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常规CTA与减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优缺点。方法 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后,分别进行常规CTA重建及减影CTA重建。由影像科头颈组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分析并进行诊断。126例患者于3-72小时内行金标准DSA检查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结果常规法完成MPR、MIP及全脑动脉VR所需要平均的时间为27.17±5.89min;减影法完成MPR、MIP及全脑动脉VR所需要平均的时间为15.62±3.02min;两组重建时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9.587p=0.000),减影CTA可显著缩短重建时间。床突以上脑动脉重建,减影组重建图像质量略逊于常规组,但评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0.397,p〉0.05);床突及以下脑动脉重建,减影组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评分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18.035,p=0.000)。常规CTA对脑动脉瘤检出总体诊断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5.6%,准确性为96.8%;减影CTA检出脑动脉瘤的总体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均92.3%,准确性为99.2%;减影CTA与常规CTA综合评价动脉瘤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100%。结论减影CTA较常规CTA在颅底动脉瘤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减影CTA联合常规CTA综合评价颅内动脉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剂量指数及管电压对幼儿心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时间顺序对患儿进行管电压及剂量指数分组检查,分组内依照年龄再分组,分为0~1岁、1~3岁及3~6岁组,每组患儿30名,采取不同管电压及剂量指数的方式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E组患儿的CTDIvol、DLP较A组降低分别为:0~1岁组:61.45%(2.04/3.32),61.17%(28.24/46.17);1~3岁组:54.52%(2.41/4.42),49.88%(28.87/57.88);3~6岁组:40.86%(1.99/4.87),42.19%(26.92/63.8)。随着剂量指数及管电压的降低,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SNR、CNR实验组较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选用低管电压及剂量指数,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可降低患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DLIR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与常规重建法(DLIR)对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60例,根据扫描的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70 kVp)、B(120 kVp)2组,每组患者各30例,均使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V40%)以及低级(DLIR-L)、中级别(DLIR-M)和高级别(DLIR-H)的深度学习算法重建原始数据。对比评价2组患者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客观图像质量评分中A、B 2组间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iR-V40%重建图像中,2组间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DLIR重建图像中,A组CNR较B组高(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中医师甲、医师乙两名观察者评分结果显示随着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DLIR)降噪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5),ASiR-V40%与DLIR-L主观图像评分没有明显差异;2组图像主观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辐射剂量较B组降低了13.3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的用量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CTA扫描时通过降低管电压以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需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依据管电压不同而分为A(120 kV)、B(80 kV)两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及辐射剂量,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图像质量评价结果:B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NR、SNR值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整体满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80 kV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能够降低约64%的辐射剂量。因此,颈动脉CTA检查通过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可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6.
减影CTA和64层VCT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减影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依据标准筛选,获取9篇文献进行研究(英文7篇,中文2篇),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所纳入9篇文献中,除Imakita、Romijn等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2%、99?,其余均为100%,特异性为90%~100%.从文献的图片中获得脑血管显示及动脉瘤的诊断信息,88.9%图像质量达到优良(8,9),与其他减影CTA比较,VCTDSA图像质量优,可完整的显示全脑血管.显示5级分支血管,清晰显示动静脉、动脉瘤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与其他减影CTA比较,VCT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3D-DSA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所有病例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144例经过数字减影CTA和3D-DSA检查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所有源图像都发送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大小。以3D-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不同直径(<3 mm,≥3mm且<5 mm,≥5mm且<10 mm,≥10 mm)动脉瘤和前循环与后循环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44例患者中,DSA检查共发现199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发现196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5%和100%。<3 m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100%;≥3 mm的分别为100%和100%。结论:64层CTA是颅内动脉瘤检出的可靠方法,可作为诊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双低)在头颈 CT 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头颈 CTA 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双低组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头颈 CTA 检查,常规组实施常规 CTA 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CT 值等级、辐射剂量等。结果双低组不同兴趣区(ROI)的 CT 值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低组在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中的图像质量评分稍低于常规组(P <0.05);在其他 ROI 中,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低组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剂量长度乘积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头颈 CTA 检查,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00 kV低管电压脑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0 kV低管电压CTA(L-CTA)和120 kV常规管电压CTA(C-CTA)两组中经3D-DSA或手术证实瘤体最大径≤3 mm微小动脉瘤,就两组CTA对微小动脉瘤的显现及其血管密度、形态、边缘、小动脉显示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并对辐射剂量和相关图像噪声进行评价.结果 与C-CTA组相比,L-CTA组CTDIvol降低了35.65%,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也明显下降.虽然L-CTA组图像噪声显著增加,但L-CTA、C-CTA两组各血管间CNR、SNR差异及主观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L-CTA诊断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3.88%和92.1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TA扫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其图像质量和对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并不受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剂量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华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95-1396
目的:探讨MRI与减影CT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其颅脑MRI和减影CTA的影像资料。结果颅脑MRI发现,患者脑内均存在多发或单发脑缺血及梗死,呈斑片状,病变位于双侧者40例,位于单侧者25例;主要分布于丘脑、小脑、脑桥、枕叶、中脑、颞叶部位。减影CTA检测显示,45例(69.2%)患者均存在后循环动脉异常表现,其中椎动脉病变19例,占比42.2%,基底动脉病变41例,占比91.1%,大脑后动脉闭塞或狭窄23例,占比51.1%,小脑上动脉闭塞或狭窄9例,占比20.0%。结论MRI与减影CTA能以不同角度和状态,清晰地显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脑内部血管及脑实质的病变情况,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比较数字化X线(DR)和双能量减影技术(DES)对植入式导管定位摄影的图像质量和对患者的相关辐射水平。方法 利用可视化视觉分级分析(VGA)研究方法对我院69例进行DR和DES两种摄影技术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其结果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后比较DR与DES在不同导管类型间图像质量的差异。辐射剂量采用设备显示单次曝光剂量和剂量面积乘积(DAP)参考值分析患者接受的额外剂量水平。结果 5位观察者对DR与DES的VGAS结果比较,P<0.0001。DES与DR导管定位图像在不同导管类型分组之间的P<0.001。观察者内部变异性进行Friedman检验,P值(0.11~0.89), Friedman统计值(1.16~8.54),内部观察性一致。PICC、输液港和腹部透析管三种导管类型的DES与DR单次曝光剂量和DAP结果比较,P>0.05,输尿管组的结果显示P<0.05。DES较DR在PICC组、输液港组和腹部透析管组剂量增加3%~17%,输尿管组剂量降低22%~23%。结论 这项VGA研究表明,植入体内的导管定位X线图像中DES与DR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下不同管电压及噪声指数对下肢CTA扫描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行下肢CTA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管电压和噪声指数分别为100 kV、15,80 kV、15及100 kV、20。扫描时在配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条件下,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3组下肢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SNR、CNR及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血管CT值、CNR及SNR,B组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辐射剂量C组最低,容积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减低50.45%、52.09%、51.89%,较B组减低34.78%、34.90%、35.59%,C组与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CTA使用ATCM在适当范围内噪声指数增加辐射剂量降低,而管电压降低图像对比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降低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动脉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21年1-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管电压为100 kV,造影剂为碘海醇300 mg/mL,对照组管电压为120 kV,造影剂为碘帕醇370 mg/mL,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下肢动脉血管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有效辐射剂量以及造影剂碘摄入量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所得的图像都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两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动脉血管CT值、CNR、SNR均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管电压与对比剂浓度,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9):201-20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针对246例患者行数字减影,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提出术前全面评估病情,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中注重全身肝素化,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成功配合脑血管造影术的关键。结果246例患者全部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均取得满意效果,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结论做好全脑血管造影护理工作是决定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有效剂量相等条件下不同管电压对胸部DR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48例病人在90kV、125kV、150kV分别摄取后前位胸片,未经任何处理打印片子,五位资深放射专家采用五分法独立打分评估影像质量;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结果 绝大多数解剖结构在90千伏时得分最高(平均得分3.10),除了在心影轮廓、气管隆突和外围纹理方面以外,其余部位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有效剂量相等条件下采用较低千伏能获得更好胸部DR影像.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e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的开展,解决了脑血管疾病的及时诊断。根据近年查阅到的资料看,对DSA术有关操作过程中的护理程序、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报道甚少。本文就附属医院自1988年10月至1993年6月对450例患者行DSA术巾有关上述问题的体一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在胸部 CT 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0例胸部 CT 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 A、B、C 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 组采用120 kV、B 组采用100 kV、C 组采用 CARE kV 技术。使用 PACS 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量胸廓入口层面脊柱旁肌肉、肺动脉干层面及右下肺静脉层面的降主动脉 CT 值、噪声等,记录扫描参数等。对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扫描时自动选择管电压及管电流,其中包括13例100 kV、47例120 kV、10例140 kV。B 组与 A 组比较,有效毫安秒(the effective mAs)、CT 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降低10.35%、46.69%、46.26%;C 组与 A 组比较,分别降低35.08%、35.34%、33.48%,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胸廓入口层面组间两两比较,C 组和 A 组间的噪声( SD)、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和 B 组比较,C 组的 SD 显著低于 B 组,而 SNR 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的条状伪影及伪影严重程度明显少于(轻于)A 组和 B 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低剂量 B 组。中下肺层面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RE kV 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体型和解剖部位自动地选择管电压和调整管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在显著降低胸部 CT 平扫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胸廓入口层面的噪声,减少图像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中预防血栓形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虽然CT及MR技术可重建出脑血管影像,但对于某些脑血管性疾病,如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粥样硬化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仍然是评价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血栓形成及栓塞是脑血管造影术中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即使细小的血栓及气泡都能引起栓塞的发生,造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总结了50例脑血管造影术中预防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滕桂芳  覃冬华 《微创医学》2011,6(6):582-583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进行血管检查的方法,该法不仅能够精确定位病变血管,而且能够测定血管病变程度和动脉血流量,被公认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但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