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癌栓对术后肺癌病人的影响。方法以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胸外科73例存在脉管癌栓的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病例为实验组行回顾分析,并以同时期、同TNM分期及同病理类型无脉管癌栓患者219例为对照组,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其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用COX比例危险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肺癌脉管癌栓对术后生存影响的危险度为1.890;实验组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32%,49.77%,24.89%,小于对照组生存率(P=0.009,B=9.983);实验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44%、55.32%,55.32%,小于对照组(P=0.000,B=23.85)。结论脉管癌栓是影响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及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郑成  陈平  戴文宇  郑祺  吴枫  叶华 《浙江医学》2016,38(5):342-34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的16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61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19例存在脉管癌栓,脉管癌栓阳性率为11.80%(19/161)。T1b早期患者脉管癌栓阳性率高于T1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脉管癌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OR=6.691,P<0.05,95%CI:1.436~31.170)和淋巴结转移(OR=3.138,P<0.05,95%CI:1.293~7.615)均为早期胃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癌周脉管癌栓对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34例行根治切除的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肿瘤T分期癌周脉管癌栓的比例,癌周脉管癌栓对大肠癌术后复发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肿瘤T分期越晚,癌周脉管癌栓的比例越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术后复发率癌周脉管癌栓阳性组高于对照组,其术后5年生存率癌周脉管癌栓阳性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周脉管癌栓影响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预后,术后化疗对改善存在癌周脉管癌栓的淋巴结阴性的大肠癌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4.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重庆医学》2018,(10):1395-1397,1400
目的 探讨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普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118例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癌栓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技术对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乳腺癌,病理提示有癌周脉管癌栓者43例(有癌栓组),无癌栓者58例(无癌栓组),对照分析两组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有癌栓组和无癌栓组比较,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肿块大、组织学分级高、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血流分级高者,容易出现癌周脉管癌栓。结论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与原发瘤肿块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超声血流分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的术前评估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脉管癌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预后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分析可能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生存分析阳性脉管癌栓和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关系。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癌栓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01)关系密切,癌栓的发生同样和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P<0.001)有密切关系。Cox多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癌栓(P=0.001),淋巴结转移(P=0.025),TNM分期(P<0.001)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从Kaplan-Meie生存分析中发现:脉管癌栓阴性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存在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P<0.001)。 结论 脉管癌栓与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脉管癌栓阳性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并且脉管癌栓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此类高危患者,临床上应采取更积极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张亚洲  朱培友  陈悦 《中外医疗》2011,30(8):182-183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而伴有门脉癌栓(PVTT)的肝癌因易发生肝内及远处转移,被认为是预后差的主要指标之一,生存期为2.4~2.7个月[2]。虽然HCC合并门脉癌栓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但在肝功能及一般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仍可尝试多种治疗方法以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张燕科  杨素芬 《浙江医学》2021,43(8):888-889,893
目的探讨ⅠB~ⅡA期宫颈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ⅠB~ⅡA期宫颈癌并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03例。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脉管癌栓发生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脉管癌栓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中,发生脉管癌栓30例,发生率为29.13%。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脉管癌栓发生率高于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脉管癌栓发生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术前曾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脉管癌栓发生率低于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OR=10.79,95%CI:2.93~39.76,P<0.01),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是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的保护因素(OR=0.07,95%CI:0.01~0.71,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与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密切相关;针对局部晚期的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ⅠB~ⅡA期患者的脉管癌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发肝细胞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单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TACE治疗(TACE治疗组)72例、单纯手术切除组(手术治疗组)4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手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1.5个月,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2)Ⅰ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0.4个月,Ⅱ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9个月,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I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累计生存率较Ⅱ、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有显著差异(P=0.003).Ⅱ型门静脉癌栓与Ⅲ型门静脉癌栓病人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手术治疗组与TACE治疗组分别有4例(9.8%)、11例(15.9%)术后发生肺转移,肺转移中位时间分别7.6,4.2个月.结论:单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对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行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前行门静脉癌栓分型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18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果 结直肠癌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共45例,其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肝转移、神经浸润及术前CEA、CA199水平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浸润深度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脉管癌栓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1.1%,显著低于阴性患者61.3%(P<0.05).脉管癌栓阳性合并KRAS基因突变患者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脉管癌栓降低患者3年生存率影响患者预后,合并KRAS基因突变生存率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后处理重建及CT血管成像判断中央型肺癌侵犯周围大血管的准确性.方法 对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增强横断面CT图像、后处理重建及CT血管成像的图像,分析中央型肺癌侵犯邻近血管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增强CT检查图像及重建图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侵犯邻近肺动脉和肺静脉,图像上均可见脂肪间隙消失、血管明显狭窄闭塞的影像特征.结论 CT增强扫描可提高对肿瘤侵犯周围大血管判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同时对肺癌进行临床分期及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Hart改良法在判断有否胃癌脉管侵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art改良的弹力纤维染色法在判断胃癌脉管侵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6例石蜡包埋胃癌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 ,Hart改良的弹力纤维染色 ,光镜下观察 6 6例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淋巴管和脉管侵入情况。结果  6 6例胃癌中有血管侵入者 5 0例 (74% ) ,有粘膜下淋巴管侵入者 6 0例 (91% ) ,在癌组织侵袭的淋巴管周围 ,血管内有癌细胞侵入者 47例 (78% )。结论 Hart改良的弹力纤维染色法可使一些较细的弹力纤维着色 ,效果强于其它弹力纤维染色法 ,特异性与免疫组化相比差别不大 ,易操作且经济 ,应当考虑将其作为肿瘤诊断中的一个常规染色法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陶茜  陈玉刚  郑煦光  杨海涛 《西部医学》2012,24(2):239-240,243
目的探讨大肠癌淋巴管形成、浸润特点及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检测96例大肠癌中心区、周边区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VD),观察淋巴管浸润(LVI)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中心区LVD明显高于周边区及正常组织(P<0.01)。周边区淋巴管具有功能性,其LVI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肝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周边区淋巴管形成与浸润是判断其转移和不良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浸润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浸润情况分为淋巴管浸润组与无淋巴管浸润组,分析淋巴管浸润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相关性.结果 淋巴管浸润组淋巴结转移、肿瘤>2 cm及病理分级Ⅱ和Ⅲ级(87.5%、67.2%、59.4%)均高于无淋巴管浸润组(39.8%、50.0%、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管浸润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较无淋巴管浸润组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2.25,P=0.0005;LogRank=15.20,P=0.0001).结论 淋巴管浸润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有浸润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星形细胞瘤中PTEN和CB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PTEN和组织蛋白酶-B(CB)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笥程度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中PTEN和CB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恶笥程度和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PTEN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56例星形细胞瘤中PTEN阳性表达34例(61%),高分化组(Ⅰ和Ⅱ组)23/27例(85%)和低分化组(Ⅲ和Ⅳ级)11/29例(38%)之间差异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  相似文献   

16.
在妊娠早期,滋养细胞的浸润调控对维持母胎界面的胎盘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转录因子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碱性螺旋- 环- 螺旋蛋白家族、GCM1、核转录因子及同源异型盒基因家族等在滋养细胞浸润的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滋养细胞浸润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属于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蛋白,最初研究发现在正常细胞发育过程中Id1能抑制细胞的分化,近年来发现Id1还参与到细胞周期的调控过程中,促进细胞增殖.Id1不仅影响正常细胞的发育生长,在许多肿瘤中也出现高表达.Id1能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生成,与肿瘤的侵袭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Id1在肿瘤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尽管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食管癌的预后仍然不佳.该文的目的是找出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184个病人接受了食管切除术和术后的辅助化疗.对这些病人的年龄、性别和病理情况,尤其是血管侵犯等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分析.结果 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结果均显示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病变的侵犯范围、淋巴结的转移均是决定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但血管侵犯不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管侵犯不是食管癌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应用血型抗原A、B、H的单克隆抗体及先进的SABC(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技术对常规处理的51例食管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为脉管内皮细胞提供了稳定而清晰的染色.能更加客观地观察食管癌组织内部间质及周围组织中的癌栓.其显示脉管侵袭的阳性率为43.14%.明显高于HE染色的23.53%(P<0.01)。食管癌组织侵袭脉管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等有密切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