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均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结果共有8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组(简称观察组)28例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不做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更有优势(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改善疼痛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疗效优于仅用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对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臂丛组(n=21)和常规组(n=21).臂丛组用0.5%利多卡因行患侧臂丛神经阻滞;常规组予口服止痛药、局部理疗、针灸等常规方法治疗,两组的功能锻炼相同.治疗后2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肩手痛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臂丛组优效率52.4%(11/21例)高于常规组14.3%(3/21例)(P<0.05),臂丛组有效率100%(21/21例)高于常规组85.7%(18/21例)(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臂丛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治疗肩手综合征,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肢疼痛,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浮针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电针法,治疗为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浮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浮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甘秀军  詹玲球 《当代医学》2021,27(17):19-22
目的 探讨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风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水肿评分、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上肢运动评分及肩手综合征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疼痛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干预前,两组上肢运动评分及肩手综合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FMA评分与SHS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水肿程度,还能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肩手综合征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银质针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Fugl-meyer法评定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Fugl-meyer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未改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疗效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远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药线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线灸组32例和普通针刺组28例。靳三针线灸组给予靳三针及药线灸治疗,普通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3周为个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2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能力简化Fugl-Meyer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在临床疗效方面:靳三针线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3.7%,普通针刺组为82.1%;靳三针线灸组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2)在简化Fugl-Meyer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上肢的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靳三针线灸组在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3)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上肢的疼痛程度均显著缓解(P<0.05或P<0.01),且靳三针线灸组在缓解上肢的疼痛程度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药线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络放血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Fud—Meyer运动能力和ADL评分,有效降低患者肩手疼痛及肿胀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P〈0.01),两组差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络放血法对SHS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并能缓解痉挛,增加上肢运动功能及肩、手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内服外洗麻桂通络汤,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两组同时配合常规针刺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比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BI、FMA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索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指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指肿胀患者在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治疗,并对比两组各时间段的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ugl-Meyer)评分、简易手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评分、疾病恢复率、患侧手指肿胀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周、8周的患侧手指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5天、8周的STEF评分、Fugl-Meyer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对治疗效果满意率、对治疗师满意率以及各时间段的疾病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指肿胀患者实施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肿胀感,改善手部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n=30)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4周,治疗组(n=30)采用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4周。在治疗前1天和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分别进行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Fugl-Meyer(FMA)患侧上肢功能评分和手部水肿分级评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67.7%(P&amp;amp;amp;lt;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患侧手部水肿评分均有改善(P&amp;amp;amp;lt;0.05),并且,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状况有所改善,治疗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 (P&amp;amp;amp;lt;0.05)。结论:采用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症状,患者疗效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风消肿灵外洗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设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后疗效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6例(20%),显效12例(40%),好转7例(23.3%),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6.7%),显效7例(23.3%),好转6例(20%),总有效率50%(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疗效及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中风消肿灵外洗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取毫火针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肩手综合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肩痛改善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肩手综合征评分及肩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运动功能、肩痛及肩手综合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有效率比较方面,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5.6%,对照组为71.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针药治疗方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和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而联合组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症状和上肢运动功能状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肿胀和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药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78-181
目的探讨中药涂擦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针灸康复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及物理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涂擦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水肿、上肢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中药涂擦配合穴位按摩组)及对照组患者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涂擦配合穴位按摩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涂擦配合穴位按摩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药涂擦配合穴位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涂擦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行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康复训练与常规中风刺针法辅助下采用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度、水肿度与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VAS评分、FMA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与传统康复方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中风后致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及8周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22-125
目的 探讨葛根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 例肩袖损伤患者全部来自绍兴市中心医院中医科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在穴位埋线的基础上给予葛根汤,水煎服,每日1 剂。对照组单纯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及UCLA 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及UCL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UCL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UCL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CL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肩袖损伤患者明显优于单独穴位埋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