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常见的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疾病。目前国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国外资料显示在超过40岁的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3.8%,而女性为2.6%;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0%。大多数颈椎DISH并不引起症状;少数颈椎DISH可产生了一系列特殊临床症状.已引起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是一种以脊柱前外侧韧带钙化或骨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可累及全脊柱乃至全身骨骼,有研究[1]显示,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较女性更为多见。DISH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临床并不少见,但外伤后出现脊髓损伤症状的报道不多,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DISH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多发于老年男性~([1]),国外文献报道发病率为2.9%~28%~([1~3])。累及颈椎的DISH的病理特点为颈椎相关韧带钙化、骨质增生~([4]),严重者可出现脊柱强直、骨折、声音嘶哑、呼吸或吞咽困难等。该疾病国内报道不多,笔者手术治愈因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累及颈椎所致严重吞咽困难1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简介 颈椎退行性变在中老年人中十分普遍,影像学检查往往提示椎体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但是这种改变大部分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引起局部食管压迫导致吞咽困难的十分罕见.国内第一届颈椎外科研讨会中确定其为食道型颈椎病,国际上则把其称为Forestier病[1],或者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2].我们收治了两例这样的患者,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是一种以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的骨化、钙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Forestier等[1]于1950年首次描述了该病,并将其描述为"老年强直性脊椎骨肥大",亦称为Forestier病。20世纪70年代,Resnick等[2]归纳总结了Forestier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正式将其命名为DISH。DISH常累及椎旁韧带,多见于胸椎,其次是颈椎和腰椎[3]。周围关节(如肩、肘、腕、骨盆、髋、膝和脚踝)也可发生软组织增厚和钙化[4]。DISH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多局限于影像学表现,其诊断容易被忽略。本文通过查阅DISH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DISH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上颈椎通常指C1、C2,即寰、枢椎,其上连头颅,下接下位颈椎,在脊柱中的力学作用非常复杂,超过50%的颈椎损伤发生在C1和C2[1、2],而上颈椎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又是临床治疗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较之传统动物实验或尸体实验具有可动态反映外部载荷下实验模型内部应力/应变变化,以及通过改变参数可重复模拟实验进行持续性研究等方面的突出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上颈椎生物力学研究。笔者对近年来有限元技术在上颈椎损伤机制、内固定治疗等方面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7.
孔清泉  陈仲强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35-1437
弥散性特发骨肥大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也称Forestier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型疾病,表现为脊柱前纵韧带骨化和各种脊柱外韧带骨化。DISH病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um,OPLL)和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的病理病变过程均为软骨内骨化;它们均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疾病,起病隐匿,男性多见,男女比率为3—1:1。[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深度的侧位X线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侧位x线片评价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深度的安伞性.方法 采用6具新鲜颈椎标本(C1~T1),每具标本均在直视下植入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每侧4枚螺钉:C3,4、C4,5、C5,6、C6,7各1枚),分别在植入螺钉尖端穿出最后一层皮质0、2、4、6 mm时摄标准侧位x线片,将侧位X线片上椎体垂直等分为四部分,定义为1~4区,并定义椎体后缘之后相当宽度的区域为前1区.每次植入时记录螺钉尖端在X线侧位片的位置,以综合评价螺钉植入的安全性.结果 在C3,4和C4,5螺钉尖端穿出最后一层皮质0 mm时,87.5%在1区,穿出2 mm时,54.2%在1区.当螺钉尖端穿出4 mm时,75.O%在2区,穿出6mm时58.3%在3区.在C5,6和C6,7,穿出0mm时75.0%位于前1区,穿出2mm时,54.2%位于前1区;穿出4 mm时83.3%位于1区,穿出6mm时,50.0%位于2区.结论 侧位X线片町用于评价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深度的安全性.在侧位X线片上,理想的螺钉尖端位置为C3,4和C4,5应位于1区,而在Cs,6和C6.7应位于前1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正常颈椎管率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应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新疆5个市(喀什、和田、吐鲁番、哈密、伊宁)健康成年人群脊柱样本,收集维吾尔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正常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并统计颈椎C2~7各节段椎管矢状径(a)及与其对应的椎体矢状径(b),并换算成颈椎管率(a/b)。结果新疆维吾尔族的平均颈椎C2~7节段(除C4稍低于C5节段外)椎管率呈现从高到低的趋势;不同性别间的椎管率在颈椎C2~7节段男性明显小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间的椎体矢状径在颈椎C2~7节段男性大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间的椎管矢状径在颈椎C2~7节段女性与男性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不同年龄组的颈椎管率在C2、C3、C4、C6、C7节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颈椎管率在颈椎C5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椎管及椎体矢状径在颈椎C2~7节段女性与男性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管率的相关测量结果揭示了新疆维吾尔族正常颈椎管率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基因学研究新疆维吾尔族颈椎管率的解剖学和遗传学的特点提供统计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60余年前由Forestier和Rotes—Querol首次详细报告,又称Forestier病[1]。DISH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软组织(主要为韧带、肌腱附着点)部位的钙化和骨化为特征,最常累及脊柱。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