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测试酸蚀前和酸蚀后氟处理对托槽粘接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离体牙90颗分为对照组,酸蚀前用氟组和酸蚀后用氟组,粘托槽,水浴24h后测托槽的粘接抗张强度。结果:3组托槽粘接抗张强度无性差异。结论:酸蚀前和酸蚀后氟处理预防和牙釉质龋不影响托槽的抗张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化学固化型京津釉质粘接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托槽的脱落情况。方法将36例患者656个托槽分为试验组332个,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对照组324个,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分别记录1,2,3个月后2组托槽脱落个数。结果试验组脱落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固化树脂粘接托槽更牢固,应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不同底板结构的牙齿托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托槽底板结构对粘接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标准方丝弓托槽的尺寸,建立牙-粘接剂-托槽系统不同托槽底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分别施加同样大小的三种外力,分析底板的应力分布和形变情况。[结果](1)剪切力作用下托槽的抗破坏力最强,扭转力最易产生界面的粘接破坏。(2)拉力作用下托槽的抗形变能力最强,扭转力作用下托槽的抗形变能力最差。(3)设计的三角形网底托槽的固位能力相对较好,菱形网底托槽相对较差。[结论]综合底板应力分布和形变情况,设计的三角形网底托槽的粘接效果相对较好,而菱形网底托槽的固位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刘启红 《中外医疗》2014,(26):94-95
目的通过对来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正畸治疗,考察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口腔正畸患者40例作为此次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托槽的临床粘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走访观察,按照粘接方法不同将此40例患者进行实验分组。对照组运用托槽直接粘接技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运用托槽间接粘接技术进行正畸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张嘴时间较常规正畸治疗较短,不适感较低。且在随后的走访调查中,有1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率高达95%。而对照组仅有13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65.0%)。实验组进行了350个托槽粘接在观察期内仅有16个托槽脱落,脱落率仅为4.6%。而对照组进行了352个托槽粘接,有42个托槽脱落,占11.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发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达到的正畸治疗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就目前国内发展状况来说,托槽间接粘接技术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这就需要该院加大对该技术的宣传,不断改进此技术,为其能够在我国临床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在粘接正畸托槽时应用六手操作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0-01期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固定矫治并需进行全口托槽粘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六手操作组、四手操作组,与单人操作组分别粘接上颌半口托槽,每组各30名,比较三组托槽粘接时间、12h后的托槽脱落率、患者满意度、对治疗的依从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六手操作组、四手操作组、单人操作组粘接上半口托槽所用时间、12h托槽脱落率、患者满意度、对治疗的依从度依次递减,且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在三组患者中依次递增,且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六手操作技术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度及保证正畸治疗效果的优点,可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直接法粘接托糟脱落的因素。方法 选择 6 5例正畸固定矫治病例 ,共计 1196个托槽 ,对其中 134个脱落托槽的牙位及患者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托槽脱落的总发生率为11.2 %。其中 ,儿童患者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 (P <0 .0 5 ) ;双尖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前牙 (P <0 .0 5 ) ;下牙托槽脱落率高于上牙 ,但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男性患者托槽脱落率高于女性 ,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患者的前后牙位及年龄直接影响正畸托槽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7.
廖英男 《海南医学》2007,18(11):137-138
目的 探讨影响直接法粘接托槽脱落的临床因素.方法 选择73例正畸固定矫治病例,共计1106个托槽,对其中157个脱落托槽的牙位及患者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托槽脱落的总发生率为14.2%.其中,儿童患者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P<0.05);双尖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前牙(P<0.05);男性患者托槽脱落率低于女性,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患者的前后牙位及年龄直接影响正畸托槽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字化正畸诊断设计流程进行间接粘接转移托盘模型的设计和3D打印,对关键性的托槽打印精度进行检验,以期对数字化正畸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方法: 从2014年至2015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选取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拔牙8例,不拔牙6例。所有患者牙周洁治后进行口内牙列扫描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拍摄,所得STL数据与DICOM数据在自编软件中进行数据分割融合和配准、数字化矫治设计和计算机软件自动排牙、托槽虚拟定位、错牙合模型坐标还原,最终输出3D打印模型数据用于间接粘接转移定位托盘的制作。3D打印输出模型,经过后处理由水枪及超声震荡去除周围支撑材料,使用数字游标卡尺对所有样本牙颌模型上的左侧上下颌托槽及颊面管进行长度和宽度的测量,检验测量结果。测量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托槽及颊面管设计尺寸进行比较。结果: 在19个测量分析项目中有13个项目的测量均值与检验标准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范围在0.04~0.17 mm,且除左下第二前磨牙的托槽长度外均大于检验值。结论: 虽然托槽的宽度和颊面管的长度和宽度上大多稍大于检验值,但这不一定对临床上间接粘接转移托盘的制作造成影响,0.04~0.17 mm的差异是否会影响托槽实际的固位和定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王红  侯楠 《中国现代医生》2014,(10):137-139
目的 观察Esthet-Ⅹ Flow光固化流动树脂粘接正畸托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正畸矫治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光固化流动树脂粘接托槽,对照组采用京津牙釉质粘合树脂粘接托槽.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及6个月时托槽总脱落率及6个月时前磨牙托槽的脱落率.结果 实验组3个月和6个月时的托槽总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6个月时前磨牙托槽脱落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光固化流动树脂粘接托槽的临床效果优于京津牙釉质粘合树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酸蚀面积下粘接正畸托槽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正畸拔除人离体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D组。A组酸蚀25mm2(5mm×5mm),B组酸蚀9mm2(3mm×3mm),C组酸蚀4mm2(2mm×2mm),D组酸蚀1mm2(1mm×1mm)。使用京津釉质粘合树脂粘接新亚标准型网底直丝弓上颌第一前磨牙托槽(底板面积12.18mm2),人工唾液中冷热循环1 000次,测试并记录托槽粘接强度。结果 4组间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88.38,P0.05)。结论粘接正畸托槽酸蚀过程中控制牙面酸蚀面积略小于托槽底板面积时,仍能满足正畸临床托槽粘接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有限元分析法已经成为正畸材料开发和研制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在口腔正畸生物力学中,三维有限元主要应用于牙齿及颌骨在矫治力作用下瞬间转动中心位置的研究,矫治力作用下牙周组织应力的研究,矫治器力学性能的分析,口颌系统功能的研究,生长发育研究。本文对三维有限元在正畸领域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李键  桂斌捷  袁正 《安徽医学》2012,33(5):547-550
目的采取有限元的方法,建立第二颈椎(枢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该枢椎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生物力学行为,分析枢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条件。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获得健康成年男性上颈椎原始DICOM数据图像,采用Mimic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导入ANSYS软件,得到枢椎骨性结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并且此模型上模拟头颅位于中立位、屈曲位及后伸位等条件下,枢椎承受的应力分布状况,分析枢椎可能出现的骨折类型。结果实验所构建枢椎骨性的有限元模型外形逼真,三维网格化后枢椎模型共包含1 717个节点,5 772个单元。模拟结果:头颅在中立、前屈、后伸位时枢椎最大应力集中于齿突基底部,次级应力集中区域为枢椎椎弓峡部;直接于齿突加载力模拟头部过度屈曲时,最大应力集中于齿突基底部。结论头颅位于中立位,屈曲位或者后伸位,枢椎齿突基底部及枢椎椎弓峡部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头部过度屈曲时,齿突基底部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正畸过程就是作用力的体现过程,所以正畸的研究离不开生物力学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三维有限元分析这种力学分析方法日趋成熟。因其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以及可以进行复杂几何形态的分析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力学领域。本文主要讲述了三维有限元法的定义、运算步骤和在口腔正畸领域的牙体、牙周、种植体等多个方 面的应用和进展以及今后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在正畸生物力学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行Ansys命令流文件进行快速建立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一侧完整的新鲜成人尸体股骨标本,进行股骨标本初步处理、高速薄层CT扫描(层距0.625mm)、Mask文件编辑、初步三维重建、表面光滑处理、输出股骨三维模型至Ansys11.0,运行Ansys命令流文件完成网格划分,将股骨三维模型输出至Mimics10.01,按照经验公式赋予材料属性,输出已赋材料属性的三维模型至Ansys11.0,完成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快速完成股骨标本有限元建模并完成简易的有限元分析。结论使用Ansys命令流文件的方法可以提高有限元建模的效率,在完成有限元建模的同时可进行骨骼相关的数字医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种植体-基桩界面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连接方式对种植体-基桩界面受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Spline、外六边、内六边及莫氏锥度连接方式的种植体、基桩及中央螺钉在预负荷、垂直载荷200、500 N及斜向载荷100 N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中央螺钉的最大应力值位于螺钉头部与螺杆交接处;Spline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位于突起根部,该连接方式的中央螺钉的应力值高于种植体和基桩;侧向载荷使种植体-基桩连接各部件的应力明显增大。结论Spline连接方式的中央螺钉可以起到弱连接的作用;临床上应尽可能减小种植义齿受到的侧向力,以保证种植体-基桩界面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下颌前磨牙弯曲牙根受颊侧、舌侧矫治力及牙根、牙周膜、牙槽骨的应力.②方法 选取拔除成人下颌弯曲牙根的前磨牙,应用CT扫描、Mimics10.01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在牙冠颊、舌侧加力值,利用ANSYS软件分析、研究其应力分布规律.③结果 颊侧施力:牙做整体移动其牙根、牙周膜、牙槽骨应力最小,旋转移动最大,倾斜移动次之.舌侧施力时牙做整体移动、旋转移动,倾斜移动其牙根应力最大、牙周膜次之、牙槽骨最小.无论整体移动、旋转移动、倾斜移动舌侧应力大于颊侧.④结论 舌侧矫治力对弯曲牙根牙不适合或在临床允许情况下选择较小矫治力.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treat humerus fracture with three dimensional patter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viding mechanical basis for treating humerus fracture. Methods: Humerus patter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T images, and calculation was done by ANSYS5. 6 software. Three dimensional ten-node tetrahedron unit was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2 729 nodes, 49 041 units. Distribution and amount of axial compression of humerus were analyzed when clip angle was 30°, 45°, 90° between fracture face and axial line with fixed X, Y, Z directions.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 was greatly different between fracture face and non fracture face. Stress in fracture part was fairly concentrated with incomplete symmetric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center of fracture face; Greater stress distributed in the regions 10 mm from fracture face, which was 2-3 times that of other stress regions. Conclusion: Required load must be estimate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as to select the suitable internal fixation implants du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功能状态下,上颌后牙区不同种植模式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方法】调整上颌窦底的高低,形成上颌窦底部高度不一的2个上颌骨模型(即正常窦嵴距和低窦嵴距2种模型);建立4种种植体有限元模型,分别为穿窦种植体:4.1mm×8.0mm及4.8mm×8.0mm;非穿窦种植体:4.1mm×10.0mm及4.8mm×10.0mm。根据种植体植入方式不同,将4种种植体模拟植入相应的上颌骨模型中,即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植人组:(种植体)穿窦模型;种植体常规植人组:(种植体)非穿窦模型2种,并通过垂直加载200N力量和斜向45。加载100N力量模拟种植体的功能状态。【结果】经有限元计算及分析,在垂直力作用下,穿窦组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同非穿窦组无明显差别;在斜向力作用下,非穿窦组位移及应力集中情况与穿窦组差异较小。【结论】虽然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植入组骨量少,但选用相对短且粗的种植体可以克服骨量不足带来的缺陷,能为种植体周围创造良好的成骨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初戴隐形矫治器、Damon Q自锁托槽与直丝弓托槽对成人正畸疼痛及龈沟液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0例.A组佩戴隐形矫治器,B组佩戴Damon Q自锁托槽,C组佩戴直丝弓托槽,比较3组疼痛程度、龈沟液内炎性因...  相似文献   

20.
经毓瑛  武伟  杨丕山 《西部医学》2015,27(2):209-211
目的探讨金属网底托槽与微蚀刻底托槽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不同托槽体外粘结强度和最佳粘结时间。方法 12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金属网底托槽组和微蚀刻底托槽组,每组60例,并于粘结后5min,30min和60min实施结扎,对比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状况。然后收集120颗正畸的第一前磨牙进行体外实验,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颗。采用上述的方法粘结不同的底板,A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B组粘结微蚀刻底托槽,每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实施的抗剪切强度测定(SBS)和粘结剂的残留指数(ARI)检测。结果两组组内随着托槽的粘结时间的延长,在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率具有一定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托槽脱落率经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显示,在一定的时间内,SBS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24h时的粘结的强度最大,与其他的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大于0的ARI得分分别有93.3%与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网底托槽以及微蚀刻底托槽在临床正畸时应用效果差异不大,均可满足正畸需要,医师可在粘结后5min进行力加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