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松解膝关节僵硬的处理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从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共36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通过关节镜辅助下行关节囊内粘连松解联合股四头肌“多点V字成型”松解延长术,术中松解膝关节达90°,术后行规范功能锻炼,并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 ~28月,平均20.5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11.5°,屈曲29.2°,Lysholm评分平均50.2分;其中单纯行关节镜下关节囊内粘连松解14例,联合关节囊外行股四头肌“多点V字成型”松解延长术22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5.3°,屈曲102.6°,Lysholm评分平均92.3分.术前、术后各项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镜微创技术松解膝关节僵硬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对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价值和特点。方法:在关节镜直视下,用探针和钩刀等器械,松解膝关节内粘连索带和挛缩组织,治疗膝关节屈曲受限病人15例。结果:平均随访1年8个月,关节屈曲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0度,术后改善至平均120度,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或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疗效好、属微创伤手术,是膝关节粘连僵硬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以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17例膝关节伸直挛缩患者。术中先在关节镜下彻底松解关节内粘连,通过髌骨内外侧入路实行髌内、外侧支持带减压;再采取髌骨外上方的小切口行股四头肌-股骨纤维松解,解除膝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规范的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7例患者中膝关节屈曲由术前的平均27.6°(5°~55°)增加到术后6个月平均屈曲度为103.2°(65°~120°),增加77.1°(35°~11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17,P〈0.01)。手术前后平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5.4分和90.1分,术后相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0,P〈0.01)。有2例患者屈膝功能改善不理想。结论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松解术有效改善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的屈膝角度和功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郑秋坚  肖丹  刘斌  王义生 《广东医学》2006,27(6):870-87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的价值。方法对我科用关节镜松解治疗创伤或术后膝关节僵硬的2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术中均能得到较好松解,屈曲达110°或以上,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术后经过平均随访11个月,关节活动度达95~125°,平均105°,股四头肌肌力V级,Lysholm s评分平均从术前47分(35~63分)提高到术后87分(80~98分),无骨折等合并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合并症少,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粘连松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关节镜直视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8例.结果随访6.0~23.5个月,平均11.4个月,膝关节的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增加72°,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手术行膝关节粘连松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关和宇 《中外医疗》2009,28(14):73-7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松解及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伸直型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关节伸直型粘连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松解治疗,术后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30例随访,时间8~20个月,屈膝度数平均由术前的42。增加到治疗后的108°,未见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粘连及术后中西医结合的的康复训练,损伤小,功能恢复快,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前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一2012年12月行关节镜下前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115例。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清创复位,利用前十字韧带胫骨导向器在骨折床上精确定位钻成对的2mm骨隧道,双股骨科高强缝线关节内“十”字形固定骨块,缝线的末端拴桩固定于关节外螺钉上。比较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完成随访97例,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8.7个月。末次随访时拍x线片示骨折均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为(94.2±3.6)分,与术前(46.5±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88例;术后4~6w出现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者8例,活动度0°~90°,给予闭合松解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0°~120°;发生严重膝关节纤维化者1例,活动度0°~30°,再次行关节镜下松解后膝关节活动度达0°~100°。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方法可靠、易行,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并评价关节镜下微创松解粘连结合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强直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1例膝关节纤维性强直患者,采用常规4个入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膝关节检查和松解,逐步松解和清理关节腔内的粘连带.手术松解与手法推拿交替进行,直至膝关节屈曲达110°以上,伸直0°.术后常规口服消炎镇痛药.第1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4天拆线,拆线后继续功能锻炼1周,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稳定,不易反弹后方可出院,并继续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6个月(3~10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度112°(100~130°),较术前平均增加67°(45~85°),能满足基本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步态改善,跛行消失,关节无肿痛,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松解粘连结合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强直的一种好方法,具有创伤小、松解彻底、恢复快、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同侧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1月-2006年6月,关节镜下利用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26例.结果 24例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膝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85分,优良率86%,术前26例膝后抽屉试验阳性,术后3膝弱阳性,术前22膝lachman试验阳性,术后2膝弱阳性,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疼痛1膝,可忍受,1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达25°,经膝关节粘连松解,功能完全恢复.所有病例未出现股后肌无力及隐神经损伤.结论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恢复了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结构,及膝关节的稳定.该技术取材方便,手术方法简单,无需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同侧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1月-2006年6月,关节镜下利用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26例.结果 24例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膝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85分,优良率86%,术前26例膝后抽屉试验阳性,术后3膝弱阳性,术前22膝lachman试验阳性,术后2膝弱阳性,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疼痛1膝,可忍受,1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达25°,经膝关节粘连松解,功能完全恢复.所有病例未出现股后肌无力及隐神经损伤.结论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恢复了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结构,及膝关节的稳定.该技术取材方便,手术方法简单,无需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方法、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10月-2008年12月应用关节镜技术对10例膝关节粘连病人施行松解手术,并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术后康复训练。结果:10例均获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度5°-80°,平均30.5°;术后屈膝100°-130°,平均120°,较术前平均增加60°。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粘连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倍他米松及其术后康复治疗膝关节粘连的疗效。方法对47例膝关节粘连患者行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倍他米松,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指导,使用Judet分类[1]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本组47例,随访时间平均27.8个月(12个月~51个月),根据Judet的分类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93.6%,较术前的0%有显著改善。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倍他米松并积极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是治疗膝关节粘连是有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松解膝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的屈膝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屈膝功能障碍51例患者行粘连松解术,在关节镜下采用钩刀、刨刀、射频切除关节内髌上囊、内外侧间隙、髌下脂肪垫间隙、踝间窝等和关节外的股骨与股中间肌间隙、肌内外侧间隙的粘连以及配合手法松解和术后康复治疗。51例屈膝功能障碍病例经治疗后随访8~12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屈膝活动度增强30°~80°,平均70°,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55±8.2)分,术后(86±11.2)分(P<0.01)取得优于非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满意疗效。结论:关节镜下关节内外粘连松解治疗屈膝功能障碍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膝关节粘连关节镜松解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患者24例,平均年龄44岁(17~71岁).术前膝关节活动度10°~60°,平均37.5°,WOMAC评分9~22分,平均14分.术中使用等离子刀、钩刀及刨削器等在关节镜下进行粘连松解.术后镇痛、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患肢主、被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肘关节损伤后,屈伸功能障碍,治疗困难。采用外侧经路,剥离前关节囊附着点,松解肘关节粘连,或经尺骨鹰嘴截骨经路,彻底暴露肘关节,松解肘关节前后粘连,整修关节面,或同时纠正关节面移位,并内固定,取得良好的结果。本组随访44例,平均年龄35.6岁,手术距损伤时间平均6.6个月,随访平均29.8个月。术前肘关节平均屈曲84.4°,伸肘障碍50.5°,屈伸范围30.3°。术后,平均屈曲活动113.9°,伸肘障碍14°。术后肘关节屈伸范围99.9°,即比术前增加屈伸范围69.6。21例关节内骨折引起的肘关节粘连,术前平均屈伸活动29.7°,术后平均活动范围增加72.6°。7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41.4°,术后平均屈伸活动98.6°,即增加57.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及等离子刀行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方法、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5年4月-2009年4月应用关节镜技术及等离子刀对32 例膝关节粘连患者施行松解手术,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32 例均获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度10°(伸)~80°(屈),平均45.5°;术后0°(伸)~130°(屈),平均110°,较术前平均增加65°.结论 应用关节镜技术及等离子刀治疗膝关节粘连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创伤后膝关节黏连的患者行关节镜松解术,采用HSS评分对膝关节术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6.4个月(8~24个月),术中均可见到关节内纤维束带形成,滑膜肥厚增生和髌骨周围黏连,以及股四头肌伸肌装置黏连。HSS评分从术前(65.2±1.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4.7±2.2)分。术中平均屈曲度为(112±6)°,末次随访时为(95±4)°。术前术后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结论关节镜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黏连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成亮  宋树春  邹士平  魏瑄 《中外医疗》2010,29(34):66-66,68
目的探讨膝屈曲内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186例225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 225膝中,192膝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15%,且均为屈曲挛缩〉40°的患者。术后X线片见假体位置良好,0.5~8年随访,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分46分增加到术后的95分。结论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使畸形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膝僵直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并得到随访的34例创伤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采用切开松解术并配合无痛下应用肢关节功能康复器(CPM)锻炼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60个月,平均26.8个月,术后屈膝活动度75&#176;-140&#176;,平均102&#176;,较术前平均增加76&#176;。按照Judet的疗效评定法.本组中优26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1.18%。结论切开松解术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有效方法,手术时应根据病人具体临床特点,彻底松解发生不同病理改变的膝关节周围组织;同时辅以术后长效镇痛,CPM及关节腔内应用透明质酸钠,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创伤后膝关节黏连的患者行关节镜松解术,采用HSS评分对膝关节术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6.4个月(8~24个月),术中均可见到关节内纤维束带形成,滑膜肥厚增生和髌骨周围黏连,以及股四头肌伸肌装置黏连。HSS评分从术前(65.2±1.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4.7±2.2)分。术中平均屈曲度为(112±6)°,末次随访时为(95±4)°。术前术后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结论关节镜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黏连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