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现存最早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最早专门剖析方剂论理的专著,是《伤寒明理药方论》。最早由政府编制的成药专书,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最早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医方考》。  相似文献   

2.
四物汤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组成的四物汤,是中医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其用途之广,为中医临床各科医生所喜爱。然本方出处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者有二,一是认为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第五版),以及《中医大辞典》、《简明中医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著《千金方》,不仅是唐代医学之集大成者 ,且对方剂学贡献较大。其载方 530 0余首 ,在方剂理论及临床各科方剂、收集民间单验方诸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红香 《吉林中医药》2010,30(6):522-523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受到了中外许多医家的重视。有关其论述及其多,尤其关于逍遥散的源流问题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有人认为是小柴胡汤的衍化方,有人则认为是柴胡汤所来,更多人则认为是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方。笔者则认为逍遥散乃脱胎于孙思邈之调中汤,历经宋代太医局等经临床试验,并综合《太平圣惠方》多种妇科方剂所得出的一道效方。  相似文献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朝政府编撰的一部重要医学方书,也是官府药局制造成药的法定处方集。南宋末年,佚名对此书进行了大量的注释,考证方剂的名称、出处、组成、来源,并补充重要医案史料和考证史实。局方注释荟萃了宋代及宋以前医论、方论、医案之精华,是正确理解局方中方剂的辨证审因、配伍规律和临床运用的珍贵资料,但其内容的研究往往被忽视。该文深入探讨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方剂注释的体例与形式,方剂名称与术语演化,方剂主治、炮制、服法和禁忌,方剂医案与临床实践疗效,方剂产生背景、来源途径、组成变化和文化意涵等,提出了方剂注释对推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文本传播、成药生产和临床诊疗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有助于认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药物名词术语的变化,而且也为了解局方中方剂知识来源、方剂配伍规律、重大新药创新和医家临床用药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平胃散是治疗湿困脾胃证的代表方剂,原方出自周应所著《简要济众方》,主治胃气不和,后收录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组方简炼、寓意明确.全方之旨性味从辛、从苦、从温、从燥组合,发挥其能消、能散之功,藉以调整脾运、胃消、肠动的功能,能平胃土之不平,主治湿困脾胃之证偏实者.目前临床以该方随证化裁广泛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现对平胃散近5年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A型题:1.最早提出方剂组成原则的书籍是: A.《伤寒药方明理论》B.《脾胃论》 C.《内经》D.《医学新悟》 E.《药对》2.最早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书籍是: A.《内经》B.《伤寒药方明理论》 C.《医方考》D.《千金要方》 E.《医学全书》3.最早把方剂按病证分类的方书应是: A.《五十二病方》B.《汉书·艺文志》 C.《类方准绳》D.《备急千金要方》 E.《太平圣惠方》4.后人尊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A.《内经》B.《伤寒药方明理论》 C.《局方》D.《伤寒杂病论》 E.《太平圣惠方》5.历代载方最多(61139首)的一部医学专 著是: A.《景岳全…  相似文献   

8.
仲景《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炉,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虽非方剂专书,然书中所载314方,组方缜密,配伍精当,味少效宏,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实乃仲景将处方理论融于六经辨证之中,以理明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以“通关散”命名的方剂不少,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载有51首,同名而组方不同,分别出自《太平圣惠方》、《箧中秘宝方》、《苏沈良方》、《圣济总录》、《全生指迷方》、《汉东王先生方》、《刘氏家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杨氏家藏方》、《传信适用方》、《仁斋直指方论》、《御药院方》、《施圆端效方》、《卫生宝鉴》、《烟霞圣效》、《普济方》、《婴童百问》、《口齿类要》、《本草纲目》、《寿世保元》、《辨证录》、  相似文献   

10.
失笑散小考     
据《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载,失笑散有三方:一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方,又名弓弦散;二是《洁古家珍》方,三是《疡医大全》卷十六引江度仍(《中国医学大辞典》为“江仍度”)方。本文兹就一方来源,剂量及炮制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1.
四君子汤抗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君子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的代表方剂.方中人参为君,甘温以大补元气;白术为臣,苦温以健脾燥湿;佐以茯苓,甘淡以渗湿健脾;使以炙甘草,甘温和中,全方配合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相似文献   

12.
《太平圣惠方》共一百卷,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综合类方书。全书共1670门,载方16834首,涉及临床所有各科病证,首先阐明诊断脉法,其次叙述用药法则,然后按类分述各科病症的病因、病理、方药,是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医书。《太平圣惠方》第六十五卷单列《治(疒呙)疮诸方》、《治(疒呙)疮久不瘥诸方》两章。在《治(疒呙)疮诸方》中,记  相似文献   

13.
定志丸对东莨菪碱诱发大鼠被动回避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定志丸在防治记忆障碍作用上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的定志丸为佳。茯苓、远志、石菖蒲有协同人参之作用。《和剂局方》中的朱砂未见有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故无组成方剂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太平圣惠方》中药茶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茶处方治疗疾病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太平圣惠方》中包含的全部药茶处方,包括服用方法中提到的以温茶、冷茶以及热茶下等处方,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软件中的方剂分析模块,对114首药茶方进行用药频...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为祖国医学的古典匮籍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证治的专书,是中医内科学的基础,在祖国医药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金匮要略》中的条文、方剂和药物的统计数字,各个注家说法不一。以近代一些注家为例,秦伯未的《金匮要略简释》认为仲景用药,包括《伤寒沦》和《金匮》在交,共163种;《伤寒论》有113方,《金匮》有265方,然《金匮》中除去杂疗方、治中毒方和附方等88方外,见于各篇的实为177方。南京中  相似文献   

16.
前言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方剂的组成原则、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中医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按照本大纲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达到:1.明确认识《方剂学》在中医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应用价值以及和各科的关系。2.总论要求掌握方剂组成原则、组成变化与功效的关系、治法与方剂的关系、剂型剂量与用法的关系等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乃仲景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专书 ,其中桂枝用药之频繁 ,功用之多 ,是其他药所无法相比的。而含附子的方剂仅 2 0首。笔者比较了两者在《伤寒论》方剂中的配伍 ,认为其功用大致相同。1 《伤寒论》首先可见桂枝与附子同用方剂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相似文献   

18.
廖世煌 《新中医》1991,23(4):13-15
《金匮要略》为汉代张仲景所著,是治疗内科杂病为主的专书。该书治疗45种病证中,运用发汗解表法有10种,约占22.2%;所用方剂共27首,约占全书168首实用方的15.6%。仲景运用本法时在辩证论治基础上,配伍灵活,变化多端,遣方用药丝丝入扣,为后世医家之楷模,对今天临床实践仍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配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第一部由我国政府药事机构颁布的方剂专著。《局方》所载方剂 ,对药味组成、主治证候、药物炮制方法、成药加工方法、服法、剂量及禁忌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基本具备了药典的特征和功能。所以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评价该书时说 :“自宋迄今 ,官府守之以为法。”这部方剂专著曾在宋、元两朝颇为流传 ,影响较大 ,虽然后世医家对《局方》颇有些微词 ,说《局方》“乃集前人已效之方 ,应今人无限之病 ,何异刻舟求剑、按图索骥 ,冀其偶然获中 ,难矣。”即便《局方》的初衷是“制药以俟病” ,有悖中…  相似文献   

20.
逍遥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四逆散化裁而来,为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炙甘草、茯苓、生姜、薄荷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脾虚诸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拘泥于此方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灵活运用此方加减治疗阳痿、音哑、乳癖等疾病,每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