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自动摆药机的临床使用现状及发生的问题,从而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药包拆包率。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中导人2013年1月1日至3月11日全院19个使用摆药机进行自动摆药的病区的药袋信息,每日从病区收集拆包数,在摆药机使用10d后,统计初步使用现况,分析并制定干预措施。结果自动摆药机承担病区口服药摆药的整体工作量为66.00%。通过实施干预后,拆包率从10.25%下降到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4.217,P〈0.01),其中摆药机设置导致的拆包率由0.60%下降到0.00%,药剂师人工添加环节出错导致的拆包率由1.17%下降到0.21%,医嘱变动原因导致的拆包率由8.52%下降到4.70%。结论通过多团队合作制定策略和实施持续监控可有效降低药包拆包率,进一步实现自动摆药机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心摆药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单剂量调配制的观念及流程,探讨了中心摆药室采用单剂量调配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全自动摆药机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全自动摆药机使用前后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使用前为对照组(481例),使用后为观察组(498例).观察护士核领药物时间、摆药和发药环节的差错率,以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等待领取药物时间为(26.00±3.80) min,核对药物时间(17.20±1.92)min,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73,9.979;P<0.01);摆药、发药差错率由2.3%下降至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9,P<0.05);使用摆药机后,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由原来的65%,60%提高至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07,5.164;P<0.05).结论 使用全自动摆药机能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方便糖尿病患者服用不同时段的降糖药物,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谐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用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联合护理移动工作站掌上电脑(PDA设备)的方法在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现代化医院信息建设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全自动摆药机联合PDA发放住院患者口服药使用前后各 7 个工作日内, 对在两种模式下病区护士核药、发药用时进行评估。结果: 全自动摆药机联合PDA使用以后,大幅度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口服药摆药、发药过程中药物漏发、错发显著减少,降低了给药差错的发生几率。结论: 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联合护理移动工作站PDA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差错,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的安全性,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及给口服药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在护理部的倡导下,我院在我科试点开始使用了电脑系统管理医嘱,并进行推广,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2006年10月我科又率先应用双联静脉输液粘贴单及双联摆药单,对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作用。现将应用体会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摆药后,制定并运行新的护士取药、发药工作流程的效果。方法运用企业流程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设计自动摆药模式下的护士工作流程,比较护士应用流程前后在摆药中心取药耗费的时间以及住院患者对护士发药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士在摆药中心取药时间由流程应用前的(68.6±9.2)min缩短为(36.8±8.3)min(P〈0.05),护士发药及时准确,住院患者满意率也因此由86%提高至96%(P〈0.01)。结论现代化的自动摆药机应用后,护理管理者必须制定科学的流程,规范护士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管理者在数字化医院中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两种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方法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我们对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时 ,分别采取先抽取 0 .1mlTAT再加 0 .9ml生理盐水和先抽取 0 .9ml生理盐水再加 0 .1mlTAT两种配制方法进行观察 ,比较两种配制法的阳性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门诊行TAT皮试病人 14 0例 ,其中男 91例 ,女 49例 ,年龄 4岁~ 5 2岁。1.2 方法 按病人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单数定为实验组 ,双数定为对照组 ,每组各 70例。实验组进行TAT皮试时 ,护士先用一次性 1ml注射器抽吸 0 .9ml生理盐水 ,再抽… 相似文献
12.
不同脱机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以2005年1月-2006年8月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06年9月-2007年10月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脱机方法,观察组在传统脱机方法基础上,实行机器空转以减轻患者心理顾虑,并建立撤机日志.比较两组患者致残率、脱机成功所需天数及脱机耐受程度.结果 观察组脱机成功时间≤5 d的例数33例(83%),对照组脱机成功时间≤5 d的例数9例(45%)(P<0.05);观察组脱机能耐受32例(80%),对照组脱机能耐受11例(55%)(P<0.05);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脱机过程中实行机器空转并建立撤机日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和脱机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13.
5种配制胰岛素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胰岛素为降血糖药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型糖尿病 ,特别是重度及幼年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小剂量与葡萄糖合用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及细胞外高钾血症[1] 。但在配制药液过程中要求剂量必须准确无误 ,剂量过大或不足均会影响治疗效果。现对临床常见的几种配制方法进行观察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材料 :普通胰岛素注射液 1瓶 (规格为 10ml) ,1ml一次性注射器 ,412 号、7号一次性医用针头 ,0 .9%氯化钠注射液2 5 0ml。1.2 实验方法 :以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加胰岛素 4U(0 .1ml)为例 ,进行以下 … 相似文献
14.
间断和持续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质血症疗效对比效果相似。光疗前血清总胆与经皮测胆红质 (TCB)、光疗后血清总胆与两种方式光疗后暴露部位、遮盖部位TCB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持续组暴露部位截距较其它组截距大 ,其余各组相关系数、斜率相似 ,,说明TCB能反映光疗前血总胆和持续组光疗后遮盖部位、间断组光疗后遮盖部位、间断组光疗后暴露部位血总胆水平。而持续组暴露部位TCB较血中胆红质低 ,未能反映血中胆红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两种给药方式溶栓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一种有效的方法。欧美国家多项研究证明 ,应用链激酶 15× 10 5U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国自 1993年以来对多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链激酶 15× 10 5U加速溶栓 ,可明显增加再灌注率 ,而不增加不良反应[1:192 ] 。现采用静脉注射及静脉输注溶栓药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分别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溶栓治疗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6年 5月— 1999年 7月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112例 ,其中男 74例 ,女 38例 ;年龄 44岁~ 76岁。将其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组和静脉输注组。静脉注射组 5 0例 ,…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了不同定标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定标方式对测定结果有非常显著影响。 1 0 8份血清样品载脂蛋白 A两点法定标测定结果为 0 .9872± 0 .0 594g/L,而同批样品用多点定标 ,并用多元回归确定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为 1 .2 990± 0 .2 944g/L;载脂蛋白 B两点法定标测定结果为0 .71 93± 0 .1 1 66g/L,而同批样品用多点定标 ,并用多元回归确定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为 0 .92 0 5±0 .1 596g/L。因此免疫比浊分析时 ,由于其免疫复合物所致浊度与待测样品中待测物浓度不能呈很好线性关系 ,所以不能简单的用两点法确定标准曲线 ,而需用多点定标 ,且测定结果用多元回归确定回归方程 ,据此方程用于浓度计算 ,才能获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式和密闭式2种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吸痰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分别于每次吸痰前、后5min记录颅内压。结果吸痰后2组颅内压水平均有所升高,但开放式吸痰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吸痰有效率相近(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对颅内压影响较小,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2~5岁实施腺样体切除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组(P 组)、七氟醚组(S组)、静吸复合组(R 组),术后送入术后复苏室(PACU).观察各组的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结果]P组和R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S 组(20%和35% vs 70%,P〈0.01).与R组比较,P组、S组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PACU停留时间亦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可有效的抑制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但是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得到更好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