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判断梗塞相关动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静息心肌显像的缺血缺损部位对于判断梗塞相关动脉 (IRA)的价值。方法对 44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CAG提示IRA 44支 ,其中左前降支 (LAD) 2 7支 ,左旋支 (LCX) 9支 ,右冠脉 (RCA) 8支。当IRA是LAD时出现间壁受累 ,IRA是LCX时出现侧壁受累和IRA是RCA时表现下后壁受累的意义较大 (χ2 =8.98和 8.96 ,P均 <0 .0 5 ;χ2 =43.82 ,P <0 .0 0 5 )。前壁、心尖部、间壁和广泛前壁稀疏缺损对于判断IRA LAD的灵敏度较高 ,分别是 89% ,86 % ,80 %和 89% ;特异性以间壁最高 ,达 80 % ;侧壁和后侧壁判断IRA LCX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 75 % ,6 7%和 85 % ,83% ;下后壁病变判断IRA RC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 71%和 91%。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对于判断心肌梗死的IRA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改良T型支架置入术结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冠脉造影显示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应用改良T型支架置入法在冠脉主支和分支内分别置入CypherTM支架,并行对吻球囊扩张术。观察术后即刻成功率和住院期、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0例中,即刻手术成功28例(93%),19例(63%)行对吻球囊扩张术。1例左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分叉病变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对角支血流TIMI0~1级和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另1例对吻球囊扩张术后对角支开口残余狭窄40%,但无任何临床症状。30例平均临床随访(11±5)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9例(30%)于术后(10±3)个月行冠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内和节段内再狭窄。结论改良T型支架置入术结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Caspase-3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PCI后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行急诊PCI的124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部位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35例,LAD中远段20例,右冠状动脉(RCA)近段16例,RCA中远段17例,冠状动脉左旋支(LCX)10例,左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支(D1)或左室后支(PLA)10例,其他16例(左主干、多支病变及未明确病变部位);根据PCI后缺血时间将患者分入4组,分别为0~3 h组(n=20)、3~6 h组(n=58)、6~12 h组(n=40)及12~24 h组(n=6)。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即刻、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24、48 h检测Caspase-3酶活力值。分析不同病变部位患者术前Caspase-3酶活力值与缺血时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缺血时间组术前即刻、术后即刻、术后6 h的Caspase-3酶活力值。结果 病变部位在LAD近段、RCA近段、LCX、D1或P...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探讨第一对角支开口处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同时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共94例,48例第一对角支开口处有斑块为观察组,46例第一对角支开口处无斑块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血压、前降支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前降支与第一对角支夹角...  相似文献   

5.
胡文彬  钱伟靖 《人民军医》1999,42(5):276-277
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仅降低了AMI的病死率,而且对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1~4]。自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10例,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34~70岁,平均57.3±5.9岁。梗死部位:前壁4例,前间壁1例,广泛前壁 侧壁2例,下壁2例,下壁 正后壁1例。发病特点:胸痛持续≥30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mV;发病≤6h,但如持续胸痛,ST段持续抬高者放宽至12h内;无溶栓禁忌证[5]。1.2 …  相似文献   

6.
198 9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笔者在患者家中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AMI) 13例 ,12例再通 ,13例均安全送院。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13例 ,均为男性 ,所有患者均在家中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年龄 6 2~ 77岁 ,平均 6 5岁 ,其中 70岁以上者 2例。梗塞部位 :前间壁 3例 ,前壁 5例 ,广泛前壁1例 ,下壁 3例 ,下壁 正后壁 前间壁 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 2 溶栓条件  (1)持续胸痛 30min以上 ,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 )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 0 .2mV ;(3)发病均在 90mi…  相似文献   

7.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心理反应已是临床护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AMI后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工作和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本文就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AMI心理反应的表现及心理护理的初浅体会简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确诊住院的AMI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9~81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塞5例,前壁7例,下壁6例,正后壁+下壁2例,高侧壁1例,下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心肌超声造影检查(MCE)对有胸痛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节段及邻近心肌节段的微循环灌注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有胸痛症状的90例AMI患者为AMI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有胸痛症状及心电图异常(ST段略下移或T波略低平),但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C组)。利用心脏声学造影软件对各节段心肌灌注的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斜率(WIS)及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比较AMI组术后的左室前壁、前间壁、后间隔与C组前壁、前间壁、后间隔及两组下壁、后壁、侧壁之间上述各参数及其比值的差异。结果 AMI组术后的左室前壁、前间壁、后间隔与C组前壁、前间壁、后间隔及两组下壁、后壁、侧壁心肌灌注参数比较,WIS、PI、AUC减低,而TTP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UC比值、PI比值、WIS比值、TTP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术后的左室前壁、前间壁、后间隔与...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传送到Wizard图像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技术(VRT)及平带多平面重组(RMPR)。并将VRT及MIP重组像为参照,用平扫图像对冠状动脉各支段进行钙化积分。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中段(LAD1、LAD2)、第一对角支(D1)、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近段(RCA1)显示均45例(100%),左前降支远段(LAD3)23例(51%),第二对角支(D2)30例(67%),第三对角支(D3)24例(53%),第一左缘支(M1)36例(80%),第二缘支(M2)28例(62%),右冠状动脉中段(RCA2)41例(91%),右冠状动脉远段(RCA3)43例(96%)及后降支(PDA)34例(76%)。左冠状动脉主干钙化12例(27%),左前降支近中段钙化有29例(64%),左回旋支钙化例数22例(49%),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钙化有24例(53%)。结论:16层螺旋CT可对冠状动脉进行钙化积分并准确显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筛选和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3月,日本Yanagisawa等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提纯出一种极强的血管收缩活性多肽,被称之为内皮素(ET)。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ET浓度的变化,简要讨论了血浆ET动态变化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1 一般资料 AMI组中,男10例,女3例,共13例。年龄41~74岁,平均62.55±9.40岁。左心功能按killip′s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AMI部位:前壁6例,前壁+下壁2例,前间壁+下壁2例,下壁、高例壁、心内膜下各1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脑血栓形成各1例。健康人对照组中,男6例,女9例,共15例。年龄46~57岁,平均50.73±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右心室梗塞的冠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壁急性心肌梗塞 (AMI)并右心室梗塞 (RVMI)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43例 (其中 16例下壁AMI并RVMI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心电图提示下壁AMI并RVMI改变 16例 ,梗塞相关动脉 (IRA)为右冠脉 15例 (93 7% ) ,阻塞右冠脉近段 13例 (81 2 % ) ,中段 2例 (12 5 % ) ,均为右冠脉优势型。回旋支阻塞 1例(6 2 % ) ,且呈左冠脉优势型。结论 下壁AMI并RVMI的血管病变部位多见于优势型右冠脉的近段和中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运动心电图ST段移位检测心肌缺血部位的一致性。方法 心肌灌注异常和ST段移位患者 3 0 2例 ,将ST段移位所在心肌部位与灌注异常部位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40例ST段抬高的患者常有心绞痛史 ,并且易为运动诱发 ,运动持续时间较短(P <0 .0 5 )。ST段压低的部位与灌注异常的部位之间存在弱一致性 (Κ =0 .3 6,P <0 .0 1) ;左前降支(LAD)支配节段的灌注异常最常伴有前壁ST段压低 (χ2 =60 6.5 ,P <0 .0 5 ) ;ST段抬高与心肌灌注异常在病变定位上完全一致 (Κ =1.0 0 ,P <0 .0 1)。结论 ST段压低与灌注异常的定位一致性差 ,而ST段抬高则与灌注异常定位显著一致。  相似文献   

13.
2001年2月-2006年12月我们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3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急性心肌梗死中,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06±4.3)岁.其中下壁AMI 23例,合并右室AMI 2例;前壁AMI 8例;前间壁AMI 2例;前侧壁AMI 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24例。男23例,女1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岁。AMI前壁10例,前侧壁3例,前间壁2例,下壁和下后壁各4例,侧壁1例。结果26支与梗塞相关的血管植入支架28只。支架适应证Primary4例,Denovo5例,Suboptimal8例,Bial-out7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3.8±6.9%,均无严重急性、亚急性血管和出血并发症。术后冠状动脉造影(CAG)随访3例,平均随访时间84.3天,无支架再狭窄。结论AMI确诊后尽早行支架植入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5 1岁 ,因持续性胸痛伴大汗 3h入我院急诊室 ,曾含服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症状不能缓解 ,查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由急诊室直接送导管室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穿刺右侧股动脉 ,插入鞘管 ,采用JL4 0和JR4 0造影导管分别行左右冠脉造影 ,术中见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 ,旋支分出缘支后 80 %狭窄 ,右冠近端 4 0 %狭窄。再用JL4 0导引导管行PTCA ,用BMW导引导丝顺利通过闭塞部位并达前降支远端 ,应用 2 0mm× 2 0mm球囊于完全闭塞部位扩张 ,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梗患者缺血部位不同对常规超声多普勒左室舒张功能检测指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以核素心肌扫描显像为定位标准 ,将 84例急性、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缺血部位不同分成 :(1)前壁心梗 ,(2 )间壁心梗 ,(3 )下 (后 )壁心梗 ,(4 )侧壁心梗 ,(5 )广泛前壁 ,(6)前壁伴下壁及侧壁心梗 ,(7)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7组 ;观察了描述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指标 E/A比值和核素心血池造影左室峰值充盈率 LVPFR在各分组中的变化。结果 :缺血范围较局限的左室前壁、间壁及侧壁心梗组之间的 L VPFR测值无明显差别 ,分别为 (1.82± 0 .48)、(2 .0 7± 0 .79)、(2 .18± 0 .90 ) EDV/S,但多明显高于下 (后 )壁、广泛前壁、室壁瘤及左室壁多个部位缺血组 ,其 LVPFR分别为 (1.63± 0 .3 3 )、(1.2 2± 0 .68)、(1.45± 0 .43 )、(1.15± 0 .3 8) EDV/S,而后 4组之间的 L VPFR测值差别不显著 ;单有左室前壁、间壁缺血的心梗组的 E/A比值也高于左室下 (后 )壁、广泛前壁、多部位心肌缺血的心梗组 ,其 E/A比值分别为 1.17± 0 .3 1、1.0 9±0 .2 6、0 .78± 0 .2 8、0 .80± 0 .5 1、0 .81± 0 .3 1;除下 (后 )壁心梗组外 ,其它各组的 E/A比值与室壁瘤形成组差别不显著 ,后者的 E/A比值为 1.0 2± 0 .  相似文献   

17.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A320运输机机长,总飞行时间15 000 h。因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20 d,心电图示左心室间壁心肌可逆性心肌缺血15 d,于2003年8月19日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7年非特异性T波改变史,30年吸烟史(10支/d)。入院后查:血尿酸452·3μmol/L,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彩超示心脏结构房室大小、瓣膜活动及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冠心病。2003年8月21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前降支近段狭窄75%,第1对角支开口狭窄50%,第2对角支开口狭窄40%,回旋支中段狭窄40%~50%。结论为:冠心病,双支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按患者体重设计的分期注射造影剂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注射法比较。方法 100例拟接受MSCTCA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注射组(共50例,先注射造影剂85 mL,后注射生理盐水30 mL)和分期注射组(50例)。分期注射组按患者体重(<60,61~74,>75 kg)又分为3个亚组。3亚组患者均接受3期注射:1期,均注射生理盐水16 mL;2期,分别注射造影剂70,75和80 mL;3期,分别注射造影剂与生理盐水(3∶7)混合物30,30和40 mL。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盲法评价冠状动脉各分支(15节段)显示情况与图像质量,并比较两种注射方案的差异。结果分期注射组中右冠状动脉(RCA)远段、右后降支(RPD)、左前降支(LAD)远段、第一第二对角支(D1、D2)、左回旋支(LCX)远段、左室后支(LVP)及左后降支(LPD)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注射组(P<0.05),但是两组间RCA近段、RCA中段、左主干(LM)、LAD近段与中段、LCX近段及钝缘支(BE)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MSCTCA中,分期注射方案较传统注射法明显提高了冠脉动脉远端分支的强化程度,提供了更好的图像质量,因而能更好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 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 ;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 ,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 70 % ,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 ;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 (7.3± 3.0 )个月 (3~ 12个月 ) ,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 ,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 ;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 ,为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的急诊判断方法。方法:对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冠脉造影患者中,共有69支动脉发生明显狭窄乃至完全闭塞;心电图对AMI(前壁)诊断的灵敏度为52.0%,假阴性率48.0%,特异度95.0%,假阳性率6.0%;阳性预测值91.0%,阴性预测值64.0%;阳性拟然比52.0,阴性拟然比0.05。结论:本组资料分析表明,心电图对前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急诊判断价值较大,比较可靠,可作为AMI(前壁)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急诊判断时的一种简便,快捷、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