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眶淋巴增生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鉴别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进行研究。结果:炎性假瘤及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无阳性染色,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PCNALI为112±106,恶性淋巴瘤PCNALI为1847±1669,二者比较p<005。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可以用来鉴别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56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进行核仁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多项指标定量研究,发现恶性淋巴瘤、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与炎性假瘤及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的AgNOR颗粒均数、大小、形态及位置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gNOR定量分析对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眼眶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双上睑1例确诊后化疗3次效果欠佳,左眼下眶1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术,右上睑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疗效良好,双侧外眦1例.术后未做放疗。病理切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并与正常淋巴组织对照。结果:临床影像为眼眶的无边界、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肿块。病理表现为相对单一性的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结论:眼眶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的一个阶段,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病检随访观察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汪亮  杨华胜  张平  高际平 《安徽医学》2009,30(8):855-858
目的探讨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诊治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1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均匀、持续肿大,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涎腺肿大,病变局限于腺体,无眼外肌肥大;16例病理标本检查均未发现上皮-肌上皮岛结构,16例均有典型的淋巴细胞呈多克隆性增生浸润,病理检查排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6例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治疗后经过2个月到9年的观察及随访,除1例患者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可能并不具有上皮-肌上皮岛结构。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①临床表现为多发性腺体弥漫、均匀、持续肿大,即泪腺合并大的涎腺肿大;②无眼干及全身结缔组织疾病;③病理标本检查腺体均有典型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性增生浸润,排除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及其他引起泪腺肿大的疾病;④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选取我院病理室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标本100例为对象,分析解剖学、病理学情况。结果:恶性淋巴瘤检出率70.00%,高于其他分类;眼眶检出率为47.00%,高于其他部位;粘膜及相关淋巴瘤检出率为91.42%,高于其他分型;以上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以恶性淋巴瘤为主,多发于眼眶,多为粘膜及淋巴瘤组织细胞诱发。  相似文献   

6.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首先由中国的金显宅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之名报道,在日本,KIMURA等人于1948年首先报道,并随后称为木村氏病(Kimura’s disease)。此外,本病还有“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结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滤泡增生症候群”、“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名称。在欧美文献中,有的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与该病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重度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变量变规律。方法采用体视学相干实验系统A100、B100,求得本病甲状腺滤泡、淋巴滤泡的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密度及增生之纤维组织体积密度,并以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结果本病甲状腺滤泡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与病变的发展呈负相关关系;间质内出现淋巴滤泡,但在中、重度病例间无显著差异;而增生之纤维组织与病变的发展则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病中、重度病变的甲状腺滤泡逐渐萎缩,纤维组织逐渐增多可致甲状腺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6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OL),对部分病例作了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标记,结果表明:16例中恶性淋巴瘤9例,反应性增生2例,炎性假瘤5例。提示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OL良、恶性的鉴别,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结合文献对OL的病理分类与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分析22例扁桃体息肉临床资料及病理现象,提出改二型分类法为三型分类,即淋巴增生型,纤维脉管型和混全型,本病源于扁桃体慢性炎的刺激和增生。  相似文献   

10.
对244例眼眶肿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确定日本患者中的病理结果。观察性病例研究。对1981~2002年本院收治的244例连续性眼眶肿瘤日本患者(年龄0~90岁,平均48.7岁;男性114例,女性130例),进行肿瘤病理学及其来源的研究。最常见的肿瘤是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n=114,42.5%)犤包括恶性淋巴瘤(n=59,24.1%)和反应性淋巴增生(n=45,18.4%)犦、多形性腺瘤(n=21,8.6%)和海绵状血管瘤(n=18,7.4%)。日本患者中淋巴增生性疾病,尤其是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很高。眼眶恶性淋巴瘤在日本患者中的高发病率@Ohtsuka K. @Hashimoto M. @Suzuki Y. @张自…  相似文献   

11.
王旭  乔尚琳 《济宁医学院学报》1999,22(2):25-25,F003
目的 探讨中,重度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变理变规律。方法 采用体视觉相干实验系统A100,B100,求得本病甲状腺滤泡,淋巴滤泡的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密度及增生之纤维组织体积密度,并以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结果 本病甲状腺滤泡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与病变的发展呈负相关关系;间质内出现淋巴滤泡,但在中,重度病例间无显著差异;而增生之纤维组织与病变的发展则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眼眶淋巴样病变近年国内外学者将其进一步分为炎性假瘤、反应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恶性淋巴瘤四种病理类型。正确掌握形态学标准有时较为困难。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试图从形态学方面探讨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及方法 选材于本院1966年~1989年原病理诊断为眼眶炎性假瘤和假淋巴瘤共25例,重新切片,部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是一种病因不明、对放射线敏感、切除后可复发但预后较好的良性疾病。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好发于头颈部,以腮腺为主,其次为眼睑、眼眶、颌下及上臂等部位。临床表现为对称的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伴瘙痒和色素沉着。本病应与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核、唾液腺肿瘤、淋巴结转移瘤尤其是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相鉴别。治疗方法包括放疗、激素疗法和手术治疗。该病特点是属于良性疾病、预后好、不恶变、不转移。本文作者对ELG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和一些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 本病于1937年由我国学者金氏首先发现,并以“嗜伊红球增多淋巴母细胞瘤”为名报告7例。1948年日本木村氏报告2例。1957年金氏等又增加16例。认为本病并非肿瘤而是肉芽肿,故改称为“嗜伊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959年饭塚氏将本病称为木村氏病。由于本病病因尚不甚明瞭,病变主要累及皮下淋巴结及软部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腮腺、四肢皮  相似文献   

15.
头面部伴嗜酸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二例空军吉林医院冀广生,杨宁江,刘俊礼,李英女伴嗜酸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发生在头面部者较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所遇二例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例1]患者,奚某,男,32岁。腮腺区肿物1年。自述1986...  相似文献   

16.
淋巴系统增生可导致淋巴增生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可分为反应性(或免疫性)和恶性两大类。引发淋巴增生性疾病有多种病因,本文重点介绍了淋巴增生性疾病发生的病因以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在淋巴增生性疾病分类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组织细胞性垃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咽喉炎(包括急性和慢性,以下简称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喉痹”的范畴.其特点是咽中不适、疼痛、干燥、干痒、灼热感、异物感、或干咳、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丰富的经验,疗效较好.笔者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名Graves眼病(GO)、内分泌突眼、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眼病、免疫性眼眶病、免疫相关性眼病、甲状腺眼眶病、Graves眼眶病等,各文献报道不一,均依其病情侧重点不同而命名。近年来发现本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我国有增高趋势,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眼科占眼眶病20%,成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胃假性淋巴瘤是发生在胃的十分少见的良性淋巴样组织增生。因局部常形成溃疡或与溃疡病并存,临床、X 线及胃镜检查易误诊为胃溃疡病、溃疡恶变或胃癌;因组织学改变颇似某些高分化恶性淋巴瘤,病理组织学上常将其误诊为胃恶性淋巴瘤。在文献上胃假性淋巴瘤有多种名称,如胃良性淋巴组织增殖,胃反应性淋巴网织细胞增生,胃淋巴样增生,慢性淋巴性胃炎,滤泡性胃炎,胃肠道假性白血病,淋巴息肉,胃良性淋巴瘤等。本病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