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73-3975
目的探讨自拟通腑化痰活血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血栓素B_2(TXB_2)、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新蔡县中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自拟通腑化痰活血汤。两组均接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TXB_2、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TXB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两组AT-Ⅲ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TXB_2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自拟通腑化痰活血汤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能提高临床疗效及AT-Ⅲ水平,降低血浆TXB_2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第7天与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并抽血检测患者血清中vW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在14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第7天即13天其血清中vWF的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在脑梗死的治疗中起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政坤 《当代医学》2011,17(1):137-137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葛根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在3d、7d和14d各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0.1g ti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4、21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AD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4d后NIHS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21d后治疗组NIH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年龄是脑梗死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脑梗死的发病率越高。随着我国老年人群比例的上升,临床上8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该人群常合并有心肺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对于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敏感,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1])将超高龄人群(80岁)列为急性期脑梗死rt PA溶栓治疗的禁忌证。笔者对60例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超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早期干预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7.
8.
杨学东 《中外医疗》2016,(11):116-117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9.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3.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贾新州 《中外医疗》2012,31(21):5+7-5,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基于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4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程生活能力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上有一定疗效,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损害较小.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更有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PGI_2)对血管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相反,其代谢紊乱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作者对22例心肌梗塞后患者;8例不稳定性绞痛患者和16例对照者周围静脉血浆浓度中TXA_2和PGI_2的代谢产物——TXB_2和F6-酮-PGF_(1α)作了放射免疫测定。心肌梗塞患者血浆TXB_2显著高于对照组(127.9±14.9pg/ml,65.8±11.0 pg/ml,p<0.01);6一酮-PGF_(1α)显著减低(27.6±7.3 pg/ml,110.4±16.1pg/ml 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后24小时内血浆TXB_2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和心肌梗塞后患者测值(p<0.001)。患者血浆TXB_2与血清胆固醇显著相关)r=0.50,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丁苯酞合并奥扎格雷钠针治疗,对照组用奥扎格雷治疗.结果 使用奥扎格雷钠加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3%.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丁苯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性脑梗死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辅助治疗。对比2组疗效、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nmornecrosisfactor,TNF)血栓素A_2(ThromboxaneA_2,TXA_2)、前列环素(PrsotaglandinI_2,PGI_2)在缺血性急性肾衰(Ischemiaacuterenalfailure,IARF)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新天液对IARF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新天组。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50%甘油等渗盐水,建立IARF大鼠模型。新天组每口药物准胃1次,共3日。分别测定循环血中TNF、TXAZ和peilZ的含量。结果:新天液能显著降低大鼠循环血TNF、TXA含量,升高PGIZ含量。结论:新天液对IARF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14-116
目的 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6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序贯疗法急性脑梗死能提高预后、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探讨丁苯酞治疗疗效与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按CISS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CISS病因分为:5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50例心源性组和50例穿支动脉组.对比(: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2)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出院6月死亡/残疾率.结果 (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治疗前NIHSS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治疗后NIHSS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心源性组、穿支动脉组出院6月死亡/残疾率分别为38%、46%、24%,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中,丁苯酞治疗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疗效最好,患者预后佳,其中以心源性脑梗死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6.
周刚  张慧萍  朱祖福 《中国医疗前沿》2011,(17):46+66-46,66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h以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丁苯酞奉组(36例)及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血塞通、阿司匹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0.2g tid,4次/d,共14d。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判断其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丁苯酞组NIHSS、ADL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丁苯酞组临床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丁苯酞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孙志宏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6):158-160,163
目的 研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笔者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丁苯酞+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4天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4种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6%,且两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O的表达水平为56.17±6.42μmol/L,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WF、ET-1、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1.32%±11.56%、78.73±8.36ng/L、208.82±18.96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够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缓解脑梗死症状,应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丁苯酞治疗,每天3次,每次0.2 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进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0.4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OD(40.12±8.06 MU/L)优于对照组(35.21±7.16 MU/L),MDA(1.03±0.25 nmol/L)小于对照组(2.60±0.39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5.02±4.30)%小于对照组(13.55±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88.33%(53/60)优于对照组66.66%(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预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照组选取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丹红注射液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观察组选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1 d和21 d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1 d和21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娄永忠  王涛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78-封三
脑卒中目前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第二大原因,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来挽救缺血半暗带,但由于受到"时间窗"及出血风险的限制,使得很多患者获益有限.丁苯酞是我国在脑血管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化学新药,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就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