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性别分组法将13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男68例和对照组女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联合心理行为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结果实施动机性访谈联合心理行为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联合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增强自我约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自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焦虑,降低患者抑郁,对患者获取优质护理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73-1175
研究动机性访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自身负性情绪与实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在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及对照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以及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认知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可显著改善患者自身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积极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接受基于动机性访谈理论指导的行为干预方法,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和生活规律等健康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P0.01),遵医嘱行为明显改善(P0.01),血脂、血糖和血压达标率提高(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干预方式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行为改变,并改善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与患者认知水平及生活行为方式紧密相关,针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控制和改善慢性病病程的有效措施。动机性访谈(MI)通过探索患者内在,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去改变,干预方式相比传统的健康教育,在减少患者不良行为和促进健康行为改变方面有积极作用。现将MI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MI相关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动机性访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9000万,成人患病率达9.7%[1]。不良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改变患者的行为和认知对其预防和治疗至为关键[2]。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方式,着眼于改变患者的动机,以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3]。目前在西方国家M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进行了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4-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国关于MI的应用和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将系统性回顾MI的概念、技术及其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阐明MI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基于动机性访谈对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干预12个月,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行为、血脂、体重指数及复发率。结果干预12个月后患者居家生活行为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及甘油三酯、胆固醇得到明显控制,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的复发率7.1%,总有效率达到96%。结论基于动机性访谈可有效地改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行为,从而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运用动机性访谈计划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评估患者遵医行为改变的效果,为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300例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采用已制定的动机性访谈计划,访谈内容围绕患者术后服药、运动、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从访谈中发现患者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之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干预结束后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服药、运动、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服药、运动、吸烟、饮酒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动机性访谈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适合在PCI术后患者健康指导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已由1980年我国开展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时的不足1%增加到目前的10%,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1]。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五驾马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帮助患者成功地进行疾病自我管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前提[2]。动机性访谈是一种通过鼓励患者发现自身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从而引发内在动机来促成行为改变的方法,现已逐步应用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模式,经过6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服药依从性和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Mori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CE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服药的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于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取动机性访谈为核心的心理干预和行为指导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专科健康教育常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种措施对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结果患者出院三个月后自我管理水平、半年内的遵医复诊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于疾病和自身能力的认知,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深入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经历与体验,探索促进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策略.方法 对14例患者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并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经过对访谈内容的剖析和归类,提炼出4个主题,即:认知是自我管理的关键;情绪、意志是自我管理的保证;动机是自我管理的动力源泉;行为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外化.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已经有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行为,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强烈的自我管理动机,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亟待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和阶段性干预对冠心病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和阶段性干预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干预1个月、2个月、6个月健康行为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和阶段性干预可促进冠心病病人的行为改变,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7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接受基于动机性访谈理论指导的行为干预方法,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合理膳食、不吸烟、不饮酒、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动机性访谈(MI)是通过帮助患者发现并克服自身矛盾心理,从而引发患者行为改变的一种指导性、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沟通方法[1]。目前较多用于慢性病管理领域,例如控制疼痛、心脏康复、糖尿病、控制体质量、预防HIV等[2],而且在控制吸烟、调整饮食和活动、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HIV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1例COPD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采用MI干预方法,根据其行为阶段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戒烟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通过激发患者的内在改变动机,可增强患者戒烟意愿,提高患者戒烟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对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5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分别采用COPD自我效能量表、COPD临床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77.57±5.74)分和(29.84±4.1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改变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动机性访谈(MI)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变阶段干预的效果,为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个社区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和行为改变理论相结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自我管理行为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动机性访谈入手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改善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住院患者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200例艾滋病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知识访谈,观察组给予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艾滋病住院患者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冠心病易反复发作,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对疾病治疗、用药等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导致在治疗中存在漏服药、间断服药、停药、擅自换药等不依从行为的发生。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确保冠心病患者正确、安全、有效用药,是控制冠心病病情的关键。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MI)是通过帮助患者寻找和解决患者自身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矛盾心理,进而激发患者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最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