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 受体系统介导的靶向杀伤作为新一代导向治疗策略的创立已经引起临床血液学及肿瘤治疗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1] 。我们先前的动物实验结果业已证明 ,重组白细胞介素 6 (IL 6 ) 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能高度特异性地杀伤高表达人IL 6受体 (IL 6R)的BNML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 ,明显延长白血病大鼠的生存期 ,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不良反应[2 ,3] 。新近我们的研究结果则显示 ,粒、单、红白血病细胞不但高表达IL 6Rα亚单位的基因和蛋白 ,而且还高表达高亲和力IL 6R。鉴于IL 6R的 β亚单位在高亲和力IL 6R…  相似文献   

2.
IL-6受体α亚单位mRNA和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IL-6R的α亚单位基因与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为临床利用IL-6/IL-6R系统介导重组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提供可靠依据,采用RT-PCR半定量技术、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了IL-6R的α亚单位基因及蛋白在多种人白血病细胞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粒系、单核系、红白血病细胞系HL-60,KG-1,U937和TF-1均高表达IL-6R的α亚单位基因和蛋白;淋巴系白血病细胞系Raji亦有一定量的基因表达;而淋巴系细胞等CEM和HuT28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无论是IL-6Rα亚单位的基因还是蛋白均为阴性。相对表达丰度依次为KG-1>TF-1>U266>U937>HL-60>Raji。鉴于粒系、单核系、红白血病细胞高表达IL-6Rα亚单位的基因和蛋白,而IL-6Rα亚单位蛋白在正常人外周血细胞均为阴性表达这一事实,提示可以利用IL-6/IL-6R系统介导重组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进行靶向杀伤和治疗这些白血病,而且不会对正常血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IL—6/IL—6R系统介导靶向治疗白血病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向杀伤是治疗白血病的必然趋势,而IL-6/IL-6R系统是细胞因子-受体导向治疗的重要部分,IL-6R在很多肿瘤细胞上都有表达,如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白血病等,本文简要综述了IL-6R的表达、IL-6重组毒素融合蛋白抗白血开门见山效应及其对正常造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提高重组IL6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量,并建立有效的下游纯化路线。方法对IL6D24-PE40KDEL的受体菌、菌体生长状态及诱导表达时间等进行优化,经反复筛选确定了高效简捷的纯化路线:即将Q型强离子交换树脂与DEAE弱离子交换树脂相结合的两步纯化法。结果宿主工程菌HB101的优化表达条件为2%接种量,30℃培养3h,42℃再诱导4h,可使目标蛋白的表达量由最初的13.5%提高到23.8%;经12%SDS-PAGE蛋白电泳证实,特异性表达产物为包涵体形式,占包涵体蛋白的40%,分子量约为60kD,与所预测的IL6D24-PE40KDEL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相吻合。两步纯化法可获得纯度>95%的IL6D24-PE40KDEL融合蛋白,纯化蛋白的回收率为8.7%,经Western-blot实验证明,它可同PEA多抗和IL6单抗特异性的结合。MTT试验检测证实,该融合蛋白能特异性的杀伤高表达IL6R的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D50为180ng/ml;而对IL6R的T淋巴白血病细胞CEM则无杀伤,ID50>1000ng/ml。结论获得了高表达重组IL6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菌株并建立了高效简捷的下游纯化路线,融合蛋白能特异性的杀伤表达IL6R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构建成功的新型重组IL6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物化表征进行分析鉴定,采用Edman法、SDS-PAGE法、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法、蛋白印迹法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的N-末端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伤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所构建表达纯化的新型重组IL6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N末端6个氨基酸序列为Met—lie—Asp—Lys—Gin—Ile-,而IL-6缺失24个氨基酸后的原序列为Ile—Asp—Lys—Gin—Ile-,由于采用了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因此在N末端第1位多出了1个Met,经12%SDS-PAGE蛋白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计算,其相对分子量为58.75kD,与理论值56.9kD相比误差在5%之内。MALTI—TOF—MS质谱测定共获得10个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肽段,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EXPASY分子生物服务网站的Peptident数据库搜索证明,在分子量为57kD左右的范围内未检索到与上述务件相符的已知蛋白,证明本融合蛋白为全新蛋白,与预测的目的蛋白相符。WB实验显示IL6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能与IL-6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IL-6R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产生特异性杀伤,而对不表达IL6R的CEM淋巴细胞系无任何杀伤。结论:所研制成功的重组IL6D24-PE40KD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确为一全新的具有靶向杀伤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与设计的完全一致,同时也证实了构建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可移植性大鼠急性粒系白血病(Brown Norway rat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BNML)是研究人急性粒系白血病的颇为完备的实验模型。由于重组人IL-6(rhIL-6)可作用于大鼠,然而大鼠BNML细胞系LT12缺乏rhIL-6受体(rhIL-6R)表达。为了在BNML模型探讨rhIL-6在体外以及体内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文应用改良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携带rhIL-6R 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XM6/IL-6RNeo导入LT12细胞,经过G418筛选获得G418抗性克隆,建立了表达rhIL-6R的LT12亚细胞系(称之为R cell lines)。我们分别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rhIL-6R的单克隆抗体和FACScan检测、~(125)I-rhIL-6的配基结合分析测定、地高辛配基标记的rhIL-6R cDNA探针的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分折了R细胞系在体外不同条件下传代过程中及给BN大鼠尾静脉回输后其rhIL-6R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用改良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rhIL-6R cDNA和Neo~R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XM6/IL-6RNeo导入LT12细胞系后,受体细胞在体外含适当浓度G418的基质液中传代培养,可长期稳定表达rhIL-6R,给BN大鼠尾静脉回输后20天左右,其脾脏和骨髓细胞均可检测到rhIL-6R的明显表达,而且~3H-TdR掺入分析证明细胞膜表面所表达的rhIL-6R可以介导外源性rhIL-6信号传到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7.
新型重组免疫抑制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高效快捷能分离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下游纯化路线,比较了不同组合的纯化策略和条件,包括反相层析、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蓝染料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并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在反相层析分离中疏水相分别采用了常规的甲醇和乙腈.结果为所分离的该重组融合蛋白均发生了变性,从色谱柱中分离出来就生成了絮状沉淀。在蓝染料亲和层析一步分离中,由于全菌体蛋白中与亲和树脂发生非特异结合的成分较多,极难区分目的蛋白和杂蛋白。但是,PRSETA—B7-2-PE40KDEL表达载体上带有翻译增强序列T7-g10,可在表达目的蛋白N端融合6个组氨酸,这十分有利于通过Ni—NTA金属鏊和层析法快速高纯度地纯化表达产物。根据这一特性,经反复筛选实验设计最终确定了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三步法的纯化路线,用于纯化分离B7—2-PE40KDEL融合蛋白。所得的目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5%以上,总回收率为8%。Western—blot实验显示,所得蛋白可与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不表达CD28的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作用。结论:建立了高效快速纯化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技术路线,所纯化的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能特异性靶向杀伤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  相似文献   

8.
IL-2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治疗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已占据一定地位.白细胞介素-2是一分子量为15.5Kda的蛋白,高亲和力白细胞介素-2受体主要存在于活化的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静止状态NK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中等亲和力受体.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毒效应细胞识别并杀伤白血病细胞.高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治疗AML或CML可能产生疗效,尤其是在移植后存在微小残余病变时.常见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免疫治疗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已占据一定地位。白细胞介素-2是一分子量为15.5Kda的蛋白,高亲和力白细胞介素-2受体主要存在于活化的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静止状态NK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中等亲和力受体。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毒效应细胞识别并杀伤白血病细胞。高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治疗AML或CML可能产生疗效,尤其是在移植后存在微小残余病变时。常见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IL-3受体(IL-3R)是异源二聚体膜受体,由相应的α亚基(IL-3Rα,GM-CSFRα,IL-5Rα)和β共同亚基(hβc)组成,α亚基能够特异性与相应的配体结合,β共同亚基通过与相应α亚基组成高亲和力的受体,传递细胞信号,调节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为研究IL-3受体系统(IL-3Rα,GM-CSFRα和hβc)在髓系分化中的作用,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IL-3Rα,GM-CSFRα和hβc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检测IL-3Rα,GM-CSFRα和hβc mRNA序列变化。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处理NB4细胞后,细胞发生分化,同时细胞增殖受抑制。ATRA作用24小时NB4细胞IL-3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但随着细胞分化,其表达水平又逐渐恢复;而GM-CSFRα mRNA和hβc的mRNA表达水平则随着细胞分化逐渐上调。DNA序列分析表明,NB4细胞分化前后IL-3Rα和GM-CSFRα的mRNA序列没有变化,而NB4细胞分化前hβc的mRNA序列以截短突变为主,NB4细胞分化后hβc的mRNA序列以野生型为主。结论:NB4细胞存在IL-3受体异常表达,表现为高表达IL-3Rα和hβc的胞内区截短突变,两者在NB4细胞的过度增殖与分化受阻的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机制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TGFβ_1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应用白血病细胞集落试验测定TGFβ_1对HL-60、DAMI、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ELISA方法测定3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结果:TGFβ_1对HL-60、K562、DAMI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血病细胞系(HEL、HL-60、K562、U937、DAMI、MEG-01、HUT78)及CA均表达TGFβ_1及其受体mRNA。外源性TGFβ_1抑制DAMI细胞IL-6、IL-6R、GM-CSFR及IL-3的基因表达,上调DAMI细胞本身TGFβ_1表达,并诱导DAMI细胞凋亡。白血病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明显减低;患者达完全缓解时,该水平恢复正常;复发时,该水平又趋减低。结论:TGFβ_1是白血病细胞抑制性自泌因子;其抑制作用与其调控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因子与受体表达有关;血清TGFβ_1水平是监测白血病病情转归的一项有价值指标;TGFβ_1作为负调控因子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免疫毒素是一组人工构建的具有特异性细胞杀伤能力的杂合分子,由靶向部分和毒性部分组成。靶向部分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一些生理上重要的配体,毒性部分可以是蛋白毒素、放射性同位素、小分子药物等。蛋白毒素大多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表达重组免疫毒素。而放射性同位素和小分子药物则大多采用化学偶联的方法与靶向部分相连。本文总结了各类免疫毒素的靶向部分和毒性部分的连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146b在白藜芦醇保护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H/R组、白藜芦醇组、白藜芦醇+antimiR-NC组和白藜芦醇+anti-miR-146b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6b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和IL-6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LDH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caspase-3,NF-κB和TRAF6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6b和TRAF6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R组细胞中miR-146b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而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IL-6含量和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R组相比,白藜芦醇组中miR-146b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而IL-1β,TNF-α,IL-6含量和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白藜芦醇组相比,白藜芦醇+anti-miR-146b组中miR-146b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而IL-1β,TNF-α,IL-6含量和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白藜芦醇+anti-miR-NC组与白藜芦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蛋白质印迹法证实TRAF6是miR-146b靶基因,且miR-146b可靶向调控其表达。结论:miR-146b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是白藜芦醇减轻H/R心肌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其作用原理可能与靶向调控TRAF6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已经证实,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体内树突细胞(DC)、浆细胞样DC(pDC)、Th17细胞等数量减少、功能减低,而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增加、功能增强[1-2].Th22型细胞是一种最新发现的独立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是体内分泌IL-22的主要细胞,具有促进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使肿瘤细胞的周期停滞在G2/M期,降低细胞增殖率的作用[3-4].在DC、pDC刺激的条件下,IL-6和TNF-α可以促进人CD4+初始T细胞向Th22型细胞的分化.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显著抑制Th22细胞的分化和IL-22产生[5-6].对于AML患者体内Th22细胞变化情况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我们通过检测Th22细胞比例、IL-22和IL-22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在AML初诊组、化疗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Th22细胞在肿瘤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IL 6受体 (IL 6R) β链是分子量为 130kD的膜结合糖蛋白 (gp130 ) ,它是介导IL 6生物效应的信号转导子。我们的实验已经证实了重组人IL 6 (rhIL 6 )可作用于大鼠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R2 ,rhIL 6与R2细胞表达的hIL 6R结合并与大鼠 gp130缔合而转导IL 6的信号 ,产生其生物效应。本文在体外液体培养中试验观察到 ,大鼠 gp130的反义寡核苷酸片段被摄入R2细胞后 ,对rhIL 6生物效应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大鼠gp130反义寡核苷酸片段在细胞体外液体培养中可部分阻断rhIL 6对R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 ,在最适的终浓度 ,其阻断率可达 (45± 7)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L-3-PE38KDEL基因转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将融合基因IL-3-PE38KDEL转染CIK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转基因前后CIK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及细胞表型的变化,MTS法检测基因转染CIK细胞对HL60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建立HL60裸鼠模型,给予IL-3-PE38KDEL转染CIK细胞、空质粒转染CIK细胞、未转染CIK细胞及生理盐水,观察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脂质体成功将IL-3-PE38KDEL转染CIK细胞,转染前后CIK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及细胞表型无明显变化,转染后CI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活性较空质粒转染CIK细胞及未转染CIK细胞明显提高,体内实验表明基因转染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HL60细胞移植瘤的生长。结论 IL-3-PE38KDEL基因转染CIK细胞能够明显抑制体内外HL60细胞的生长,同时不影响CIK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及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2及其受体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2(IL-2)活化的T淋巴细胞有IL-2受体(IL-2R)表达,除NK细胞外,休止期的T淋巴细胞无IL-2R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有IL-2R的表达。本文就AML细胞IL-2R表达、IL-2对这些细胞的影响及其在AML治疗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验证重组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LHRH-PE40)对癌细胞的靶向性,对LHRH-PE40进行125I标记,并进行了与多种细胞受体结合试验和竞争试验。为该药物的导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人T细胞淋巴瘤Hut102,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狗肾细胞系DK 5种细胞系,分别大量培养至单层,收获细胞,破碎,制备细胞膜。同时制备鼠肺组织的细胞膜进行试验。利用125I标记的LHRH-PE40与不同细胞膜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以及与LHRH竞争结合分析。确定这些细胞表面有无LHRH受体,并用Scatchard作图方法计算出其亲和常数及最大结合量。结果小鼠肺组织细胞膜、人T细胞淋巴瘤Hut102、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狗肾细胞系DK未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及竞争结果;而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与LHRH-PE40的结合竞争符合特异性配基-受体结合、竞争特性。其中LHRH-PE40与Lovo细胞的Kd=10.6±2.33 nmol/L,Bmax=345±7.59 pmol/mg;与BGC-823细胞的Kd=37.82±1.42nmol/L,Bmax=475±17.86 pmol/mg。结论受试的6种细胞膜蛋白中正常细胞(鼠肺、狗肾)和两种肿瘤细胞(Jurket、Hut102)表面无LHRH受体表达。而结肠癌和胃癌肿瘤细胞表面存在LHRH受体的表达。另外本试验还证实了重组毒素LHRH-PE40保留了天然LHRH与其受体结合的高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淋巴细胞特异性重组激活基因编码的重组激活基因1与重组激活基因2蛋白是参与V(D)J重排机制的重要的重组酶。除参与V(D)J重排以外,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激活基因介导的转位作用可能与染色体易位及淋巴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但迄今尚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检测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株的发生情况。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材料: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和6T-CEM购自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Molt-4,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HuT102,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Raji和Daudi以及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均由本实验室保存。细胞用含有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体积分数0.05CO2条件下培养。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重组激活基因1,重组激活基因2,非同源末端连接装置途径中的DNA修复因子Ku70/Ku80,以及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采用巢式、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连接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和T细胞受体β链重组信号序列两端的断裂点。了解参与V(D)J重排过程的基因表达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中间体的产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株的发生情况。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激活基因1mRNA在4种T细胞株中均被检测到,在两种B细胞株和两种髓性白血病细胞株中未检测到;重组激活基因2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仅在Jurkat,Molt-4和6T-CEM3种T细胞株中检测到,但在6T-CEM表达较弱;除HL-60细胞未检测到Ku80表达外,所有细胞株均检测到Ku70和Ku80表达。对4种T细胞株T细胞受体重排中间体检测结果表明:仅在Jurkat细胞中检测到Dβ2-Jβ2sjTRECs与Dβ25’端和3’RSS断点,表明Jurkat细胞发生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同时发现JurkatTCRDβ2-Jβ2重排删除环结合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结论:重组激活基因可能与T细胞白血病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Jurkat细胞有可能成为研究重组激活基因与T细胞淋巴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白细胞介素6(hIL-6)cDNA上Pst Ⅰ酶切位点,在不改变相位的情况下,缺失IL-6分子中127—174位氨基酸残基,以pBV220为表达载体构建并筛选出重组子pBV*-DIL-6,编码12kD的IL-6缺失突变体。带有缺失IL-6分子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HB101株,42℃热诱导后,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鉴定,表明携有pBV*-DIL-6的受体菌在约12 kD位置有一特异条带,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表达的蛋白命名为rDIL-6。薄层扫描结果显示rDIL-6占菌体总蛋白的30%,实现了IL-6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ELISA方法证明重组蛋白可与rIL-6R-28特异结合;另外利用只与IL-6结合的McAB CLB.IL-6/14证明rDIL-6能竞争性抑制IL-6与rIL-6R-28的结合,说明目的蛋白与IL-6竞争结合IL-6Rα。7TD1细胞学分析表明rDIL-6不具有IL-6支持杂交瘤细胞生长特性,高浓度的重组蛋白可以部分中和IL-6对7TD1细胞生长刺激作用,表明缺失突变体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