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胸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但心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辨证论治亦当注重调补脾胃.从脾胃与心的关系、脾胃与致胸痹之实邪的关系两方面论述了脾胃乃胸痹病因病机的关键,从先哲们注重脾胃治疗胸痹的经验,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及运用论述了调补脾胃亦为胸痹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胸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但心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辨证论治亦当注重调补脾胃。从脾胃与心的关系、脾胃与致胸痹之实邪的关系两方面论述了脾胃乃胸痹病因病机的关键,从先哲们注重脾胃治疗胸痹的经验,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及运用论述了调补脾胃亦为胸痹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脾胃与胸痹相关的理论渊源,脾胃失调导致胸痹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指出调理脾胃这一原则对于胸痹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谈胸痹与脾胃失调及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篇从胸痹的病因病证、辨证施治诸方面论述,胸痹发病除与心关系密切外,与脾胃失调密切相关,调理脾胃也为胸痹的重要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58例临床观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彩霞  王中原 《河南中医》1996,16(5):301-302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58例临床观察报告高彩霞王中原郑州市中医院(450007)主题词/路志正/中医师胸痹/中医药疗法当今人们治疗胸痹多着眼于心,而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主任医师独具慧眼,提出以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冠心病心...  相似文献   

6.
杨建飞  鞠斓宁  魏来 《中国中医急症》2023,(10):1829-1831+1839
《脾胃论》中曾提出“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的理论,启示我们胸痹的防治可以从调和脾胃的角度出发。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虚为本,痰瘀实为标,在治疗时不拘泥于化痰药及活血药的应用,而是更加注重顾护后天之本的脾胃,同时还重视养心安神药物的应用。胸痹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所以周亚滨教授认为“健脾养心,化痰祛瘀”为本病的主要治法。本文总结了周亚滨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经验,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浅谈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金匮要略》中关于胸痹心痛病的病机出发,结合经典和临床体会,探讨了脾胃在胸痹心痛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提出了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的思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心胃同治胸痹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总结张仲景有关心胃同治胸痹的理法方药,从而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思路。结果:虽然胸痹病位在心,然仲景对胸痹的论治不独着眼于心之本脏,因心与脾胃关系密切,故仲景对胸痹之病常从脾胃进行论治,心胃同治是其治疗胸痹的有效方法之一。结论:仲景心胃同治法为临床治疗胸痹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徐凤芹教授对冠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调理脾胃及活血化瘀通络治疗胸痹心痛,常获良效.本文通过论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理论基础、心胃同病的病因病机,归纳、总结了徐教授从调理脾胃,斡旋中州入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思路与经验,并对其相应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经验进行了剖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心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心与脾胃部位相邻、经络相通、五行相关、功能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形成胸痹的机制5个方面讨论心胃相关,探讨"心胃同治法"的理论依据;强调心与脾胃生理关系密切,病变易互相影响,调理脾胃对胸痹、心痛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应用,验证了"心胃同治"法的合理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经验发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是一套体系完整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笔者学习并行发挥,总结认为该法主病针对以心胃同病为主的胸痹,围绕调中理气、治阳建中的调、治脾胃核心治法,在其基础上针对以气虚、血虚为主的本虚和以寒、痰、湿、瘀为主的邪实进行辨治,可以有效指导临床,达到迅速缓解胸痹及化纳失常症状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光耀  王兴华 《吉林中医药》2013,(12):1288-1290
王兴华教授认为,胃病有家族倾向,与遗传体质和后天失调相关,了解家庭成员以及直系亲属病谱,有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转归。辨证属于脾肾阳虚,中州失养,治以温补脾肾,健中助运;湿热内阻,胃气郁滞,治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肝胃不和,气滞不通,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胃阴亏虚,中州失养,治以养阴益胃,健中助运;瘀血停滞,郁阻脉络,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护膜;寒邪客胃,凝滞不通,治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饮食积滞,脾胃不和,治以消食导滞,运脾和胃。  相似文献   

14.
从心与脾胃的关系、调理脾胃的角度论述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康复。试揭示脾胃在慢性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临床取得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霰粒肿是儿童眼科疾病之一,李江全教授认为素体脾胃功能失调、痰瘀阻滞、脾胃积热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治疗方面主张标本兼顾,初期以清热解毒、活血消痰为治法,后期则以健运脾胃,调理脏腑功能为主。文章旨在通过一则验案,总结李江全教授治疗小儿霰粒肿的经验;并讨论小儿霰粒肿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尹常健教授诊治慢性肝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鹏 《新中医》2002,34(2):14-16
总结尹常健教授诊治慢性肝病的经验,从毒邪为病有多般,解毒之法须细分;病久渐至瘀阴络,血证亦当化瘀行;湿热内蕴脾胃损,清化莫忘顾后天;邪恋正虚难速愈,扶正祛邪贵肾持等方面对多种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以及用药特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痿病辨治首当"滋培水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习并结合多年临证实践,认为痿病成因与肾髓空虚及脾胃虚弱关系甚密,治疗重在滋养肾髓,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8.
干燥综合征是以口干眼燥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治疗尚无切实有效的药物,多为对症治疗。文章从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方面阐述了其和脾胃的关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燥邪外袭,损伤脾胃气阴,或脾胃本虚,水液代谢异常,气阴生化受阻,从而出现口眼干燥、鼻腔干燥、吞咽困难、关节肿痛、肌无力等症状,因此该病的主要治则为健脾益气,益胃养阴。从脾胃着手治疗该病方可标本兼治,有利于彻底根治此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不同胸椎节段施用手法和敷贴中药对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上胸段、中胸段及下胸段3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法与中药敷贴治疗,但3组治疗的胸椎节段不同,其治疗区域分别在胸1~4、胸5~8和胸11~12,观察并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3组愈显(临床痊愈+显效)率比较,中胸段组与上胸段组、下胸段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上胸段组与下胸段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胸段组临床疗效优于其它两组。结论:胸5~8节段区域是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手法与敷药治疗的最佳适宜部位。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