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先琼  余蓉  赵伟玲  殷磊 《华西医学》2001,16(1):124-125
气管切开常为临床上用以缓解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若术后护理不当 ,非但达不到此目的 ,还可引起众多的并发症乃至于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气管切开护理的关键又在于呼吸道的管理 ,因此 ,本文将就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作一综述 ,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护理服务。1 空气的净化消毒与温湿度的控制1 1 患者由于术后空气不再经鼻咽部过滤而直接进入肺部 ,故空气的净化与消毒十分重要〔1〕。空气净化要求病室应适当控制人流 ,尽量将病人安置在小房间 ,清扫病房和换床时用湿式拖帕与毛巾 ,禁烟且避免香味强烈的花〔1〕。空气的消毒可用 0 7%…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86例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行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房空气消毒和湿化、注重基础护理、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营养支持.认为采取相对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病室环境要求病房环境直接影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康复,有条件者应置于单人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保持安静,室温18~20℃,湿度50%~70%。对于室内空气消毒,采用传统的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或臭氧空气消毒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只能解决无人情况下的消毒问题。用MKJ型空气洁净器  相似文献   

4.
烧伤病房超声雾化器使用过程中交叉污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烧伤病房超声雾化器主要污染环节,以便更合理地改进现有的使用模式,降低污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超声雾化治疗前后的雾化器面罩和患者口鼻部或气管切开处、治疗前的空气和操作者手部各采样1次(每组30例),进行病原菌菌落计数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雾化器雾化前的病原菌含量为(67.5±42.3)×10~3cfu/cm~2,阳性率为53.3%;(2)雾化器面罩雾化后病原菌与病房空气检测到的病原菌一致率为37.5%,与患者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检测到的病原菌一致率为33.3%,与操作者手部检测到的病原菌一致率为20%;(3)患者口鼻部或气管切开处雾化前后检测到的所有细菌均对庆大霉素耐药。结论(1)现行的消毒模式有缺陷,建议使用一次性雾化用品;(2)使用后雾化器面罩的污染主要来自病房空气和操作者,应做好病房空气的消毒隔离及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另外患者携带的病原菌可逆行污染雾化器;(3)雾化液中使用庆大霉素存在着盲目性,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病人病房食醋熏蒸空气消毒效果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一种对气管切开病人病房空气消毒又安全又有效成本低的方法。方法2.5%食醋加水稀释2~3倍按3~10ml/m^3加热熏蒸,每日2次。结果空气采样监测156次,细菌菌落总数≤500cfu/m^3。结论2.5%食醋空气熏蒸消毒,又安全又有效,并且消毒成本低,易于操作,无风险,病人及工作人员均易于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较有效的病房空气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丁莲 《当代护士》2013,(11):71-73
目的 探讨病房温湿度与患者体温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影响效果.方法 根据病房内不同温度、湿度以及患者体温对气道湿化影响进行分组研究,各分为甲、乙、丙3组.比较气道湿化的过程中痰液量和粘稠度的变化及有无痰痂的形成等.结果 病房室内空气湿度在60%~70%,温度在20℃~22℃,患者体温在36℃~37℃,对气道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最佳.结论 病房空气湿度、室温、患者体温对气道湿化影响明显,根据室内湿度、温度及患者体温变化随时调整湿化速度,能很好地起到气道湿化的效果,预防痰痂形成,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了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气管内套管消毒现状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其中气管内套管的清洁与消毒是气管切开护理的重要环节,是维持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通畅、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1].气管内套管的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很多,但效果高低不一.本文对气管内套管清洗方法、消毒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以便进行有效的防控。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发生的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罹患率为14%,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所在科室环境物体表面及空气中,护士手和陪护者手上均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检出菌株的生化特性和耐药性均与患者感染菌具有同源性。结论该医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来自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或医护人员接触感染,必须对环境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7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并定期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78例中有6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达79.49%。其中45例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10 d内,有2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加强病房管理、湿化气道、充分吸痰、消毒隔离、准确使用抗生素等是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且加强气管切开术后3~10 d的护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气管内套管是为解除患者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喉癌患者行半喉切除术后安置的,安置后一般需要留置一段时间,待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后才能拔除.为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及时清洗气管内套管是气道护理的关键之一.作为专科医院的专科病房,我科收治的患者气管筒佩带率非常高,且每天至少需要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3次,临床的工作量巨大.为便于临床护理及缩短气管内外套管分离的时间,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省时、节力的方法尤为重要.经过文献检索并结合临床经验,本文将原先的煮沸消毒法改良为浸泡消毒法,并使用自行设计的浸泡容器,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组共11例患者,均为颅脑昏迷伴呼吸骤停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及时给予病情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护理,空气消毒和口腔护理,呼吸机应用的观察、对抗的处理,呼吸机的护理以及脱机的护理。结论有效护理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内套管消毒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内套管的消毒方法.方法 随机将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分为3组,甲组内套管用煮沸法;乙组内套管用2%戊二醛浸泡法;丙组内套管用3%过氧化氢浸泡法,比较三种方法消毒的效果、程序与优缺点.结果 三种方法的消毒效果相同,但3%过氧化氢浸泡消毒法消毒需要的时间最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3%过氧化氢浸泡消毒法优于传统的煮沸法和2%戊二醛浸泡消毒法,能有效地祛除痰的腥臭味,省时、省电、效果可靠,预防了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病房进行诊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常规气管切开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导管留置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定植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通过对病人标本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0月-2011年6月实施气管切开的180例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进行了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在18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中,检出有定植菌153份,检出率为85%。共分离出定植菌23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2株,居首位,占26.7%;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阳性菌占14.7%,真菌占6.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严重,成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重点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紫外线照射和复方含氯消毒液气溶胶喷雾两种消毒方法对烧伤科病房空气的消毒效果,为选择理想的烧伤科病房空气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采样监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病房空气消毒后杀灭率分别为60.1%和92.0%,消毒合格率分别为60.4%和95.8%,两种方法消毒后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烧伤科病房两种消毒方法中,复方含氯消毒液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组,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病房空气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病房终末消毒方法。方法用不同方法对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室内空气采用紫外线照射与中草药熏蒸联合消毒法,空气消毒合格率达到100%。病房污染的棉服装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床单位采用臭氧消毒器熏蒸消毒法,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医院感染病房采用综合消毒方法,可以满足终末消毒要求。  相似文献   

17.
概括各类气管切开后的危重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后进入康复医学科的中间监护病房(也称后ICU病房)接受康复治疗的护理工作。从病室管理、患者体位及心理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吸痰护理等几个方面阐述气管切开后护理的措施与方法,以达到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及肺部感染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拔出气管套管,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紫外线照射和复方含氯消毒液气溶胶喷雾两种消毒方法对烧伤科病房空气的消毒效果,为选择理想的烧伤科病房空气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采样监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病房空气消毒后对自然菌消除率分别为60.1%和92.0%,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60.4%和95.8%,两种方法消毒后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烧伤科病房两种消毒方法中,复方含氯消毒液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组,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病房空气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复合碘棉签在气管切开造瘘口皮肤消毒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合碘棉签在气管切开造瘘口皮肤消毒的应用效果,寻求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 气管切开的患者26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照组用75%医用酒精、实验组用复合碘棉签对造瘘口各进行260次消毒,丁消毒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消毒前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100%,消毒后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9%,实验组为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但复合碘棉签消毒使用简单、快捷,便于操作,是较为理想的造瘘口皮肤消毒剂.  相似文献   

20.
温达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793-2794
对9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切开气管后定时消毒室内空气,保持室内湿度为80%左右,严格无菌操作,即时吸痰,定期对气管套管进行消毒处理。结果90例患者中,生活基本可以自理37例(41.1%),生活需人照料14例(15.6%),植物生存13例(14.4%),死亡26例(28.9%)。颅脑外伤的致死率较高,其中肺部感染及呼吸道不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对于短时间难以清醒的患者,要尽早进行气管切开,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