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4年福州市登革热媒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发生登革热的局部流行,调查传播媒介的孳生情况,为控制疾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蚊虫幼虫密度;调查蚊虫的主要孳生环境。结果4个流行区的白纹伊蚊房屋指数为35.4%,容器指数为48.3%,布雷图指数为74.6。非流行区3项指标分别为26.3%、33.1%和40%。白蚊伊蚊的孳生容器类型有18种,以废桶类、蓄水缸、废缸罐为最高,分别占全部阳性积水容器的24.3%、23.4%、20.4%。结论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均较高,一旦有病源输入极易发生疾病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登革热主要媒介分布与密度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人诱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农村、城区老居民区和新居民区的房屋指数分别为60.4、26.8和1.3;容器指数分别为30.5、46.8和20.0;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19.4、67.3和1.9;密度高峰为5-6月和9月;雨水缸、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分别占所孳生蚊幼的49.7%和63.8%;孳生环境类型16种,缸、罐类,雨水缸和桶、盆类等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9.5%、38.7%和9.6%。捕捉到白纹伊蚊雌蚊508只,成蚊密度平均为18.14只/人工小时。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晋安区2000—2002年登革热疫情监测结果,为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疑似病人和健康人群的血清检测登革热抗体;调查媒介白纹伊蚊的幼虫的有关指数,成蚊的刺叮率和带毒率。[结果]布雷图指数超过5的占92.3%,超过20的占34.6%,各类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孳生率为33.5%(456/1360),废缸罐和蓄水缸积水占全部阳性积水容器的37.9%和22.8%。[结论]3年中晋安区未发现登革热病例。但人群对登革热缺乏免疫力,媒介白纹伊蚊分布广,在各类的积水容器中幼虫孳生的频率与密度均高,一旦有传染源输入,可能导致登革热流行,必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4.
宁德口岸蚊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对宁德地区一类口岸三都澳港区和白马港区蚊类进行调查,查获蚊类8属29种。白马港区蚊虫主要孳生环境为积水坑、水沟、竹筒、旧船舱积水以及缸、罐、废弃桶类、轮胎等容器积水。调查发现缸、罐、轮胎、竹筒等容器积水普遍孳生蚊虫,阳性率达46.7%~71.4%,主要孽生白蚊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夜间人房成蚊密度平均为5.6只/间,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优势蚊种(88.0%)。  相似文献   

5.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登革热媒介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长乐国际机场登革热媒介种群密度,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 于媒介密度高峰期9月份调查机场及其周围环境蚊虫种类与孳生习性,机场候机大楼等公共场所以千人指数、容器指数,其他场所主要应用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计算幼虫密度,以刺叮率(只/人工小时)计算成蚊密度。结果 共查获蚊虫4种143只,分别为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机场候机楼及其周围环境白纹伊蚊千人指数和容器指数均为0。周边附属设施修理厂、宿舍区、食品厂、货运站、酒店等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0.00、4.11、7.55、25.81、33.33,邻近居民点大鹤村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高达67.92。候机楼未捕获白纹伊蚊。宿舍区、食品厂和大鹤村白纹伊蚊成蚊刺叮率分别为0.22、0.33和6.22只/人工小时。当地白纹伊蚊主要孳生环境为旧缸罐和桶类积水,分别占阳性容器的62.50%和23.86%。结论 机场周边环境普遍发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毗邻居民点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清除机场周边环境白纹伊蚊孳生地是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发生登革热的危险程度,了解媒介蚊虫孳生习性与分布,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现场不同环境和容器采集蚊虫幼虫与人诱法;结果:①在上海地区未捕到埃及伊蚊,②白蚊伊蚊幼虫出现期为4—11月,幼虫数量高峰为6—9月,③6—9月间白纹伊蚊的房屋指数8.9,容器指数8.59,布雷图指数12.19,幼虫密度指数2.16,叮刺指数每30min为8.3只,WH0值达Ⅲ级,其数量已达到能引起登革热流行的程度,④幼虫孳生广泛,以轮胎、缸罐、花盆、竹节等小容器为主,⑤幼虫阳性率在城乡间,不同房屋结构的住区间,不同单位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种为白纹伊蚊,其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应密度关注,加强媒介能量监测,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不同类型积水中蚊虫孳生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盆景、缸、罐、轮胎等小型积水容器采用直接观察法,对水池、湖泊等大中型积水采用直接观察法结合500ml采集勺取样调查法,调查统计蚊幼虫孳生比例,并采集部分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待其羽化后分类鉴定。结果除放养鱼类的水池、湖泊外,各类积水中都有一定比例的蚊幼虫孳生,其中小型积水容器蚊幼虫孳生率为1.45%~91.11%,平均为10.65%,大中型水体蚊幼虫孳生率平均为18.42%;孳生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分别占58.18%和29.56%。结论城区蚊虫防制,不能忽视各类积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马尾港居民区登革热传播危险程度及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帐诱蚊法调查当地成蚊优势种群。采用 WHO 推荐方法,7~9月每月2次,10~12月每月1次在福州马尾区两个新村居民屋内外不同环境采集容器中伊蚊幼虫,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及布雷图指数评估幼虫密度。[结果]在马尾区白纹伊蚊是优势种群,未发现埃及伊蚊;马尾区总体容器指数20.5%,房屋指数7.8,布雷图指数11.41。相较于洲尾新村,罗星塔新村房屋指数与布雷图指数都高,存在显著性差异;白纹伊蚊幼虫孳生主要分布于户外,各种容器类型中,花盆、蓄水缸、盆类等积水容器孳生幼虫的阳性率较高。[结论]该地区登革热媒介蚊种为白纹伊蚊;幼蚊密度已超过安全阈值,一旦该地区有登革热传染源,可引起登革热传播和流行。应及时制定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漳州港招银港区登革热媒介,为漳州口岸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港区范围内所有积水容器,检查积水容器是否有伊蚊幼虫和蛹,并逐一登记,计算蚊媒三指数.结果 全年共调查22次,发现积水容器926个.其中261个积水容器中有媒介幼虫孳生,经鉴定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全年度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平均值为28.1和5.97.布雷图指数从5月开始上升,到8月份达高峰.结论 漳州港招银港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加强口岸卫生监督,消除伊蚊孳生场所,是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石家庄市区蚊幼虫孳生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1年7-8月对小型积水和容器积水采用直接观察法,大中型水体采用目测法结合捞勺法调查孳生情况;同时采集阳性积水或水体中的蚊幼虫带回实验室鉴定.结果 大中型水体广场喷泉池、公园景观水域(人工湖)、民心河(环城人工河),平均阳性率为10.94%;各类小型积水和容器积水1120处,蚊幼虫孳生阳性221处,阳性率在6.35%~38.46%之间,平均阳性率为19.73%.蚊幼虫孳生优势种群为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其中白纹伊蚊占42.74%,淡色库蚊占35.55%.结论 石家庄市不同水体蚊虫孳生各具特点,为蚊虫防制和治理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区登革热病媒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厦门市登革热媒介蚊种、孳生地及季节分布等进行调查,为评估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福建省登革热监测方案》进行较系统的调查。结果:在积水池、旧轮胎、蓄水缸等18种积水容器仅发现白纹伊蚊孳生,其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分别是142.7、55.8%、46.8%,伊蚊7、8月达到活动高峰期,2月是低谷期。结论:伊蚊孳生地分布主要与容器积水、群众卫生保健意识等因素相关;季节活动高峰期与气温、降雨量、日照时间呈正相关;伊蚊指数已超过登革热流行高危险指数,必需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室外环境积水引起蚊幼孳生的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探讨环境积水的数量、分布 ,以及蚊幼的孳生规律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的危险程度。  [方法 ] 根据孳生地调查方法 ,在居民和单位的外部寻找所有环境积水 ,检查蚊幼孳生情况。 [结果 ]共有 2 87个积水孳生蚊幼 ,孳生率为 14 .68% ,其中农村与城镇无显著性差异 ( χ2 =3 .743 ,P >0 .0 5 )。单位高于居民 ( χ2 =16.64 9,P <0 .0 5 )。以牧场、停业企业、公园蚊幼孳生率最高 ;容器以柏油桶、晒水容器、肥料水缸、地面积水的阳性率最高 ;水质以半污水孳生率最高。孳生密度以污水最高。  [结论 ] 室外环境积水不但影响环境卫生 ,而且孳生大量蚊虫 ,易引起疾病流行 ,7~ 9月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指数已达到WHO值三级 ,已足以引起登革热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开展登革热媒介监测,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性流行。方法:调查武夷山机场及其毗邻居民村、度假区等环境媒介种类与滋生习性,以布雷图指数计算幼虫种群密度。结果:本调查仅查获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机场、居民村、度假区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5.91、8.90和53.26,其中毗邻机场的旧居民点赤石村布雷图指数高达109.26,是新居民点双利村的5倍。发现白纹伊蚊阳性积水容器13种,机场生活区的阳性积水容器主要为快餐盒和电器包装盒;居民村主要为旧缸罐等容器型积水;度假区主要为旧轮胎和假山积水。结论:武夷山旧居民村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明显较新村、机场和度假区为高。  相似文献   

14.
广东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孳生容器类型及其防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广东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慈生容器类型,进一步做好对登革热病的防制。方法:按系统承机调查法,以抽样流行过登革热的4个地区为调查对象,针对不同慈生容器类型,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处理慈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白纹伊蚊阳性慈生容器除山区外,均以废瓶罐和花卉型积水容器为最普遍。其容器类型分布,城区以花卉型为主,农村以废瓶制度型为主,山区以特殊容器(腌菜缸周围边积水)型炎主,乡镇兼有花卉和废瓶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种群在湖北省各地不同生境、不同积水容器中的孳生分布特点,为控制登革热媒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9年6~10月对湖北省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小区和农村自然村两种生境进行登革热主要媒介横断面调查,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幼虫密度;成蚊调查使用人帐诱捕法.结果 各地月平均BI、CI和HI 6月最高,分别为44.7%、20.5%和26.5%,10月份最低,呈逐月下降趋势;农村自然村平均BI(28.2%)和HI(21.2%)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小区;积水容器城市居民小区以暂时性容器为主,农村自然村则以永久性容器主.永久性容器平均CI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暂时性容器平均CI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湖北省登革热主要媒介监测仅发现白纹伊蚊.结论 湖北省白纹伊蚊种群分布特征因不同积水容器、不同城乡环境而异,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存在由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感染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和消除建筑楼面及居民住宅室内蚊幼孳生地,为群众开展灭蚊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织专业人员按高中低3种不同楼层的楼面及居民住宅室内进行查看,记录不同积水类型蚊幼孳生情况,分类统计。结果按楼层划分有蚊虫孳生阳性率最高的是5层以下建筑楼面积水,检查182处积水,有蚊虫孳生76处,占41.7%;居民住宅内各类容器积水中以水生植物存水容器检查出蚊虫孳生最高,检查345处,有蚊幼孳生163处,占47.2%。结论韶关市区建筑楼面积水的蚊虫孳生地集中在5层以下楼面,居民住宅室内各类容器积水中以水生植物存水容器蚊虫孳生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的现状及滋生习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的现状及登革热发生的危险程度,了解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滋生习性与分布,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4-11月每月在长宁、闸北、卢湾、嘉定、闵行5个区的居民、单位内外的不同环境和容器中采集伊蚊幼虫,检查伊蚊幼虫滋生阳性率,采用人诱法监测伊蚊成虫的叮咬频率。结果:在上海地区尚未发现埃及伊蚊存在,登革热的媒介为白纹伊蚊;该蚊幼虫出现期为4-11月,数量高峰为6—9月;6—9月间白纹伊蚊幼虫的房屋指数为8.90%,容器指数8.59%,布雷图指数12.19%,幼虫密度指数为2.16;成虫的叮刺指数8.3只/30min,监测值达到WHO三级;其媒介数量能达到引起登革热流行的程度;白纹伊蚊幼虫滋生广泛,但以轮胎、缸罐、花盆、竹节等小容器为主;城乡间、不同房屋结构的住区间、不同单位间的白纹伊蚊幼虫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种为白纹伊蚊,其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一旦传染源进入,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登革热的发生与流行,应密切关注。必须加强对媒介种群数量动态和媒介能量的监测工作,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与居民住宅楼层的关系,为登革热媒介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居民住宅楼层,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结果】共调查居民744户,发现有白纹伊蚊孳生的阳性容器33个,布雷图指数为4.44。阳性容器中以水盆景及水生植物阳性率最高,占78.79%。不同高度楼层居民户调查布雷图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7层及以上高层居民户与低层居民户同样存在白纹伊蚊阳性孳生情况。【结论】在流行季节应重视高楼层白纹伊蚊幼虫的调查和控制,方可有效做到登革热媒介防控。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口岸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与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孳生情况进行监测,防止登革热在武夷山地区暴发流行。[方法]对武夷山口岸及其周围环境中白纹伊蚊的孳生习性、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仅查获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机场、居民村和渡假区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3.86、7.59、53.26,其中毗邻机场的旧居民村布雷图指数高达109.26,是新居民村的5倍。发现白纹伊蚊阳性积水容器13种,机场生活区主要为快餐盒和电器泡沫包装盒,居民村主要为旧轮胎和旧缸罐等。[结论]毗邻机场的居民村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较高,应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重庆市2013—2016年蚊幼孳生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型积水蚊幼调查采用路径指数和容器指数2种指标同时进行监测,大中型水体采用勺舀法。结果 2013—2016年各类小型积水容器蚊幼或蛹的路径指数分别为2.37、2.42、2.3和2.04处/km,平均为2.28处/km,废旧轮胎存放地的蚊幼或蛹密度最高,为7.19处/km;2013—2016年各类小型积水容器蚊幼或蛹的容器指数分别为12.55、12.01、10.57和9.05,平均为11.04;2013—2016年大中型水体蚊幼或蛹的勺舀阳性率分别为5.03%、3.21%、3.17%和2.44%,平均为3.46%,水池蚊幼或蛹密度较高,为4.19%。结论基本掌握重庆蚊虫孳生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