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 1995年 12月~ 1999年 12月行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植骨手术 34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68岁 ,平均 4 8.1岁。1.2 分型与节段分布 脊髓型 18例 ,神经根型 10例 ,椎动脉型 4例 ,脊髓神经根混合型 2例。单节段突出 12例 ,C3~ 4 1例 ,C4~52例 ,C5~ 6 8例 ,C6~ 71例。 2节段突出 15例 ,C3~ 4 C4~ 52例 ,C4~ 5C5~ 6 8例 ,C5~ 6C6~ 75例。 3节段突出 7例 ,C3~ 4 C4~5C5~ 6 3例 ,C4~ 5C5~ 6 C6~ 74例。1.3 病程与确…  相似文献   

2.
统计我院于1989年至1997年收治的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病人108例,其中颈椎骨折并发椎间盘突出病人68例,占63%。颈椎骨折经X线片及CT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经CT及MRI检查证实。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  相似文献   

3.
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996年以来收治的34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早期行前路减压、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结果。[方法]骨折脱位移位明显者行颅骨牵引复位后即行前方减压植骨融合AO钢板、ORIN钢板内固定,伴脊髓损伤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脱水剂3-5d后手术。[结果]经8个月-3年随访32例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植骨融合良好,2例死亡,22例伴神经损伤者按Frankel评分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复位内固定能及时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3/4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52例颈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颈前路环钻减压+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术后观察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改变、影像学改变及其并发症,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9.6%)。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术后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好,融合时间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3.3±0.4)分,明显高于术前的(7.0±0.3)分(P〈0.05)。结论颈前路环钻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3/4椎间盘突出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BAK植入椎体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应用颈前路减压BAK植入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随访观察其早期固定及后期融合效果。结果:16例患者都能早期恢复活动,术后3-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无并发症,无BAK移位。结论:BAK植入椎体间融合在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中有良好的早期固定,后期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节段性不稳、单节段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随着MRI的普及及广泛应用,我们发现有很多病例的脊髓压迫均来自前方。从治疗的角度来说,以往的环锯法减压,单纯开槽减压在维持减压节段椎节的高度和生理曲度以及稳定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远期随访效果并不理想。自1999年起,我们采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节段性不稳、单节段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病例39例,平均随访16个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一种颈前路减压及植骨的新方法张英泽潘进社彭阿钦第三临床医学院骨科(050051)关键词颈椎脱位;颈椎间盘突出;外伤;外科手术;方法学1992年3月~1995年10月,我院应用颈前路减压的方法治疗颈椎骨脱位与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髓损伤30例,其中...  相似文献   

8.
由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患者又多为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术前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例举以往一些手术效果显著的案例,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心,消除其顾虑,并阐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取得患者最佳的主观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组)和B组(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组),每组各31例。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JOA评分、寰齿前间隙、Cobb角、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85.67±16.22)min]短于B组[(120.34±15.68)min],出血量[(125.86±32.75)ml]少于B组[(258.69±33.12)ml],并发症总发生率(6.45%)低于B组(12.90%),JOA评分[(24.1±2.1)分1及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的评分分别为(76.85±7.15)、(78.59±7.69)、(79.57±8.60)、(76.68±7.66)分1均高于B组[(65.93±7.17)、(70.35±8.82)、(69.80±7.92)、(62.30±7.71)分],A组寰齿前间隙、Cobb角[(2.38±0.39)mm,(3.67±0.85)°]均小于B组[(3.89±0.49)mm,(6.20±1.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好,优点多,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颈椎骨折中,约80%好发于第4—6颈椎节,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则好发于第3~4颈椎,由于过度屈曲、伸展、压缩引起骨折或脱位,常可累及脊髓而造成高位截瘫。治疗颈椎骨折一般首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但由于颈椎前路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1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植骨脱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现将近3年来对20例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防止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后植骨块脱落及增强植骨块的稳定性。方法采用ORIO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2例,随访3-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3个月椎体间植骨融合全部达骨性愈合,未见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牢靠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颈前路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于88年1月至93年9月为5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了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认为选择该手术的适应证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并从手术切口入路到手术经验进行了探讨.此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对增强脊椎稳定性好,局部、全身创伤反应轻微,减压彻底,疗程短,见效快,符合当代外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牛玉贤 《中外医疗》2011,30(3):146-146
目的 研究颈椎骨折并截瘫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找出最佳康复体会。方法 对36例颈椎骨折患者行术前、术后的科学护理。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 颈椎骨折并截瘫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给予正确的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钟传山  曹副才  罗肖 《西部医学》2007,19(4):604-605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颈托保护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骨移植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质量除1例A级无恢复外,86例1-2级的恢复,其中16例全部恢复。结论下颈椎骨折早期行颅骨牵引复位,并在牵引下早期行手术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及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一种实用、疗效满意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钉板系统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颈前路减压、钉板系统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治疗32例患者。C31例、C45例、C512例、C65例、C4骨折并脱位2例、C5骨折并脱位5例、C6骨折并脱位2例。结果除4例完全截瘫患者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随访钢板位置良好,无植骨块塌陷或脱出。结论颈前路减压、钉板系统固定结合植骨治疗下颈椎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我科新开展的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完成2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谭璟  王影 《吉林医学》2006,27(2):219-219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植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甚至死亡。现将近五年来对20例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