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基本方面。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从"治未病"的理论出发指导青光眼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江琪  王国玮 《北京中医》2011,(2):123-124
中医"治未病"理论内容丰富和完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五个原则。无病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发病,有病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疾病发作、加重和传变,病愈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疾病复发。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病程复杂、治疗方法多、预后不理想,在肿瘤防治的各个阶段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治未病"是《内经》、《难经》时代提出的预防为主的思想,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步完善,总体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治未病就是以健康为核心,疾病未生时无病养生以防患未然;疾病未发时见微知著以救其萌芽;疾病未传时已病早治以防其传变,避免多脏受损,以致疾病趋于深笃;疾病未复时病后调摄以防止复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均很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据2012肿瘤年报显示胃癌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病死率的第三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基因改变、多因素参与及多阶段发生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及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其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防可控,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正式将肿瘤列入慢性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呈一个缓慢发展的渐进过程,中医药在防治胃癌的领域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预防胃癌的发生、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预防胃癌复发和转移及对放化疗的减毒增效等方面作用做一阐述,发现一些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禽流感是由禽A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报告了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死亡病例,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暴发,逐步蔓延到中亚、欧洲、非洲及中东等10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社会一度引起恐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禽流感是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已经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我国中医“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思想在先兆流产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并结合临床治疗先兆流产的未病先防的体会,来探讨防治先兆流产的诊疗规律,以拓宽防治先兆流产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从无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病瘥防复四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在股骨头坏死防治中的应用。认为"治未病"思想对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股骨头坏死发生和恶化的重要途径。从精神情志、饮食习惯、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调治,借助现代医学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中医养生保健,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岗  郑成强  刘颖  程泓  周天秀 《光明中医》2013,28(9):1808-1809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转变,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的防治中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如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灵活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治未病"思想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由AS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1]。新近病理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AS是一个可以被改善的动态过程[2]。  相似文献   

12.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由AS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1]。新近病理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AS是一个可以被改善的动态过程[2]。如何在早期阶段识别AS高危人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14.
社区获得性肺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对该病的预防治疗十分重要.中医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有其自身的优势.选用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法给予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减少急性发作,缓解临床症状,扭转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董靖  张静  章涵 《新中医》2012,(6):179-180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乙肝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已被认定是一个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即乙肝三步曲。乙肝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是乙肝发展的必然趋势,尽早控制乙肝的发展,阻断其向肝硬化及肝癌的转变,对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应贯穿于乙肝防治中的全过程,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江琪  王国玮 《北京中医药》2011,30(2):123-124
中医"治未病"理论内容丰富和完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五个原则.无病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发病,有病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疾病发作、加重和传变,病愈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疾病复发.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病程复杂、治疗方法多、预后不理想,在肿瘤防治的各个阶段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早期乙肝肝硬化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早期乙肝肝硬化的慢性肝炎阶段(未病先防)、肝纤维化阶段(先病而治)、肝硬化阶段(既病防变)、调养阶段(瘥后防复)不同阶段治疗思路的分析、探讨。结果:“治未病”思想对早期乙肝肝硬化各阶段的影响较大,正确运用该理论可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结论:“治未病”学说其实远远不止是目前的“预防医学”,它是包括预防在内的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甚至分子生物等等在内的多学科的综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有病及时治疗少生大病,使人们更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出自于《黄帝内经》,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在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慢性病,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特效药物[1],且极易复发,更显出预防的重要性。由于脂肪肝与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重视饮食、行为调理和加强运动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如能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临床意义和优势,脂肪肝是完全能够防治的。  相似文献   

19.
沈桂根 《中医药导报》2011,17(12):110-1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人口老年化进程加速,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提高。1980年我国30万全龄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而2007-2008年全国11省市4.2万人的调查发现,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9亿,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2]。而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且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约120万人,每天初发糖尿病患者约3000人,糖尿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而抑郁症在乳腺癌患者中普遍存在,并成为一种精神危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文章试从未病先防、欲病先调、已病防变三个方面探析“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抑郁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