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是一个大内分泌器官,含有许多不同的消化道激素和肽。这些激素与肽局部存在于胃肠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和胃肠道植物神经,不仅以内分泌、旁分泌及神经分泌机制调节消化、吸收运动,还调节粘膜上皮的增殖和分化。尤其胃泌素、胆囊收缩素(CCK)、glicentin及胰高血糖素对消化道粘膜上皮有细胞增殖作用,因此可被看作增殖因子。作者从消化道激素方面概述胃癌的增殖、进展与预后,同时也涉及胃泌素的细胞增殖机制。一、内分泌细胞与胃癌众所周知,产生消化道激素的内分泌细胞出现于除类癌外的普通胃癌。作者根据组织结构、机能分化及生物学特性将消化道的内分泌肿瘤分三类,即类癌、粘液类癌及内分泌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1965年Gold等报道CEA对结肠癌血清学诊断及复发诊断具有临床价值。之后许多学者认为,CEA作为结肠癌复发肿瘤标志物系目前最为敏感的指标。结肠癌组织CEA水平虽高于正常结肠粘膜20倍,但由于存在分泌型抗原,故很少循环于血液,因此,除晚期癌外,应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早期癌甚为困难。为此,作者应用了抗CEA单抗测定结肠癌患者粪CEA水平及其在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癌胎儿性抗原(carcinon embryonic anti-gen,CEA)是1965年Gold和Fredmann首先从大肠癌组织里发现的一种胚胎性抗原,后来由于放射免疫测定法的发明,发现不仅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有,而且各种癌症病人血清中的CEA含量也不同程度地增高,甚至一些健康人血清中也有CEA存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CEA结构及其特性的同时,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药盒对健康人与患各种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CEA进行测定和观察,现将其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一、CEA的特性和测定方法CEA属于糖蛋白3,其分字量为200,000的酸性糖蛋白分子。据Regers报告纯化胃CEA的含糖量为66%,而从肠转移癌纯化的CEA  相似文献   

4.
胃硬癌现状     
对胃硬癌发生、进展尚有很多不明之处,本病以女性、年轻者多发,目前诊断较难,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总之,有待进一步研究。定义硬癌即表示在组织学上间质高度纤维增生。胃硬癌包括Borrman4型——没有显著的隆起和凹陷,肉眼形态为弥漫性的癌。与其相近似的名称还有皮革状胃等,但与胃硬癌并不完全是同义词。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关胃硬癌的论述尚不一致。病理典型的胃硬癌,粘膜病变部位小,组织学上多可找到印戒细胞。粘膜下层以下为低分化癌伴有间质增生及广泛弥漫性浸润。肉眼见胃缩小、硬化,呈水筒样或革袋状,胃粘膜呈巨大皱襞型糜烂状。对其发生、发展及间质的增生,正在进行与女性激素、消化道激素、上皮增殖因子(EGF)、癌细胞分泌粘液是否有关的研究。有人认为这种癌存在时往往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硬癌单克隆抗体(2—  相似文献   

5.
胃粘膜上皮发生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正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病变在胃癌发病率较高的日本人中尤为多见,占40岁以上成人的50%。简便地检杏出肠上皮化生的程度和范围,并以此为材料对肠上皮化生粘膜进行研究,对探讨胃癌的发生过程是重要的。本文介绍的TES 纸带法,可用肉眼简便而迅速地检测被切除胃所发生的肠上皮化生粘膜,而不影响以后进一步检查。TES 纸带法的原理是:胃粘膜上皮化生为肠上皮后,其形态、功能和小肠上皮一样,可产生双糖分解酶、亮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  相似文献   

6.
色素内镜检查法 ,是将各种色素撒布或喷于消化道粘膜上 ,通过内镜观察、诊断的方法。日常施行的是 :利用留在粘膜陷凹面上的色素查明胃区形态不规则和微妙的凹凸的靛卡红检查法、肠上皮化生粘膜上被特异性吸收染色的美蓝检查法、对胃酸分泌起反应的刚果红检查法以及最近为诊断幽门螺杆菌用的是酚红检查法等。对于食道来说 ,碘与含糖原的鳞状上皮相反应 ,可被染成黑褐色 ,而癌组织因不含糖原而成为不染色区。本法在妇科领域作为勒氏法用于诊断子宫颈癌 ,70年代佐野用于诊断食道癌。其明快的染色像引起远藤、熊谷、小泉等人的注意 ,于 1978年…  相似文献   

7.
CEA     
癌胎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简称为CEA,是由加拿大Cold和Freedman(1965年)发现的,它作为成人消化系统癌和胎儿消化系统特异性抗原,故命名为carcino(癌) embryo(胚胎)抗原。之后,在消化系统以外的脏器的癌也发现有表达,目前已成了临床最广泛、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系的日本研究小组,成功地研制出一种非常有效的癌诊断药。用这种药,只要通过血液检查就能知道得了何种癌症。以往的诊断药,虽然能对特定的癌进行诊断,通过一次检查确诊率亦相当高,但要在一次检查中能检出多种癌的诊断药,这还是第一次。这种药只要通过血液检查即可,其检查法简单易行,尤其是一次就能检出多种癌。这种诊断药是一种称为CSLEXI的单克隆抗体,是这次被研究出来的28种抗体中的一种。这种CSL-EXI‘抗原’存在于血液之中,并作为与癌有关联的抗原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过去,作为胰癌(大部分是指胰管癌)的肿瘤标记虽然有很多,但除了 CEA(癌胚抗原)、POA(胰癌胚抗原)以外,多不十分有效。可是,利用各种胰癌细胞作抗原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能检查胰癌的糖链抗原,作为胰癌的肿瘤标记是大有希望的。然而,即使是胰癌以外的腺癌作抗原所得的单克隆抗体,作为肿瘤标记应用于临床时,多数也是在胰癌中最有力。现在,将作为胰癌血清标记可使用的癌性糖链抗原,根据抗原决定簇的构造分类列举。其中 CA19—9和 CA—125之类已经普遍应用于保健方面,有关临床方面对其效果尚未进行评  相似文献   

10.
自1965年等Cold 首次发现癌胚抗原(CEA)作为结肠癌特异性肿瘤抗原以来,近年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可对CEA 进行微量测定,发现可出现在各种癌症患者血清中。由于血清CEA 敏感性较低,对于早期诊断甚为困难。因此,目前测定接近癌舯的体液中CEA 含量,以提高早期诊断率。现已发现唾液、胃肠液、胰液、胆汁、尿液、胸及腹水等各种体液中皆已存在  相似文献   

11.
酒精与消化道癌横山显等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饮酒与口腔癌、咽喉癌以及食管癌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可能与结肠癌也有关。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本文以大量饮酒者的消化道癌检出为中心加以叙述。最近已证实酒精是日本人饮酒者的致癌因子,并说明它与缺...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变态反应(食物变态反应)吉田宪正等一、病因与病理生理1.食物抗原的吸收最近研究获悉,消化道并不是将所摄蛋白的全部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而后方能吸收,部分是仍具抗原性的情况下被吸收的。这种高分子抗原物质一经接触粘膜上皮细胞膜,细胞膜便呈陷凹,形成小泡...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胃粘膜的第一道防护机构是覆盖粘膜的被覆粘液层(粘液屏障)。该层是上皮厚度的几倍,是由富有糖链特性的粘液醣蛋白和白蛋白等血清蛋白所组成的高分子凝胶层,由高分子相互结合形成海绵状的多重网眼构造,具有粘性。第二道防护机构是粘膜上皮层(粘膜屏障)。根据Davenport的定义,“所谓粘膜屏障,就是阻止H~+向粘膜内的逆透过,防止Na~+从粘膜侧向胃内腔透过的性质”,但没有形态学的特异性。胃液中存在着由胃粘膜上皮分泌的HCO_3~-,这种HCO_5一遇到H~+就结合,形成H_2O和CO_2。由于迅速消失,难以检出。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分泌到胃内腔的HCO_5~-依存在于血中HCO_3~-浓度的梯度,胃内浓度约占血中浓度的50%,在人体也证实了这种碱性分泌物。有人认为向胃内腔逸出的HCO_3~-虽然量很少(最大胃酸浓度的10%以下),但是对在粘液层保持逆扩散的H~+起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给动物点滴盐酸使血中HCO_3~-下降,于胃内高酸的条件下发生溃疡性病变,这时如果使用碳酸脱氨酶抑制剂则溃疡变大加深。  相似文献   

14.
重碳酸在胃粘膜形成,以胃酸的10~20%的比例分泌到胃内。但同时在胃粘膜的粘液中也抑制氢离子的逆扩散,也抑制重碳酸离子从粘膜向胃腔内扩散,从而少量氢离子和重碳酸离子在粘膜进行中和反应,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这种防御反应称之谓粘膜——重碳酸屏障,为了阐明这种防御机制做了很多研究。对重碳酸分泌入胃有影响的药物,Flemstrom 和Carner 做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使分泌亢进的药物有乙  相似文献   

15.
M细胞散在于消化道扁桃体、咽喉、十二指肠、小肠的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小结、阑尾的淋巴滤泡表面复盖的上皮细胞群间。表面有绒毛的深层滤泡、滤泡群中没有M细胞。消化道以外,气管、支气管粘膜下的淋巴滤泡上亦发现有M细泡。根据最近的研究,认为M细胞使侵入的抗原和微生物等附着并将其捕捉、输送,对与M细胞的细胞膜接触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提示抗原,也称抗原表露细胞。如果从另一角度出发,也可认为是抗原侵入细胞,肠管免疫中最初的免疫防御细胞。还涉及到全身免疫中接受抗原提示的淋巴细胞的回归和母  相似文献   

16.
局部免疫     
通过粘膜侵入的抗原,在粘膜上或皮下存在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对应的IgA类抗体,其分泌于粘膜表面,在局部阻止抗原再次入侵。这种在抗原侵入局部建立起来的免疫,称局部免疫。粘膜上皮细胞下存在着淋巴组织,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  相似文献   

17.
过去对消化道运动调节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神经因索进行的。但自Bayliss、Starling等发现肠促胰液素,Edkins发现胃泌素之后,相继发现了由消化道产生的肽激素,缩胆囊素——肠促胰酶素(CCK-PZ)、血管活性肠多肽激素(VIP)、胃抑制多肽(GIP)以及胃动素(Motilin)等,使我们了解消化运动的调节与消化道激素有关。胃肠粘膜细胞除分泌消化道激素外,并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组织胺等物质。上述物质是由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基底颗粒细胞分泌产生的。由于基底颗粒细胞在形态、代谢与  相似文献   

18.
肺癌有与其他脏器明显不同的组织学特征,来源于肺癌组织的肿瘤标志也与其他脏器的肿瘤标志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广泛使用的肺癌的血清学标志进行评价。一、肺癌的血清学标志肺癌的血清学主要的标志有肿瘤相关抗原,酶和激素等。目前使用的肿瘤相关抗原有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CA15—3、SSEA—1.CSLEX—1等。酶标志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癌通常以手术疗法为主,化学疗法、免疫疗法及放射线疗法等为辅。只有切实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问世,才有可能改变这种治疗体系。尽管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以及温热疗法,栓塞术等新的疗法,对消化道癌有一定疗效,但不用手术疗法仍不能期待治愈。癌的根治手术主要是指:广泛切除原发灶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对周围淋巴系统加以廓清。迄今为止,外科医生煞费苦心,力图建立这种根治手术的标准,但若按脏器区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治手术已大致趋于完善;另一种是虽经反复的临床实践、探索,但对其根治手术的标准尚未统一。前者有胃癌或大肠癌,后者如胰癌或肝癌等。癌治疗的关键,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日本之所以能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原因就在于普及完善了胃X 线、内镜等早期诊断的方法,以及日本国民对此高度重视。经手术治疗的胃癌中,早期胃癌所占比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疾病     
由于胃、肠内镜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率。但还有不少原因不明的,在临床治疗中常遇到的棘手病例,目前正在寻找对于这些疾病有效而相应的治疗方法。作者仅就最近主要的消化道疾患治疗动向做一阐述。一、上消化道疾患1.返流性食道炎返流性食道炎是由于食道下段贲门部的抗返流机制失调,致使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粘膜损伤。滑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