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浅全麻状态下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择期胸科术后带双腔支气管导管送麻醉复苏室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符合清醒拔管条件后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6μg/ml靶控输注,浅全麻状态下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拔管不良记忆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管前后2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对照组低(P0.05),躁动、呛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不良记忆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舌后坠、Sp O290%的发生例数及麻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浅全麻状态下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患者安静,可安全有效抑制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不良反应少且不延长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17-29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全麻患者复苏期气管脱管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麻醉复苏室收入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躁动发生情况、气管插管脱落情况及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躁动率为78.18%,对照组患者躁动率为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脱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患者躁动发生率及气管插管脱落率,且能改善患者复苏期呕吐、呼吸抑制及误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为观察组,在气管导管套囊及尖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20例为对照组,气管导管未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案均为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推注.麻醉维持为丙泊酚4 mg.kg-1.h-1,瑞芬太尼为0.15 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库溴铵每隔40 min静脉推注2mg,手术结束前40 min停用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 min、停全麻药时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两组患者从停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 min较插管前,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插管后1 min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拔管时血压、心率较停全麻药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变化明显(P<0.05).从停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A组>B组(P<0.05),B组患者拔管时呛咳的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麻醉,可增加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降低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并发症,使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麻醉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病人的效果。[方法]将40例全身麻醉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用药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BP)、血氧饱和度和Ramsay评分、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气管插管拔管后10min Ramsay评分和拔管后30min 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气管插管拔管后10min Ramsay评分和拔管后30min Ramsa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术后病人,镇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靶向预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靶向预控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复芳时间、麻醉复苏评分、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躁动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预控护理能有效提升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管理质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处于麻醉复苏期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围麻醉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处于麻醉复苏期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围麻醉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10 min时Riker镇痛-躁动评分、麻醉恢复评分(PARS)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除气管导管10 min时Riker镇痛-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非计划拔管、坠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切口渗血量增多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麻醉复苏期患者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复合丙泊酚在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拔管时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神经外科全麻手术3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在缝合硬脑膜后停用静脉麻醉药,在开始缝头皮时停用吸入麻醉药,观察组在达到拔管指征后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2 mg/kg、丙泊酚0.5 mg/kg,5 min后拔管.对照组静脉注射0.9%NS 10 ml后拔管;观察拔管前、拔管后1、5、10 min 2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清醒时间等的差异及躁动、呛咳、呕吐、呼吸抑制等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拔管后应激反应稳定,对照组患者SBP、DBP、HR、RR明显升高(P<0.01);躁动、呛咳、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患者的清醒时间稍短(P>0.05).结论 乌拉地尔复合丙泊酚在神经外科全麻拔管前静脉注射,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拔管期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病人的效果.[方法]将40例全身麻醉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用药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BP)、血氧饱和度和Ramsay评分、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气管插管拔管后10minRamsay评分和拔管后30min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气管插管拔管后10minRamsay评分和拔管后30minRamsa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术后病人,镇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将36例神经外科全麻拔管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8例,均在缝合硬脑膜后停用静脉麻醉药,开始缝合头皮时停用吸入麻醉药;A组在达到拔管指征后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2 mg/kg、丙泊酚0.5 mg/kg,5 min后拔管;B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后拔管;观察并比较气管拔管前及拔管1 min、3 min、7 min两组患者SBP、DBP、HR、RR、SpO2,气管拔管后清醒时间及躁动、呛咳、呕吐、呼吸抑制等应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气管拔管前SBP、DBP、HR、RR、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拔管后尤其是1 min时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B组与拔管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气管拔管后清醒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呛咳、呕吐发生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均无呼吸抑制发生。认为乌拉地尔复合丙泊酚在神经外科全麻拔管前静脉注射,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拔管期躁动、呛咳、呕吐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将36例神经外科全麻拔管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8例,均在缝合硬脑膜后停用静脉麻醉药,开始缝合头皮时停用吸入麻醉药;A组在达到拔管指征后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2 mg/kg、丙泊酚0.5 mg/kg,5 min后拔管;B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后拔管;观察并比较气管拔管前及拔管1 min、3 min、7 min两组患者SBP、DBP、HR、RR、SpO2,气管拔管后清醒时间及躁动、呛咳、呕吐、呼吸抑制等应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气管拔管前SBP、DBP、HR、RR、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户>0.05),而在拔管后尤其是1 min时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B组与拔管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气管拔管后清醒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呛咳、呕吐发生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均无呼吸抑制发生.认为乌拉地尔复合丙泊酚在神经外科全麻拔管前静脉注射,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拔管期躁动、呛咳、呕吐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音乐配合语言唤醒在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配合语言唤醒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2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按单、双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实验组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心理疏导,熟悉语音;手术当日告知要点,再次熟悉语音;停用麻醉药至苏醒室(PACU)后对患者播放音乐并进行语音唤醒.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分别观察、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入PACU、拔管时、拔管后5 min生命体征变化,苏醒期躁动例数和躁动程度.结果:实验组停用全身麻醉药后,唤名睁眼时间、唤名抬手握拳时间、拔除气管插管均早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PACU、拔管时、拔管后5 min 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 HR、BP、R较对照组更平稳(P<0.05).结论:音乐配合语言唤醒可缩短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减少或减轻躁动的发生,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12.
谭志敏  陈小花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57-1458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靶控输注清醒镇静剂量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对抑制全麻病人拔管期反应的作用。方法: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术毕前30min开始靶控输注浓度为1μg/mL的丙泊酚,同时静注氯诺昔康8mg,拔管前5min停止输注丙泊酚。C组不给药。在围拔管期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及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T组拔管时血压、呼吸、心率平稳,明显优于C组(P<0.05),躁动发生例数少于C组(P<0.05),两组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病人在拔除气管导管前,靶控输注1μg/mL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8mg,对抑制拔管期反应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录音笔提醒呼吸在减少老年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呼吸遗忘的效果。方法将158例全麻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复苏的老年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气管导管拔除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提醒呼吸,观察组应用录音笔播放录音提醒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遗忘的次数及拔除气管导管后1 min、5 min、10min、15min的脉搏氧饱和度和使用盐酸多沙普伦的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遗忘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时脉搏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盐酸多沙普伦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录音笔提醒呼吸可减少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期呼吸遗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利多卡因软膏对男性全麻手术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全麻手术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联合使用利多卡因软膏。观察两组拔除气管导管后血流动力学及躁动情况。结果:气管导管拔除10、20、30 min时,观察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等级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利多卡软膏应用于全麻手术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中,可明显缓解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稳定患者心率及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行气管插管全麻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强化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2组拔管时的生命体征变化、拔管时间、躁动情况、疼痛情况、呼吸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波动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评分、疼痛评分、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顺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熵指数指导丙泊酚镇静状态下麻醉苏醒期拔管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脑动脉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熵指数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E组:术毕持续丙泊酚泵注,使反应熵(RE)维持在85~95,符合临床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C组:术毕停止丙泊酚泵注,待患者意识清醒,呼之能应,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患者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苏醒期的恢复时间、拔管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驻留时间、拔管后10min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以及术后呛咳、躁动、拔管记忆、舌后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意识恢复、PACU驻留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熵指数指导丙泊酚镇静状态下拔管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苏醒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下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体位改变对麻醉复苏早期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患者在气管导管拔除后随机分为3组,A组(n=30)为平卧位,B组(n=36)头部抬高15~20°,C组(n=34)头部抬高30°。观察并比较3组气管拔管后30min内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脉搏氧饱和度(Sp O2)变化、呼吸道并发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和患者舒适程度。结果 3组患者复苏期HR、MBP、Sp 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舌根后坠、低氧血症发生次数和呛咳、恶心呕吐、躁动评分均低于A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头部抬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复苏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杨静  梅伟乐  叶素娟 《护理与康复》2014,13(10):947-949
总结7 059例机械通气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机械通气护理及躁动护理,及时发现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遗忘等并发症。7 041例安全拔除气管插管复苏成功,14例脱机带管回病房,4例拔管后重新插管(其中2例送重症监护病房、2例复苏后再次拔管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注射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全麻复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有原发性高血压需气管插管全麻行普外科或妇科择期经腹手术病例9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30)。手术结束前15min分别注射不同剂量DEX(B组和C组)或生理盐水(A组)。记录手术结束时(TO)、拔管前(Y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3min(T3)、送出手术室时(T4)等各时相的BP、HR、BIS等。记录各组患者拔管和送出手术室的平均耗时。记录各组在复苏期的不良反应病例。结果B、C组在麻醉复苏期,特别是拔管前后的血压和心率波动均低于A组。同时B组的副反应例数低于A、C组。结论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0.5汕g/kg的DEX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复苏期,改善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78例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扁桃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两组患儿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离开恢复室时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插管后1 min、清醒时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入开口器时、扁桃体切除时、拔管时MA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儿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离开恢复室时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可维持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