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IL 6的变化 ,以及胺碘酮对培养的正常人及CHF患者单核细胞 (PBMC)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CHF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胺碘酮作用于CHF的免疫学机制。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Ⅲ~Ⅳ级的CHF患者静脉血 :①测其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含量 ;②离心取PBMC ,分别加入胺碘酮和脂多糖 (LPS)等 ,使胺碘酮的终浓度为 0 ,0 .1,1和10 μmol/ml进行培养 ,经 2 4h孵化后 ,取培养液上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培养上清中TNF α、IL 1β和IL 6。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并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P <0 .0 0 1)。TNF α与IL 1β和IL 6呈正相关 (r=0 .96 84,0 .9786 ;P均 <0 .0 0 1)。胺碘酮对两组PBMC分泌TNF α、IL 1β和IL 6均具有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①细胞因子TNF α、IL 1β和IL 6参与CHF的发生 ;②胺碘酮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 ,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对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胺碘酮对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4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离心取PBMC,分别加入胺碘酮和脂多糖诱导(胺碘酮浓度为0μmol/L、0.1μmol/L、1.0μmol/L和10μmol/L,并进行细胞培养,经48小时孵化后,取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并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增加,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61,P<0.01),胺碘酮对PBMC分泌的TNF-α和IL-6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与IL-6浓度明显升高,胺碘酮能抑制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生成。TheeffectofAmiodaroneonserumcytokinelevels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  相似文献   

3.
4.
静脉给予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下 ,一次快速静脉注入胺碘酮 150mg ,继后按 6 2 5μg/min持续静脉滴注 4h共 150mg,记录给药前、给药后即刻及给药后 2 4 0min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一次快速静脉注入胺碘酮后即刻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PCWP)有明显下降 (P <0 .0 5) ,余给药后即刻及继后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所测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注胺碘酮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对合并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 ,其病死率明显增加 ,因此 ,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 ,能否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很重要。本文报道小剂量胺碘酮对CHF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其生存率的影响。资料和方法 选择CHF心功能Ⅲ Ⅳ级 (NYHA分级 ) ,射血分数 <0 40。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30个 /h ,成对室性早搏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年龄 40~ 75岁。原发病为缺血性心脏病 70例 ,扩张性心肌病 36例、心脏瓣膜病 6 0例 (除重度二尖瓣狭窄、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变化,及胺碘酮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90例入选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8例应用胺碘酮,对照组42例应用黄连素,比较两组TNF-α和IL-6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90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增加,心功能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显下降(P<0.01),心电图显著改善(P<0.05),心功能也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胺碘酮可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 α ,IL 6浓度 ,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 血清IL 6、TNF α、去甲肾上腺素 (NE)在CHF各组均升高 ,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功能Ⅲ级 ,Ⅳ级组IL 6 ,TNF α ,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 (P均 <0 0 5)。IL 6、TNF 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 0 6 3,P <0 0 1 ;r=- 0 54,P <0 0 5;r=- 0 58,P <0 0 1 )。 2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TNF α、IL 6和NE浓度越高。TNF α与NE ,IL 6与NE呈明显正相关 (r =0 57,P <0 0 1 ;r =0 51 ,P <0 0 5)。 3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IL 6与TNF α浓度越高 ,且二者呈正相关 (r =0 39,P <0 0 5)。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浓度升高 ,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 ,并与LVEF呈负相关 ,提示血清IL 6、TNF 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常规治疗亚组30例,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常规治疗;卡维地洛治疗亚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58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ET-1、NO和TNF-α浓度。结果:①CHF组血ET-1、NO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CHF组的2亚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卡维地洛治疗亚组治疗后ET-1、NO和TNF-α下降显著。结论:ET-1、NO及TNF-α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卡维地洛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ET-1、NO及TNF-α水平,改善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益心舒胶囊早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3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应用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共1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生化水平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有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早期治疗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石洪增 《山东医药》2001,41(16):34-35
近年研究表明 ,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是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内皮素 - 1 ( ET- 1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在 CHF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观察患者接受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 ET- 1、TNF- α及血管紧张素 ( Ang )的变化 ,以评价氯沙坦治疗CHF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CHF患者 80例 ,男 48例 ,女 32例 ;年龄 2 1~ 80岁 ,平均 5 8.7± 1 4.2岁。超声心动图测定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 LVEF) <0 .40 ,心功能 ( NYHA) 级 1 9例 , 级 37例 ,…  相似文献   

11.
<正> 病例患者男性,58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痛10年,劳力性心慌、气短1周入院。入院时:脉搏11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10.6 kPa。颈静脉略充盈,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底部少许湿罗音,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左心缘位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为陈旧性下壁及前壁心肌梗塞,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有时呈二联律。X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细胞因子参与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受到关注 ,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择CHF患者 ,对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及利多卡因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TNF α的影响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CHF组 :选择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 3~ 70岁。按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 ,Ⅲ级 10例 ,Ⅳ级 10例。对照组 :我院健康体检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  相似文献   

13.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 ,它抑制心肌收缩性 ,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促进心肌重构 ,在左室功能紊乱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虽然最近完成的两个大规模的临床实验 (RENEWAL和ATTACH)发现TNF α拮抗剂治疗CHF不能令人满意 ,但它只是抑制TNF α作用的一个环节 ,针对CHF的抗TNF α治疗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胺碘酮抑制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对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预防价值。方法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成胺碘酮组(80例,常规治疗+胺碘酮,200mg,每日1次)和对照组(80例,常规治疗+安慰剂)。在完成基线评估后,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片2年,对照组维持常规治疗。首要终点为全死因死亡,次级终点为猝死和心力衰竭患者心衰加重再入院率。随访期间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TNF-α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胺碘酮组死亡率风险比下降29%(95% CI 5%-45%,P=0.025),猝死率风险比下降32%(95% CI 11%~48%,P=0.016),再入院风险比下降39%(95% CI 14%-49%,P=0.0027)。胺碘酮显著提高了心力衰竭患者LVEF,抑制了TNF—α浓度(P均〈0.01),LVEF与TNF-α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1)。结论胺碘酮通过抑制心力衰竭患者PBMC分泌的TNF—α的生成,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猝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中 TNF-α,IL-1及 IL -6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42例服用培哚普利的 CHF患者、42例常规治疗 CHF患者治疗前后及 3 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1及 IL-6的水平。结果 :184例 CHF患者较健康人血清中 TNF-α,IL-1及 IL-6显著增高 (P<0 .0 1) ,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 2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 TNF-α,IL -1及 IL -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且培哚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 TNF-α,IL -1及 IL -6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CHF患者TNF-α,IL-1及 IL-6水平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培哚普利比常规治疗具有较明显降低 TNF-α,IL-1及 IL-6的水平的作用 ,可减缓心脏损伤的进程 ,达到保护和改善 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疗效,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级别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病人5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结果 ①心功能越差,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②胺碘酮组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5,P=0.006);两组病人心功能参数各指标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与对照组对心力衰竭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47,P=0.132).结论 胺碘酮对CHF并VA病人疗效好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同涛  张召平 《山东医药》1997,37(12):30-31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山东武警边防总队医院阳谷县第一人民医院刘同涛田庆印张召平程庆峨贾立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其机制尚未明了。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CHF患者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及Ⅳ级,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58例CHF者和20例健康者血浆NO、ET-1和TNF-α浓度。结果:CHF组血浆NO、ET- 1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CHF组血浆ET-1的增幅大于NO,NO/ET比值下降,且上述改变与CHF严重程度有关(P<0.05),NO与ET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NO、ET-1及TNF-α浓度增高,NO/ET比值降低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反映了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内皮素 (ET- 1)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 44例心力衰竭患者及 2 2例健康者血 ET- 1和 TNF- α浓度。将 44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入选 2 1例 ,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B组 :入选 2 3例 ,在 A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氯沙坦 5 0 m g,每日 1次 ,共 1个月。结果 :1心力衰竭患者 ET- 1和 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均有明显改善 ,但以氯沙坦治疗后 ET- 1和 TNF-α水平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ET- 1,TNF-α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 ,氯沙坦治疗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 ET- 1,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内科常见病症,一旦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VT),常使病情恶化,预后不良,其病死率明显增加.因此,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能否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很重要.我们在常规CHF治疗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