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目前在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乳胶法.后二者由于操作简便、诊断迅速,常用于筛查试验.而ELISA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是乙肝的重要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多年临床检验生涯中,对多例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采用ELISA法和乳胶法进行对比验证,其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但最近在进行表面抗原检测时,出现1例标本结果不-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肝细胞可以表达多种辅助因子,加强T细胞受体与抗原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空气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初步检测结果。使用CD—1型携带式大气采样器和格式冲击式吸收管,在肝炎实验室易受HBsAg阳性物污染处收集标本8个,阳性4个;在较易受污染的某办公室收集标本4个,阳性2个;在8间肝炎病房收集标本8个,阳性1个;较不易受污染的地方及HBsAg阳性携带者住房收集的标本阴性;实验性制备的HBsAg空气标本7个,阳性4个。阳性标本结果经中和试验验证。阳性标本中用电镜见到Dane颗粒与HBsAg颗粒。本文结果表明,HBsAg有可能形成空气污染,并提示经空气感染可能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者选择了1980-1981年间在西德Tübinge(?)大学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共417例,年龄在15 65岁之间,无肝脏疾患,不饮酒或无滥用瘾药,6个月内未输过血,ALT≤22U/L,HBsAg阴性。术前和术后1,7,14天,以后每月1次直至第38周化验病人血清标本,共分析了5309份血清标本,测定了全部病人血清的ALT、HBsAg、抗-HBc和抗-HBs。在急性期ALT升高的病人(ALT>55U/I)应测定HAVIgM,抗-巨细胞病毒IgM和IgG以及抗-EB病毒IgM和IgG。ALT值升高的病人须排除药物中毒性肝炎,充血性心衰或休克,当ALT增高而无HAV、HBV、CMV和EB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时,可诊断为输血后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血型:B型,Rh(D)阳性,2003年发现鼻尖部恶性黑色素瘤,2005年脑转移行手术切除.2007年2月患者因呼吸困难入院,经查发现有双肺转移,住院期间因Hb低,输B型悬浮红细胞5 U.2007年5月再次因呼吸困难入院,实验室检查:Hb 47 g/L,为纠正患者贫血,拟行输血治疗.在进行输血前血型复检及抗体筛选时,发现抗体筛选阳性.将患者血与库存血作随机筛配,11袋血中只有1袋相符.为了保证输血安全和查明患者抗筛阳性原因,即对患者血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患者血清中存在抗-Ce联合抗体.经选择B型,Rh系统不含C、e抗原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结果为阴性,输注后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群携带率约10%[1].加强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为此,HBsAg的检测十分重要.目前,其检测方法较多,有反向血凝试验(RPHA)法、放射免疫试验(RI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GICA)法等,本文应用GICA和ELISA两种方法对增城市2004年420份育龄妇女血清标本中HBsAg进行检测,其结果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7.
8.
1病历摘要 女,29岁。剖宫产后46d,以腹痛为主诉来院检查。查体见双下肢无肿胀。经阴道彩超探查:子宫后位,轮廓清,大小、形态正常,肌壁回声均匀。内膜居中,厚5mm。右侧宫旁髂内静脉扩张,内径12mm,内见52mm×9mm的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内未见血流信号,其旁可见较细的血流信号通过,余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探查双侧下肢静脉示血流通畅。超声诊断:右侧宫旁静脉内低回声-考虑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
自 Blumbger 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_SA_g)以来,对 HB_SA_g 的检测方法,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我们应用目前国内生产供应的四种敏感方法试剂,做了对照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于1982年1月,收集我院检验科查肝功能的血清标本100份。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方法现公认为酶免法(EIA).由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等特点,目前许多实验室对GICA法的需求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方法现公认为酶免法(EIA)。由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等特点,目前许多实验室对GICA法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我们对两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对EIA法HBsAg阴性的献血员进行了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体检合格的献血员和义务献血者1312人。1.2试剂:GICA试剂由郑州博塞生物试剂研究所出品;EIA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1.3HBsAg定值质控样品:购于北京全国临床检验中心。1.4仪器:BEHRING全自动酶免分…  相似文献   

12.
两种消毒试验方法对臭氧破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检测的比较郭素敏(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310009)为比较两种消毒试验方法对臭氧破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效果的比较,特以两种型号的臭氧消毒拒作为消毒设备进行试验。一种试验方法为载体法,即以HB...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发生伤寒并发卵巢黄体破裂者临床上少见,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22岁,已婚,住院号79120。因高热头痛6天于1986年12月11日由外院转来。患者病  相似文献   

14.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灭活试验方法暂行标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实验室内培养尚未成功,用黑猩猩感染试验评价对HBV的消毒效果,又难以推广,因此国内对HBV的灭活效果判断多采用间接指标。目前选用的间接标志物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相似文献   

15.
以二氯异氰尿酸钠等7种消毒剂对聚苯乙烯包被珠上的HBsAg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被珠上HBsAg量与所用HBsAg悬液浓度相关;HBsAg悬液浓度以2μg/ml为宜,其试验结果与10μg/mlHBsAg悬液消毒试验法相同。HBsAg包被牢固性强,方法简便,可用冲洗法去除残留消毒剂。  相似文献   

16.
朱宇清  侯玉敏 《检验医学》2013,(11):1038-103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样本临界结果的复检范围和确认试验的弱阳性样本检测范围。方法血清样本用国产ELISA试剂测定HBsAg,阴性样本进行复检,复检结果阳性进行确认试验。确认试验应用雅培公司的AxSYM全自动酶免疫荧光分析系统和配套试剂。结果HBsAg阴性样本547例,其中510例吸光度(A)值i〉0.0735,复检结果阳性5例,确认试验结果亦为阳性;37例A值〈0.0735,复检结果均为阴性。HBsAg阳性样本332例,其中160例A值≥1.0,确认试验均为阳性;172例A值〈1.0的样本中有7例确认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应用国产ELISA试剂进行HBsAg的确认试验,应先确定阴性样本的复检范围和需做确认试验的弱阳性样本范围。  相似文献   

17.
患者陶某,男,60岁,因劳力时出现胸痛并持续数分钟已有半月而来我院就诊,行活动平板分级运动试验。 方法:采用BRUCE法,极量心率按220-年龄计算确定,运动试验程序为每3分钟一级,同时记录12导联标准心电图及血压。试验结果阳性判定标准为:①  相似文献   

18.
《新医学》1980,(4)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ris tinctoria L.)的根部,据报道对病毒感染有疗效。我院于1977年12月~1978年6月试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52例,疗效满意。一、一般资料:52例中男46例,女6例,年龄以21~40岁居多,占37例。其中可疑肝炎17例(33%),急性无黄疸型肝炎8例(11%),HBsAg“健康”  相似文献   

19.
Blumberg等1963年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来,检测方法已经历3次技术换代:第一代系琼脂双向扩散法(AGD),因敏感度很低,目前已基本不用,第二代为对流免疫电泳法(CIEP),放射免疫对流电泳自显影法(RICEPA)等;第三代  相似文献   

20.
背景: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主要是因为碱基的置换,短片段、插入等。目的:鉴定回族苯丙酮尿症家系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和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对象:患儿,男,回族,就诊时3岁1个月。1岁左右时发现智力滞后,近3岁时到医院就医,诊断为脑性瘫痪,反复治疗无效后于2004—12-13转入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就诊。尿液三氯化铁试验呈强阳性,血苯丙氨酸浓度测定1680μmol/L,遂确诊患儿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方法:抽取患儿及父母静脉血各5mL,EDTA-Na2抗凝。基因组DNA提取采用经典的酚,氯仿法进行。PAH基因外显子7,6,11,3,12,5的PCR引物序列参照文献设计。PCR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取5μL PCR产物与等体积的变性缓冲液混匀,97℃变性5min,冰浴并迅速上样于80g/L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电泳结束后常规方法银染,分析并记录单链DNA带型。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公司应用AB1377全自动序列分析仪(PE公司)完成样品纯化及序列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尿液三氯化铁试验,血液血苯丙氨酸浓度和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类型。结果:分析患者及其父母PAH第7,6,11,3,12,5外显子基因,发现在外显子6中患者及父母的SSCP电泳行为与正常对照均不相同,其中父亲和母亲的电泳条带位置一致,而患儿的电泳条带位置相异。测序结果显示,父亲和母亲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cDNA第526位发生了胞嘧啶被胸腺嘧啶替代的点突变,是R176X突变型杂合子,而患儿的两条染色体都在同一位点发生了突变,为R176X突变型纯合子。结论:在中国回族首次检出苯丙酮尿症R176X突变型纯合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