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评价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53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有阳性发现,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19例(35.8%),原发性恶性肿瘤30例(56.6%),转移性恶性肿瘤3例(5.7%),交界性肿瘤1例(1.9%)。其中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49例,误诊4例,定位诊断正确率92.5%。结论超声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内回声特征与病理性质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颜怀新 《中原医刊》1997,24(11):43-44
小儿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表现及应用价值颜怀新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22002我院从1984年开始应用超声诊断小儿腹膜后肿瘤,共发现41例,其中有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本文重点介绍小儿腹膜后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1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1984年10...  相似文献   

3.
B型超声在腹膜后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108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特征和诊断依据。本组诊断符合率为77%。腹膜后肿瘤除肾上腺肿瘤外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结果表明B型超声对腹膜后肿瘤具有诊断价值,为临床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对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共收集48例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患者,男23例,女25例,全部病例与手术结果及病理检查对照。结果:超声检查对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病理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达83.3%。内部异质性、边界清晰与不清晰、外形规则与不规则、以及移动性,这些超声征象对于良恶性鉴别较有意义。结论:超声对于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发现和定位是很好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超声影像的综合分析,能对大多数病人做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对不同病理性质的腹膜后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良恶性肿瘤位置、基本形态特点、超声特定征象,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95.24%.结论超声对腹膜后肿瘤具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性.肿瘤内部回声与病理性质有一定关系,超声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李卫  温海燕  蒋又新 《重庆医学》2006,35(11):1033-103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良性5例,恶性31例.5例良性肿瘤全部完整切除,31例恶性肿瘤中19例完整切除,2例部分切除,10例切取活检.联合脏器切除5例.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及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复发性肿瘤应积极再次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膜腔及腹膜后肿物的诊断价值王剑君叶秀芳腹膜腔及腹膜后肿瘤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国内外报道甚多,而应用彩色多谱勒技术对腹膜腔及腹膜后肿瘤的血供情况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以二维超声图像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对腹膜腔与腹膜后肿瘤的良...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声实时显像仪,检查49例腹膜病变,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结核性腹膜炎31例,腹膜转移癌8例,腹膜原发性肿瘤1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97%,75.00%,90.00%。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膜肿瘤两组间。腹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通过超声对腹膜改变,腹块及周围脏器间关系的观察,有助于辨别病变性质;同时对诊断尚不明确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膜病理学检查,亦使诊断更加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的X线、CT、MRI及超声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及CT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90%。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CT与MRI能够直观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成分及与周围组织的情况。结论:超声、CT、MRI均具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CT及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境界及质地,对腹膜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硕  王育林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F0002-F000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临床价值的探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3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恶性肿瘤者14例,良性肿瘤者1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检m率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都  王泰岳  王绍闯 《四川医学》2011,32(8):1240-124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间收治的3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和CT的诊断率分别为76.5%和94.1%;肿瘤完全切除20例(58.8%),其中联合脏器切除5例(14.7%)。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并不算高.但多为恶性肿瘤。该凳肿瘤由于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临床上误诊率超过50%,国外文献报告术前确诊为本病者占37%。超声能清晰显示腹部各层结构及病变特点,因此分辨率较高,尤其对术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很大价值。本文回顾我院1983至199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检查结果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及CT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腹膜后脂肪肉瘤5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影像学特点。结果超声定位准确率60%,诊断准确率60%;CT定位准确率60%,诊断准确率80%。结论超声对于确定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大小、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很大价值,结合CT能进一步了解肿瘤的性质并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肿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中的各类组织,以恶性肿瘤占多数,由于该肿瘤位于腹腔深部,与周围脏器关系复杂,在诊断上有一定困难。近年来超声实时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回顾我院1982年以来的14例腹膜后肿块手术病例,对B型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的价值作了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61岁。就诊时有明显症状者9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隐痛或不规则发热。临床查体发现腹部包块者10例,其中疑诊肝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CT、MRI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17例,全部行B超、CT、MRI检查.结果17例中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5例,B超、CT、MRI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5%,88.2%及82.3%.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结论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有一定特异性,超声可作为首选,不同方法检查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腹膜后肿瘤是相对少见的肿瘤类型,本研究拟探讨腹膜后肿瘤的疾病谱、病理特点,总结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前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长海医院收治的1050例诊断为“腹膜后占位/肿瘤”的患者的病理信息,分析各类肿瘤占比,并对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共纳入1050例病理标本,间叶来源肿瘤418例(39.81%),其中恶性肿瘤348例(33.14%),良性肿瘤70例(6.67%);神经源性肿瘤219例(20.86%),其中恶性肿瘤20例(1.90%),良性肿瘤199例(18.95%);淋巴造血组织来源肿瘤127例(12.10%),其中恶性肿瘤88例(8.38%),良性肿瘤39例(3.71%);未知来源恶性肿瘤42例(4.00%);转移性肿瘤244例(23.24%)。在间叶来源肿瘤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几种类型分别是:脂肪肉瘤(178例,16.95%)、平滑肌肉瘤(54,5.14%)等。结论 在腹膜后肿瘤中,间叶源性肿瘤最为常见,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神经源性肿瘤、淋巴造血系统来源肿瘤、转移性肿瘤,由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差异很大,需要在临床鉴别诊断时充分考虑其可能性。本分析对进行腹膜后肿瘤诊疗的其他单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1例,其中良性11例(263%),恶性30例(732%)。全部手术治疗,全组完全切除14例(342%),大部切除11例(268%),手术探查活检16例(390%)。该文分析了肿瘤的性质与手术处理的关系,探讨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原则。指出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措施,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切除率的关键,部分病人术后化疗能使未切除的肿瘤缩小,延长生存期。该文还对巨大腹膜后肿瘤的术中处理要点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非脏器肿瘤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临床90%以上均可触及腹部肿块,对诊断腹部肿瘤尚不困难,但经过超声显像检查,能明确地显示腹壁结构、腹腔和腹膜后器官,因此能提高术前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率(1~4)。我科从1988年4月~1998年9月对45例腹膜后非脏器肿瘤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现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45例腹膜后非脏器肿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男38例,女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2岁。恶性肿瘤35例,占77.3%,良性肿瘤10例,占22.3%,其中恶性淋巴瘤15例,神经母细胞瘤10例,脂肪肉瘤4例,何杰金氏恶性肿瘤3例,纤维肉瘤2…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张金文,王增耀,吴淑兰,乔占英,侯广昌附属二院外科(050000)关键词肿瘤;腹膜后;原发性;诊断,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有一定困难,术前误诊率高达72.2%[’],手术切除率较低,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该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1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脂肪肉瘤(4例)和脂肪瘤(3例),脂肪成分为其主要特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脊柱旁沟;恶性淋巴瘤(3例),由肿大淋巴结融合而成;平滑肌肉癌(2例),内见大片状坏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肿瘤密度略低于肌肉,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方面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