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7%~10.00%,大多为皮疹反应,严重者可引发过敏性休克而致死亡,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0%。β-内  相似文献   

2.
毛竹叶  李志 《中国药业》2007,16(12):25-2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是由青霉噻唑酰基团与大分子结合所形成的,大多数青霉素类抗生素因具有此结构而被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青霉素分子的其他部位也可以诱导免疫反应。侧链结构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相关药品说明书,借助药物化学知识和专家共识,从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02例采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02例ADR患者中84例患者为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占所有ADR患者的41.58%;ADR累及变态反应患者居多,占45.2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少量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引起ADR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占40.48%,头孢菌素类占59.52%。结论临床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十分关键,同时治疗时要多注意观察、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秦昌 《广东药学》1994,4(1):75-77
近十年来,β-内酰按类抗生素发展十分迅速,大批具有广谱、耐酶、高效、低毒特点的抗生素不断面世,用于临床的此类抗生素巳选120多个,单纯选用这类药物,已经几乎可以控制和治疗所有细菌感染性疾病。不过,过敏反应仍是此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常见症状为血清病样反应、荨麻疹、皮疹、药热等,偶尔发生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和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由β-内酰胺引起的不良反应60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86岁。1~17岁12例,18—60岁33例,61岁以上的15例。涉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过敏性休克和全身性反应。青霉素类药物主要为青霉素G、阿莫西林和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主要为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结论临床上应用这类药物时,应仔细询问和掌握患者及家庭的既往药物过敏史、有无过敏体质和近1~2周内用药情况,实现安全、合理用药,提高诊疗水平,使药品真正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霍秀敏 《药品评价》2005,2(5):324-32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penicillins)与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以及近年开发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来说,该类抗生素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少,但对特异体质的患者也可发生致命性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致使此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中受到限制。现主要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性反应的发生机理、过敏反应与药物质量控制的关系、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的定义、来源、分类和分析方法,以及β-内…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安全用药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指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临床发现的不合理使用该类药物的典型个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其用药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结果:纠正本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中的不安全问题,为医护系统提供一个用药安全网。结论:通过改进用药方法,规范操作,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可以提高临床应用该类抗生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论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抗原决定簇,讨论影响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的各种因素。认识应以抗生素本品制备皮试液进行敏感试验,既保证临床作药的绝对安全,又使仅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保留了应用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抢救治疗的机会。卫生行政部门亟需完善操作标准、统一方法,促进该类抗生类应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T细胞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诱导体液或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在体液免疫反应中,经常研究的是IgE介导的速发型免疫反应,而T细胞与此类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T细胞依赖于T细胞受体(TCR)实现对β-内酰胺类半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在外来抗原驱动下,TCR受体谱会出现偏移或基因片段限制性取用现象.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而相似的化学结构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TCR识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位点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显著。科学家通过改良现有抗生素结构或改变作用靶点的方法,针对耐药菌尝试设计新型抗生素。本文总结了新型抗生素氟环素类、铁载体头孢菌素、新型氨基糖苷类、二氮杂二环辛烷衍生物、多黏菌素B衍生物、基于联苯乙炔的LpxC抑制剂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抗菌活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3.
刘卓  盖兰萍 《安徽医药》2009,13(4):441-443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为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6年~2007年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以限定日计量(DDD)、用药频度(DDDS)、DDD/100人天及各类抗菌药物所占该年用药总量的百分比分析2年来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年来我院年消耗抗菌药物总量和使用频度均有所下降,DDD/100人天值分别为58.6,51.8;抗菌药物使用级别下降,用药频度较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结论抗菌药物DDD/100人天的值趋于理想值,说明我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已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致病菌的菌群种类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ICU 2005年1月-2007年12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311株病原菌株分布及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311株病原菌中,有G-杆菌237株(76.21%),G+球菌74株(23.79%)。G-杆菌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84株(27.01%)、铜绿假单胞菌40株(12.86%)、肺炎克雷伯菌28株(9.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6株(8.36%)、大肠埃希菌15株(4.82%)等,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达73.33%(11/15)和39.29%(11/28)。G+球菌主要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株(8.68%)、肠球菌30株(9.65%)、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4.18%)等,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达96.30%(26/27),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仅为23.08%(3/13)。ICU病房感染以G-菌为主,大部分病原菌呈现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的特点。G+球菌对利福平、氯霉素、磷霉素、呋喃妥因仍较敏感,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G+球菌株。结论:本院ICU病房菌群分布及耐药状况与铜陵地区医院平均水平有差异,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最为多见。定期对ICU病房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分析对临床经验用药、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药敏)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统计我院2002—2008年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Sperman’s相关法对2种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但2008年比2002年中敏率上升了291.0%,敏感率则呈下降趋势。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中敏率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3代头孢类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857,P<0.05;r=0.929,P<0.01;r=0.786,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与本药、美罗培南、3代头孢类含酶抑制药用药频度呈负相关(r=-0.821,P<0.05;r=-0.786,P<0.05;r=-0.786,P<0.05),与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0.5g)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821,P<0.05;r=0.929,P<0.01;r=1.000,P<0.01);左氧氟沙星(0.5g)用药频度分别与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呈完全负相关(r=-1.000,P<0.01;r=-1.000,P<0.01;r=-1.000,P<0.01;r=-1.000,P<0.01);美罗培南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呈完全正相关(r=1.000,P<0.01;r=1.000,P<0.01;r=1.000,P<0.01);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与其他药物用药频度及耐药率也有相关性。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药敏与用药频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近期临床应注意调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相似文献   

16.
李静  胡志东  谷秀梅  胡巧绢  田彬  徐海茹 《天津医药》2011,39(5):417-419,482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产金属酶的临床分离情况并对产金属酶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0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42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改良Hodge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其碳青霉烯酶,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PCR法扩增金属酶基因,用纸片法和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4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通过改良Hodge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出2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这2株菌通过EDTA协同试验检测为阳性,提示这2株菌产金属酶经PCR证实为产IMP型金属酶,MIC方法显示2株产金属酶的菌株对氨曲南敏感,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κ-B法检测显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天津地区已出现产金属酶肺炎克雷伯菌,该酶是引起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004~2006年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与铜绿假单孢菌(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计算12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及同期PA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EP、CFS、MEM的使用量分别与PV对CIP、LEV、CTX的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而LEV的使用量又分别与PV对CFS和IPM的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呼吸病区FEP、CFS、MEM、LEV的使用量与PA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例,按临床药师实施医嘱审核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情况.结果:尿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较常见.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试验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革兰阳性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病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未予尿培养、未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疗程不足以及无指征联合用药的病例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促进了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8—2012年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并对其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排序。结果: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目前我院主要应用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用量较大;而青霉素类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销售金额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5年的用药分析,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用药起点偏高的问题,需加强监督、管理,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