、症状改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43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0.5~142 h,重症监护时间0.3~10 d,平均(2.66±1.96)d,术后血氧饱和度(SpO_2)71%~98%,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Tc SO)71%~98%,术后住院时间5~87 d,出院前复查超声均提示吻合口血流通畅,12例患儿术后1年行二期外管道改良Fontan手术。结论:双向Glenn手术能增加患者血氧饱和度,可安全用于无法解剖纠治的功能性单心室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护理能增加上下腔静脉回流,降低肺动脉压,防止肺动脉高压,从而减少肺渗出,有效地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脏疾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心脏疾病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护理。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治愈出院。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肺部感染。结论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心脏疾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死亡1例,3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ICU时间3~10 d,机械通气0.8~5 d,出院时上下肢动脉血压相差1.33~2.00 k Pa。结论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有创动脉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加强心、肺、肾等脏器功能的监测,注意肺动脉高压的变化指标,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对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高压患儿术后顺利恢复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先心痛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48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术后无一例死亡.监护期间曾出现肺高压危象2例,经对症处理后,2例患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1例术前心脏彩超提示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或不伴关闭不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本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小剂量枸橼酸西地那非控制肺动脉压力,并予强心利尿,改善通气功能,纠正内环境紊乱。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早期经漂浮导管严密监测肺动脉压力,持续镇静, FiO2维持于50-80%,轻度过度通气,维持呼吸末正压5-7cmH2O。所有患者早期均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对于肺动脉平均压/主动脉平均压>0.5者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结果:术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压力较入院时有一定程度降低。手术均顺利,术后并发肺动脉高压危象4例,经上述处理效果良好,低心排综合征并予心脏机械辅助(IABP)1例,快速心房纤维颤动7例。术后正性肌力药物平均使用7?2.3天,呼吸机辅助22?9.6天,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常并发肺高压危象而严重影响预后,此类患者在治疗及护理的多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肺动脉压力,预防肺高压危象,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措施,对42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进行矫治术,术后主要采用持续肺动脉压力监测,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正确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监护措施预防和处理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42例中有9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治愈.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中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和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对预防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季瑾周意  陈丽鸿 《现代护理》2006,12(10):943-94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先心痛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48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术后无一例死亡.监护期间曾出现肺高压危象2例,经对症处理后,2例患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监护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肺动脉收缩压50~97mm Hg,术后给予深度镇静、过度通气、持续吸入一氧化氮等监护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术后6例发生院内死亡,病死率6.98%,存活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23例。结论年龄>6个月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大动脉调转术后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有效的心肺支持,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手术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26例,围术期给予综合降肺动脉压治疗,保护心肺功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综合降肺动脉压治疗.结果: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6.35%),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2例.痊愈出院118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肺动脉压力均下降至中度以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围术期综合治疗后再行手术根治可获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s syndrome,ES)危重患者术后重症监护室(ICU)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4~8月收治妊娠合并ES术后入ICU的3例危重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结果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氧饱和度进行性降低而死亡,临床高度考虑为肺栓塞。另一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入ICU,监护治疗4周平安出院。结论妊娠合并ES母儿的死亡风险极大,产后应入ICU监护治疗,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联合口服西地那非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减少右向左分流,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79例,围术期采用综合性降肺动脉压措施,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前列腺素E1,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早期死亡6例(7.59%),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8例(10.12%)。随访62例,所有肺动脉高压均降至中度以下。结论术前准确判断肺动脉高压性质并行降肺动脉压治疗、围术期注意维护心肺功能,合理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因素。方法对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9例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26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23.08%。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使用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术后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吸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具有一定的影响(均P<0.05)。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肺动脉高压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手术前吸氧、满足通气频率和NO吸入等为保护因素。结论在对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发生危险因素,以及加强保护因素的措施,对术后预防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1例注射式隆乳假体取出术后发生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为其临床抢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注射式隆乳假体取出术后PE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术后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PTA)提示双肺多发肺动脉分支栓塞,及时予以重症监护、抗凝、改善微循环、脏器支持等对症处理后最终痊愈出院。结论临床中鲜有注射式隆乳假体取出术后发生PE并发症的报道,如假体取出术后出现胸闷、胸痛、气促、晕厥等临床症状,仍然应高度警惕PE可能性。快速明确诊断及早期对症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莫冰兰  林长玲  杨满青 《现代护理》2007,13(23):2169-2170
目的探讨三房心矫治的术后监护要点。方法对29例三房心矫治的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监护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9例,除1例术中死亡,其余2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三房心矫正术后应注重监护和处理各型心律失常,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心排综合征发生或加重病情,保障术后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避免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总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压收缩比(sPAP/sBP)≥0.75]的2~12个月的28例婴儿在围手术期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和监护措施。对术前心衰、难治肺炎患儿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吸痰和支持等处理。以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循环压力监护,镇静、肌松、充分给氧、及时纠正酸中毒、肺血管扩张剂和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等措施防治术后PHC。结果: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PHC)8例,sPAP/sBP为0.75~2.0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脑气栓1例,严重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气胸)5例。手术死亡1例,为严重PHC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者。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术后未愈和脑气栓者出院时下肢肌力Ⅳ~V级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有不可逆的肺高压患儿应禁止手术。术后加强监护和处理致关重要。术后PHC是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