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实验模拟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模拟试验都证实心肌桥在收缩期的压迫作用,可引起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从而使流量、流速及压力发生变化,导致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异常现象。作者从"水击"理沦的角度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前端的压力和流速变化这一异常现象的力学背景。方法利用心肌桥模拟装置在收缩期中和舒张期初"水击"发生前后对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模拟并用一维水击波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计算,与正常情况下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壁冠状动脉近端收缩压的升高幅度、舒张期流速的升高幅度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结论证实了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异常现象是由扰动引起的"水击"波。  相似文献   

2.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数值模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探索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心端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液动力学机理。方法建立随心搏运动的局部狭窄直圆管模型模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形态学,管壁为薄壁线弹性体,血流遵循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一维管流方程组,用Lax-Wendroff方法数值求解。结果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与正常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比有很大差异,血流量#壁切应力和壁切应力梯度均不同。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近心端壁切应力及壁切应力梯度的变化要远大于远心端。对于有两段心肌桥的情况,它们的壁切应力和壁切应力梯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距心室较远的心肌桥,其壁切应力和壁切应力梯度要大于靠近心室的那段心肌桥,且随时间的变化程度也更剧烈。结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不同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近心端壁切应力及壁切应力梯度的变化要远大于远心端,从而对动脉管内皮细胞产生重要影响,这可能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心端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液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并结合冠状动脉血流的特点,设计并研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使得能够在有效设定和控制各种不同参数的实验条件下,全面和系统地模拟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条件下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移植管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移植管内的生理流动。计算模型包括了冠状动脉狭窄,并考虑了由于移植管直径大于冠状动脉直径而在两者缝合时移植管的变形。计算结果分析了缝合区附近的流场、二次流、壁面切应力在心动周期内的时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缝合前端下游,存在一个低切应力、高切应力梯度的区域,在缝合区底部存在一个高切应力、高切应力梯度的区域。这两个区域都是内皮细胞增生并造成移植管术后再阻塞的危险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研究缝合区附近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这对于了解内膜增生的发生机制以及提高冠状动脉搭桥畅通率有重要的指导与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运用三维重建软件和逆向工程软件从CT医学图像中重建出弯曲冠状动脉模型,并考虑移植管缝合到冠状动脉上时端口的变形。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研究的方法,模拟冠状动脉搭桥术中下游缝合区附近的血液流动的流场。结果临床上常出现内膜增生的位置都存在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现象,缝合前端和缝合后端都出现了严重的回流现象。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移值管远端应缝合到曲率较小的冠状动脉上。  相似文献   

6.
7.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赵俊  孙善全 《解剖学杂志》1998,21(5):443-446
探讨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及相关性,为心血管病临床提供形态依据.方法:解剖100例正常人心脏的冠状动脉,取前室间支桥下段血管(壁冠状动脉)中份及出桥段血管起始部,作石蜡切片HE染色,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下进行观测.结果:心肌桥出现率为85%,桥宽厚各为19.14±10.49mm,1.37±0.65mm.壁冠状动脉管径较其远端血管管径小;管壁较其远端血管壁薄;其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心形、不规则形和线形.相关分析表明;心肌桥的宽度与壁冠状动脉管径呈负相关;桥的宽度和厚度与其远端血管管径呈正相关;桥的厚度与壁冠状动脉内膜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 50例心脏上测量了心肌桥位置的长、宽、厚度 ;并在光镜下观察了壁冠状动脉的结构。发现桥前段血管内膜较桥下、后段的内膜显著增厚 (P<0 .0 1) ,讨论了它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心血管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各个动力学参数,研究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基于心血管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CT图像,用Mimics软件对左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冠状动脉模型进行流体力学计算。假设血管壁不发生变形,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在非定常速度进口的条件下计算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冠状动脉狭窄(75%面积狭窄)对下游的壁面剪切力和振荡剪切指数影响较大,并且会导致涡流和二次流的产生;在模型中装上血管支架,使得血管狭窄消失之后,涡流和二次流基本消失,而且振荡剪切指数明显变小。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对血流动力学参数有重大影响,可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通过CT图像重建方法,可以诊断狭窄发生的地点以及严重性,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双源CT(DSCT)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对MB-MCA临床诊断价值的认识。 方法 分析3709例冠状动脉CTA病人,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16段分段法对检出的MB-MCA进行准确定位,对其长度、深度、收缩期管腔压缩程度及其伴随的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3709例病人中发现MB-MCA 638例,检出率约17.20%,共检出654支 MB-MCA,其中426支位于7段(S7)、 72支位于8段(S8)、56支位于6段(S6),其余分别分布于2段(S2)、3段(S3)、4段(S4)、9段(S9)、11段(S11)、 12段(S12)、13段(S13)及16段(S16);MB-MCA平均长度为(20.52±9.84)mm,平均深度为(1.27±0.93)mm;收缩期时MCA管腔呈现不同程度的狭窄,但重度狭窄罕见;92例MB-MCA患者在MCA前存在粥样硬化斑块。 结论 DSCT不仅可直接显示 MB-MCA的解剖形态,还可动态评价其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为MB-MCA临床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疆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健康体检人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壁冠状动脉(MCA)检出率、MCA合并粥样硬化检出率以及MCA发生部位及其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6年7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3 461例维吾尔族及汉族健康体检人群CCTA资料,其中维吾尔族1 987例,男1 267例、女720例,年龄25~79(48.43±10.61)岁;汉族1 474例,男944例、女530例,年龄28~74岁(47.79±10.56)岁。采用双源螺旋CT进行CCTA,并进行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组,比较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MCA检出率、MCA合并粥样硬化检出率、MCA发生部位的差异。结果 3 461例健康人群中,MSCT发现MCA 1 111例,占32.10%(1 111/3 461);其中汉族人群检出率为34.32%(506/1 474),维吾尔族人群检出率为30.45%(605/1 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6, P<0.05)。汉族人群组1 474例中MCA伴发粥样硬化为136例、检出率为9.23%(136/1 474),维吾尔族人群组1 987例中MCA伴发粥样硬化为268例、检出率为13.49%(268/1 987),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2, P<0.01)。壁冠状动脉1 111例中,发生在左前降支的为1 001例,占90.09%(1 001/1 111),其中汉族432例,维吾尔族569例;发生在左回旋支为42例,占3.78%(42/1 111),汉族31例,维吾尔族11例;发生在第一对角支为55例,占4.95%(55/1 111),汉族37例,维吾尔族18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5例,占0.45%(5/1 111),汉族3例,维吾尔族2例;发生2支以上的8例,汉族3例,维吾尔族5例,占0.72%;两族人群MCA发生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22, P<0.01)。结论 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健康体检人群CCTA显示的MCA检出率、MCA合并粥样硬化检出率以及MCA发生部位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ified version of 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 (SPIHT) wavelet compression method,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CG signal compression. Two more steps in the existing technique have been added to achieve higher compression ratio (CR) and lower percentage rms difference (PRD). The method has been tested on selected records from the 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 Even with two more steps, the method retains its simplicity,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self-adaptiveness, without compromising on any other performance paramet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肌桥(MB)存在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法医尸解中发现的87例心肌桥的形态特点与AS的关系。 结果 MB检出率34.7%,并随年龄呈阶梯样增加,心肌桥主要出现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主干, 单个MB最多,占90.8%(79例)。MB桥前段发生AS有43.7%(38例),管腔狭窄程度大多在Ⅲ级以上占86.8%(33例);桥后段有8%(7例)发生AS,管腔狭窄程度均在Ⅱ级以下,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下段无AS;存在AS的MB长度大多2.0cm以上。 结论 大多数MB是解剖变异,随着年龄增加可导致桥前段和桥后段AS,桥前段更易发生AS。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We investigated correlations of coronary plaque composition determined by virtual histology (V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and blood levels of biomarkers that represent the vulnerability of coronary plaqu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Pre- and postprocedural blood levels of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soluble CD40 ligand (sCD40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neopterin were measured in 70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SA) or unstable angina (UA) who wer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single lesions. We evaluated the data for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biomarkers and necrotic core contents in PCI target lesions analyzed by VH.

Resul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VUS, VH, and biomarker blood level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SA and the UA group except for more frequent previous statin use (52.3% vs. 23.1%, p=0.017) and lower remodeling index in the SA group (0.98±0.09 vs. 1.10±0.070, p<0.001). Among the biomarkers evaluated, only pre-PCI neopterin level showed a weak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absolute volume of the necrotic core (r=0.320, p=0.008). Pre- and post-PCI blood levels of sCD40L (r=0.220, p=0.072; r=0.231, p=0.062) and post-PCI blood level of neopterin (r=0.238, p=0.051) showed trends toward weak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absolute volume of necrotic core.

Conclusion

We found a weak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PCI neopterin level and necrotic core volume in the PCI-target lesion.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in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永久金属支架虽然可以为冠脉狭窄提供支撑,但其在血管内长期存留可引起血管的慢性损伤,后期可造成血管中层萎缩、动脉瘤形成以及反应性内膜增生,最终导致血管再狭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的探索,生物可吸收支架正在逐步替代金属永久支架,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国产冠脉支架的发展经历了模仿、改进、创新的漫长历程,目前新型的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几种国产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发展情况,归纳其各自的特点和临床试验结果,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1)本组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27~70岁。(2)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除1例老年患者外,其余4例病人都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和缺血心电图变化。(3)冠状动脉造影示3例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给予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随访2月~6年无明显不适;另2例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药物治疗后仍有劳累性心绞痛发作,其中1例半年后猝死。结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对存在严重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性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