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粘着斑激酶(FAK)与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S)之间的相关性.选取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对肝组织进行HE、Masson三色、网状纤维染色,并进行肝纤维化分期(S0-S4).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α-SMA和FAK,并进行半定量分析.不同分期的肝纤维化α-SMA、FAK表达积分情况不同(P<0.01),与S0(0.429±0.535,0.143±0.378)比较,S1(1.571±1.397,1.286±1.113)、S2(2.875±1.885,1.875±1.885)、S3(4.286±0.756,4.286±0.756)、S4(4.796±0.927,4.923±0.954)积分明显逐渐升高(P<0.05),具有S4>S3>S2>S1>S0的规律.相关性分析显示α-SMA、FAK表达积分与肝纤维化分期(S)呈正相关(P<0.05).肝组织中α-SMA、FAK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b-FGF和FAK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粘着斑激酶(FAK)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5例,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M asson三色、网状纤维染色,并进行病理肝纤维化分期(S0~S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b-FGF和FAK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FGF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其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病理分期有显著正相关(r=0.953,P〈0.01);FAK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其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病理分期有显著正相关(r=0.935,P〈0.01)。b-FGF及FAK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65,P〈0.001)。结论肝组织中b-FGF、FAK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二者的检测有助于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的评估,间接反映病情活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干扰RNA(siRNA)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等渗盐水,每3 d 1次,连续6周(给药频率与时间,下同);CTGF siRNA干预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CTGF siRNA ;对照siRNA干预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对照siRNA;正常对照组:经门静脉注射等渗盐水.用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评估大鼠肝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CT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肝组织α-SMA阳性细胞数量.对实验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 模型组及对照siRNA组大鼠肝组织CTGF及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α-SMA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CTGF siRNA组CTGF及α-SMA蛋白表达分别下调95%±2%和86%±11%(F值分别为21.234和12.473,P值均<0.01);肝组织α-SMA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76%±9%(F=9.179,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siRNA沉默CTGF基因能显著减轻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减少活化HSC数量可能是其改善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免疫功能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组织活检,并分析其免疫功能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肝功能指标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和IgM水平在不同肝组织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干扰素(IFN)γ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无明显相关(P>0.05),S0期显著低于其他各期(P<0.05),但S1-S4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NK细胞活性随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逐渐降低(P<0.05),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IgA水平随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在肝纤维化程度各分期间尽管有差异,但无显著性(P>0.05)。IgG水平随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分别在G4(P<0.01)和S4(P<0.05)。期最高。相关分析表明NK细胞、IgA和IgG与肝功能指标和血清纤维化指标有有一定相关性(P<0.05)。其他免疫功能指标与肝功能和血清化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NK细胞活性、IgA和IgG水平对辅助诊断肝纤维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 采用40% 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甲珠不同剂量干预,测定肝组织α-SMA表达及α-SMA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甲珠各组较模型组肝组织中α-SMA表达及α-SMA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肝组织氧化损伤程度明显改善(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改善(P<0.05).结论 甲珠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各受体亚型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胆总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HE,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星状细胞活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肾上腺素受体(AR)、β1-AR、β2-AR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HE及Masson三色染色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大鼠肝组织中α-SM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造模1、2、3,4周时分别为10.58%±1.75%,24.14%±2.02%、29.74%±2.59%,34.28%±2.01%,而假手术组为4.12%±1.51%,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造模1~4周大鼠肝组织α-AR、β1-AR,β2-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α-AR、β1-AR、β2-AR mRNA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P<0.01).α-SMA与α-AR、β1-AR、β2-AR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分析显示,α-SMA与α-AR、β1-AR及β2-A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4,0.753和0.606.结论 胆总管结扎法成功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表达α-SMA增加.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α-AR、β1-AR、β2-AR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增加,且与α-SM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 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以1 g/(kg·d)的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干预6周,常规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RT-PCR法检测肝组织HIF-lα、VEGF、CTGF基因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计分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肝组织HIF-1α mRNA、VEGF mRNA及CTGF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HIF-1αmRNA、VEGF mRNA及CTGF mRNA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均<0.01),肝组织HIF-1α mRNA与VEGF mRNA、CTGF mRNA表达也呈明显的正相关(均P<0.01);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干预后,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1,<0.05),肝组织HIF-1α mRNA、VEGF mRNA及CTGF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IF-1α及其下游分子 mRNA 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与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天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关系,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活检,其中S_110例,S_224例,S_312例,S_414例。采用苦叶酸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面积百分比,单克隆抗体(Mc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MP-2、TIMP-1阳性细胞的方法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胶原面积百分比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正相关(r=0.885,P=0.000);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MMP-2与肝纤维化的分期无关(r=0.034,P= 0.896);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TIMP-1和肝纤维化的分期正相关(r=0.760,P=0.000);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MMP-2/TIMP-1和肝纤维化分期负相关(r=-0.674,P=0.000)。总之,TIMP-1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纤维化的过程,而MMP-2/TIMP-1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比较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Fas、FasL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Fas、FasL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对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肝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的Fas/FasL表达强度。 (1)Fas、FasL在肝组织肝细胞膜及胞浆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其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汇管区小叶内及周边碎屑状坏死区 ,呈弥漫分布 ,在其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上多为FasL阳性细胞 ,亦可见到Fas阳性细胞。 (2 )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随着慢性肝炎程度即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加强 (P均 <0 0 0 1)。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 ,确实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且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的关系。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肝组织病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荧光定量PCR检测CB1mRNA和FAKmRNA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CB1mRNA和FAK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CB1mRNA和FAKmRNA含量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1mRNA的含量不但与肝纤维化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47),而且与肝组织中FAKmRNA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907),P值均〈0.01。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F[M的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中CB1mRNA的含量与血清TGF[M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2,P〈0.01)。结论CB1可能通过激活FAK,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并分泌大量TGFβ1,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及其转分化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黄芪汤组分抑制肝纤维化的效应和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采用胆总管结扎制备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假手术对照组仅对胆总管作分离,不结扎.胆管结扎术后l周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经灌胃给予黄芪汤组分4周),5周后麻醉下处死大鼠,获取肝组织与血清标本.检测肝功能、肝组织学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角蛋白-7(CK7)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CK7、α-SMA蛋白表达.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法或非参数检验中的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adit检验,CK7与α-SMA蛋白表达间关系采用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病死率33.3%,腹水出现率90%,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组织肝细胞显著减少,胆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肝组织Hyp含量、CK7及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值均<0.01),并有大量的CK7及α-SMA共定位阳性细胞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病死率、腹水出现率及脾脏质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肝功能显著改善,肝组织肝细胞减少及胆管上皮细胞与纤维增生程度轻,CK7与α-SMA共定位阳性细胞显著减少.药物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肝Hyp含量分别为(1026.8±132.47)μg/g和(887.4±95.56)μg/g,CK7表达量分别为0.812±0.298和0.318±0.143,α-SM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87±0.277和0.341±0.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D值均<0.01).结论 黄芪汤组分可有效抑制胆管结扎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胆管上皮细胞向α-SMA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及炎症的关系。方法对260例乙肝患者肝组织BFGF、TGF-β1行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并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BFGF、TGF-β1随肝脏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增加,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与炎症比较,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肝脏BFGF、TGF-β1之间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肝组织BFGF、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与炎症无确切相关性,BFGF及TGF-β1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检测303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HE和TBA,并对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血清CHE逐渐下降,而血清TBA逐渐升高。血清CHE与肝脏病理分级和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TBA与肝脏病理分级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临床上联合测定血清CHE和TB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TNF-α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测定30例正常人员、45例慢性乙型肝炎及1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和TNF-α的含量。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②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①血清TGF-β1、TNF-α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与肝纤维经发展发展密相关。②对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③寻找有效的方法拮抗TGF-β1、TNF-α对抗纤维2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 TIMP-1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对1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以组织学活动指数(HAI)予以分级(G)和分期(S),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与 HAI 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 TIMP-1表达水平与其血清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9521,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1~S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 TIMP-1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704, P<0.01),但不同炎症分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 TIMP-1水平可以较好地反应肝脏纤维化程度,且不受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影响,有望被用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无创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显著(r=0.659,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显著负相关(r=-0.368,P<0.05;r=-0.401,P<0.05).年龄、性别及其他化验指标如ALT、AST、TP、ALB、GLO、TBil、PLT、PT、PTA、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等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仅根据肝功能判断轻中度的CHB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相关性,了解leptin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方法:健康 SD大鼠40R,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组.于造模2、4、6 wk末分批处死动物,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leptin、TGF-α1及α-SMA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组织中leptin、TGF-β1、α-SMA均有微量表达;CCl4注射2wk后,leptin、TGF-β1、α-SMA表达开始增强,2、4、6 wk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leptin与TGF-β1和α-SMA表达均呈显著相关性(r=0.668,0.570,均P<0.05).结论:lept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leptin可能参与了HSC活化、增殖以及ECM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2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双环醇150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状况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可显著降低,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不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且肝组织内α-SMA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同时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双环醇治疗可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是否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和下瘀血汤小鼠腹腔注射10%CCl4,第4周开始下瘀血汤组小鼠给予0.4678 g/kg下瘀血汤灌胃。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观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GDNF蛋白表达。GDNF(10 ng/ml)处理GFP-Col-HSC和人原代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活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模型组ALT和A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下瘀血汤组ALT和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肝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胶原纤维间隔较疏松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α-SMA及GDNF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值均<0.01),均分布在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α-SMA与GDNF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小鼠肝组织GDNF表达比较低,CCl4造模6周肝纤维化形成,GDNF表达上调10倍左右,下瘀血汤显著抑制模型小鼠GDNF蛋白表达(P值均<0.01);α-SMA和Ⅰ型胶原α1(Col1)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显著上调,下瘀血汤处理后α-SMA与Col1显著下降(P值均<0.01)。体外结果显示,GDNF可诱导HSC细胞α-SMA及Ⅰ型胶原α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下瘀血汤对此有显著抑制作用(P值均<0.01)。结论肝纤维化形成中GDNF表达显著上调,GDNF可诱导HSC活化,下瘀血汤可抑制GDNF从而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L-17肝内表达与慢性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0例慢性HBV携带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内不同炎症程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中IL-17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17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水平.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肝组织IL-17表达水平在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x2=25.3982,P=0.004),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慢性HBV携带组(x2=11.5056,P=0.001);不同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级与IL-1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18、0.693,均P<0.01);肝组织IL-17主要集中于汇管区,其表达强度与血清HA、LN、PCⅢ、ⅣC呈正相关(r=0.793、0.834、0.722、0.883,均P<0.01).结论 IL-17的肝内表达与肝内炎症程度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