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去冷沉淀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的部分质量指标进行比对分析,为明确质量标准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本站2010年6月采集的经检测合格的全血(CPDA保养液)25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从新鲜液体血浆中留取部分血浆制备)、去冷沉淀血浆,分别留取相应的血浆标本各25份。于血液采集后第10天检测留取标本的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以及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上述各项质量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普通冰冻血浆(P〈0.001)。结论去冷沉淀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在临床上不能等同标识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调查分析去冷沉淀血浆(CRP)中部分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实际含量,为临床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抽取40份新鲜全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和CRP,同一人份制备的血浆分为FFP组(n=40)和CRP(n =40)留样,检测2组标本的FⅤ∶C、FⅦ∶C、FⅤⅢ∶C、FⅨ∶C、Fg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RP组和FFP组的FⅦ∶C、FⅧ∶C、FⅨ∶C、Fg、总蛋白含量比较:(88.8±27.1)%vs(93.2±29.7)%、(23.0±17.4)%vs(83.4±25.8)%、(57.3±12.6)%vs(66.9±12.2)%、(157.7±52.5) 1mg/dLvs(212.6±50.0) mg/dL、(58.5±6.3) g/L vs (67.0±3.5) g/L(均为P<0.05);FⅤ∶C(%)比较,131.0±49.4 vs 134.7±41.7(P >0.05).结论 CRP中的大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均下降,故临床输注不能等同于FFP和普通血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血浆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均低于普通血浆(P〈0.001)。结论去冷沉淀血浆的使用价值有局限性,不能与普通血浆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去冷沉淀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并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来自同一袋血液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去冷沉淀血浆三种标本,进行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Ⅷ、X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去冷沉淀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相比,各项指标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无偿献血者捐献的400 mL全血93袋,分离新鲜冰冻血浆200 mL后再均分为2袋,各100mL,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直接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试验组经MB-P法病毒灭活后再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和Fbg水平。结果对照组FⅧ和Fbg水平分别为(82.9±7.1)IU/100mL、(102.4±8.5)mg/100mL,试验组分别为(56.6±5.3)IU/100mL、(83.3±5.6)mg/100mL,试验组FⅧ和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结论加强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使用经MB-P法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方法选取3组时间段(<8 h、8~18 h、18~24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标本各20份,检测FⅧ、Fib及FⅤ、FⅦ。结果 <8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FⅧ、Fib均符合现行《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8~18 h、18~24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Fib有所下降,但仍符合现行《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在不同时间段内FⅧ含量区别明显,<8 h、8~18 h、18~24 h制备的FP中FⅧ含量分别为(1.01±0.15)IU/mL、(0.76±0.10)IU/mL、(0.64±0.09)IU/mL;制备的病毒灭活FP中FⅧ含量分别为1.01(0.88,1.12)IU/mL、0.67(0.61,0.78)IU/mL、0.66(0.57,0.69)IU/mL;原料FP制备的冷沉淀FⅧ含量分别为(103.55±17.25)IU/mL、(68.95±11.36)IU/mL、(54.70±11.15)IU/mL。结论用于制备冷沉淀的原料FP应<8 h才符合现行质量要求;24 h内制备的病毒灭活FP基本符合病毒灭活FFP质量要求;8~24 h内制备的FP中FⅧ含量达不到FFP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疗效,为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地输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查阅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某院急诊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共输注186例次。按24h内FFP输注量共分6组,并对输注FFP前后24h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总蛋白(TP)、清蛋白(ALB)的变化进行统计。结果凝血功能检测显示,第1、2、3组患者(FFP≤600mL、600~2 000mL、2 000mL)于输入FFP后24hPT、APTT值均降低,FIB值均升高,第3组患者PT、APTT均高于第1组,且两组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组患者(FFP≤200mL、200~600mL、600mL)中,第4组与第5组患者PT、APT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患者输血后PT和APTT均高于第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第1、2、3组患者于输入FFP后总蛋白与清蛋白与输入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组患者中,第4组患者输血后TP和ALB均高于第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患者与第6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TP、ALB均高于第4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h内新鲜冰冻血浆足量输注对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发挥重要作用,血浆输注量越多,其补充凝血因子的效果可能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冷沉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与新鲜冰冻血浆和冷上清比较,为评价冷沉淀质量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中vWF含量。结果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中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26.47±7.80)%、(268.50±19.51)%和(19.92±2.34)%。其中冷沉淀组明显高于新鲜冰冻血浆和冷上清。结论在严格控制制备条件下,冷沉淀中富含vWF,冷上清中残留的vWF很低,临床应用时,应该予以区别后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室温12h内凝血因子的动态指标,为临床提高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取贮存半年内的新鲜冰冻血浆20份,融化后分别在0、3、6、9、12h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PT、FIB、TT放置室温12h内无明显变化(P〉0.05),APTT、FⅦ、FⅧ、FⅨ活性水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随着放置室温时间的延长,凝血因子活性水平降低,为确保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影响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取徐州血站2017~2020年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抽检结果进行比较.按全血采集后储存时间将新鲜冰冻血浆(FFP)分为2h内、2~4h、4~6h、6~8h4组,按献血者性别分为男性组、女性组,按ABO血型系统分为A、B、O、AB 4组,按年龄分18~30岁、30~45岁、45...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照 《临床医学》2009,29(8):31-32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IX)活性水平。结果新鲜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为PT、FIB、TT(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保存时间、保存温度、速冻效果对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Ⅷ因子(FⅧ)的影响,选择最佳条件用于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方法 (1)以采血时间为时间起点,选取46例4℃保存6~≤8h、8~≤10h、10~≤12h、12~≤14h、14~≤16h、16~≤18h新鲜冰冻血浆检测FIB、FⅧ并分析合格率。(2)以采血时间为时间起点,选取46例4℃保存6~8h、22℃ 6~8h、22℃8~≤10h新鲜冰冻血浆检测FIB、FⅧ的含量并分析合格率。(3)选取29例新鲜冰冻血浆检测速冻前后FIB、FⅧ的含量并分析合格率。结果 (1)随保存时间的延长,4℃条件下FIB、FⅧ的含量、合格率呈下降趋势,FⅧ下降在12~≤14h开始显著变化(P0.05),FIB、FⅧ合格率在14~≤16h开始显著变化(P0.05),FIB合格率16~≤18h开始显著变化(P0.05)。(3)与4℃ 6~≤8h组比较,22℃8~≤10h组新鲜冰冻血浆FIB、FⅧ的合格率与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速冻对FIB、FⅧ含量、合格率无影响(P0.05)。结论 4℃12h内或22℃ 8h内的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后有更高的FIB、FⅧ合格率和含量,更适合用于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16.
滤除白细胞灭活病毒冰冻血浆Ⅷ因子和血浆蛋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国内对冰冻血浆的研究报道多见于新鲜冰冻血浆,但对滤除白细胞灭活病毒下称(滤白灭活)后冰冻血浆质量的变化报道尚不多见。本中心于2009年开始推广使用滤白并MBR(亚甲蓝光照法)法进行血浆去除白细胞和病毒灭活,目前已有2 200万ml的滤白灭活冰冻血浆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对血液采集后9、30 h滤白灭活前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止血效果。方法将57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只输注FFP,观察组(24例)联合输注FFP和冷沉淀,检测输注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组患者输注后凝血功能都有所改善,PT、APTT、FIB、TT和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尤其是FI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FFP和冷沉淀联合输注效果优于单独输注FFP,能有效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C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是一种宝贵的血液资源,其临床使用始于1941年,最初用于补充患者血容量,目前常用于大量出血或凝血异常而需要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FFP临床适应证非常有限,又具有输血并发症及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其临床适用证要从严掌握。但目前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FFP滥用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存0(制备期<1个月检测)、6、8、10、12个月后的2组各自的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及Fg含量变化.结果 与未灭活组相比,灭活组除FⅦ∶C含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他6种凝血因子含量在保存期内均明显下降(尤其FⅧ∶C和Fg下降最为明显);0、6、8、10、12个月保存时间的FⅧ∶C含量(%)分别为灭活前58.7±20.1、59.6±34.0、52.0±35.3、57.5±34.7、54.1±31.2和灭活后45.8±13.9、49.3±23.5、44.6±21.7、49.7±22.9、43.9±20.7(均为P<0.05),Fg含量(mg/dl)分别为灭活前225.3±72.3、277.9±64.2、272.3±74.9、262.6±70.8、287.55±83.0)和灭活后188.8±54.7、205.8±54.0、205.8±54.0、220.2±66.7、202.2±56.8(均为P<0.05).保存0和12个月相比,FⅩ:C含量(%)分别为93.0±30.5 vs 83.1±18.0(P <0.05).结论 新鲜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处理后,1年冰冻保存期内起7种凝血因子含量相对稳定;MBP对凝血因子活性造成了一定损伤(尤其是Fg和FⅧ:C),但除FⅧ∶C外,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