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12周,观察组增加NJF法训练,对照组1加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训练,对照组2加用关节松动术训练。结果:治疗12周时3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范围、膝关节百分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4周时比较均有提高,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NJF对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升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进行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和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术后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术后康复,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波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在创伤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21年2月入住康复医学科的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60例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波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超声波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膝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和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缝合修补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研究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相应手术方案,两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Lysholm量表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量表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手术前(P <0.05),且研究组Lysholm量表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9.928,P <0.05)。结论 应用关节镜下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后行系统性康复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ROM)],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周的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HSS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HSS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为62.5%(P=0.072);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远高于对照组的72.9%(P 0.05)。结论系统性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膝关节股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主动活动度,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对患者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探讨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恢复与康复治疗效果。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ssivemotin,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肌力训练,1周后进行主动伸、屈膝关节活动,1个月后开始扶拐下地负重行走。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肌力评定、膝关节活动度测定。术后1个月70%的患者膝关节评分达到优良标准,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评分均达到优良标准。膝关节伸直位僵硬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后进行充分的康复治疗对提高肌力,维持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陈红云  陈丽宜  贾晗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21-2622
目的:研究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10月在我院行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应用CPM机按常规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屈伸活动度,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9个月的随访.术后第1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主动功能锻炼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5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半月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主观功能(IKDC)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5)。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KDC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IKDC评分均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远期疗效优于半月板切除术,可作为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月板前角撕裂应用关节镜下outside-in缝合技术与腰椎穿刺针关节内过线缝合技术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半月板前角撕裂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outside-in缝合,观察组行腰椎穿刺针关节内过线缝合,比较两组半月板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前角撕裂应用腰椎穿刺针关节内过线缝合与outside-in缝合技术具有相近的愈合效果,但术后前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疼痛更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关节功能指标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诊治6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开放半月板切除手术,研究组予以关节镜微创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与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屈膝90度前向松弛、屈膝30度前向松弛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关节功能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TKR术后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活动角度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其中康复医学科病房治疗2周,出院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10周,观察组采用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仅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的屈膝角度较对照组大20°,其他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1,2,4,6,12周后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的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被动ROM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康复治疗前,2组患者HSS评分和膝关节主动ROM和被动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康复治疗1,2,4,6,12周后,观察组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1,2周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1,2,4,6,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和被动ROM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可有效地改善TKR后患者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恢复与康复治疗效果。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ssive motin,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肌力训练,1周后进行主动伸、屈膝关节活动,1个月后开始扶拐下地负重行走。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肌力评定、膝关节活动度测定。术后1个月。70%的患膝关节评分达到优良标准,术后3个月患膝关节评分均达到优良标准。膝关节伸直位僵硬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后进行充分的康复治疗对提高肌力,维持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及术后康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及术后康复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对膝关节单纯半月板损伤的110例病人,进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其中康复组56例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包括下肢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练习,早期负重行走和下蹲练习;对照组术后未行系统康复治疗。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膝关节功能的Lysholm评分。结果术前Lysholm评分,康复组为(61.3±5.7)分,对照组为(61.8±5.5)分;术后3个月时,康复组Lysholm评分为(93.6±3.8)分,对照组为(79.8±4.2)分。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两组间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个月两组间Lyshol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及术后早期康复,可有效恢复病人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半月板修整成型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3月,共收治5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18~65岁。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为关节镜术后应用玻璃酸钠组;对照组25例,为关节镜术后空白对照组。随访时间3~6个月,无失访患者。两组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随访发现两组术后关节症状均好转。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3、4、5周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后应用玻璃酸钠,有利于其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PM机在骨科术后关节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2例行骨科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用CPM机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而未采用CPM机,4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术后疼痛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及下肢水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71%,对照组优良率为78.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卧床、住院及下肢水肿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周的主动活动度及被动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应用CPM机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CPM机在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应用CPM进行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行膝关节镜治疗的骨性关节炎及半月板损伤合并韧带损伤、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后24小时开始使用CPM进行患膝关节持续被动屈曲训练,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方法,实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的功能锻炼。记录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变化,研究时间为2周。结果术后2周试验组膝关节屈曲度为(91.22±21.39)度,关节周径为(44.35±9.23)cm。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度为(80.14±21.60)度,关节周径为(46.57±10.62)cm。2组比较,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肿胀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CPM机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在预后及康复时间上均有明显优势,能防止关节粘连僵硬,有利于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NMES康复治疗,均治疗3个月。术前及术后1、2、3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测量尺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活动舒适度。结果术前,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分别高于、大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减轻其膝关节活动不适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1日~2022年3月31日43例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术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将2022年4月1日~9月30日43例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术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在阶段式康复护理基础上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膝关节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离院时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1 d(P<0.01),观察组离院时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膝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至30°、60°、90°、120°所需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术患者的阶梯式康复护理中融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减双合汤熏洗对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术后2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予加减双合汤熏蒸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以康复训练。2组均于术后7d、14d、21d、术后6周及12周时进行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治疗组患者术后14d、21d、6周时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减双合汤熏蒸配合康复训练对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洗四方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7月我院膝关节病与运动损伤科收治的40例行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术后伤口愈合后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洗四方。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24周,两组的膝关节被动屈曲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的膝关节被动屈曲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周,两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周,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周,两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