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G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②方法 以妊娠期GIGT孕妇 1 31例(GIGT组 ) ,妊娠期糖尿病 (GDM)孕妇 1 6 6例 (GDM组 ) ,糖耐量正常孕妇 1 6 0例 (正常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 ,对孕妇及其围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研究。③结果 GIGT组及GDM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及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均高于对照组 (χ2 =4 .0 2~ 81 .31 ,P <0 .0 5、0 .0 1 )。④结论 GIGT对妊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GIGT是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重要因素。对妊娠期GIGT均应进行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不同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迟心左  刘维靖  李敏 《北京医学》2003,25(3):185-187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不同糖耐量受损(GIGT)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2455例孕妇行50g葡萄糖筛查,412例异常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比较OGTT第2小时血糖6.7-9.1mmol/L者(GIGT l组)149例、单项值异常者(GIGT2组)57例、妊娠期糖尿病者(GDM组)71例及对照组的妊娠预后。结果 GIGTl组、GIGT2组、GDM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巨大儿、剖宫产率、新生儿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呈递增趋势,但GIGT l组和GIGT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GIGT l组、GIGT2组在发病的高危因素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是一样的。结论 GIGT(1组、2组)对妊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GIGT2组与GDM组有相似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王桂云 《中外医疗》2009,28(25):78-7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400例孕妇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异常者进行75g糖耐量试验以确诊GIGT及GDM。比较GIGT纽、GDM组及正常组的妊娠结局。结果GIGT组巨大儿、子瘸前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G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GT对妊娠可造成与GDM相似的妊娠结局,孕期应重视GIGT的诊断,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GDM及糖耐量受损进行早期心理、饮食、运动及药物干预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率,减少胰岛素的使用率,应加强糖筛查异常而糖耐量正常及有高危因素的孕妇的管理,降低G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C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检查并住院分娩的71例GIGT的孕妇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检查并分娩的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正常的孕妇7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胎儿畸形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羊水过多、早产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发病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GT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58-1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3~12月于我院定期产检的孕妇,葡萄糖筛查确诊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99例,选择同期住院无合并症的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GIGT、GDM和正常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GIGT组和GDM组孕妇中妊高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产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中低血糖、巨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与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相似.结论 GIGT和GDM均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导致母婴近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所有孕妇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发现、治疗,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有效地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几年来我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围生儿结局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998年2月至2004年11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及(或)分娩的孕妇中,1080例于孕24~28周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ST),筛查阳性者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GDM、GIGT89例,另有15例为经检测血糖而确诊GDM,共计10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精耐量受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20例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的213例孕妇及妊娠期糖尿病组107例孕妇经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者及时控制了血糖,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的不良结局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P<0.05).对于新生儿出生后进行常规喂糖水或静点葡萄糖,最大限度地预防了低血糖的发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只要常规对所有孕妇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管理,使血糖尽快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董小娥  朱丹 《北京医学》2008,30(7):408-4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CT)对围生期的影响.方法 对101例GIGT孕妇(GIGT组),8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GDM组),同期10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对照组)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GIGT组胎膜早破(13/101)、巨大儿(20/101)、胎儿窘迫(9/101)、羊水过多(10/101)及手术产率(57/10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GIGT组与GDM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结论 GIGT与GDM均是影响孕妇及围儿结局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妊娠期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的监测和管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糖耐量减退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期糖尿病 (GDM )导致母儿不良妊娠结局 ,已日渐受到重视[1,2 ] ,但对仅呈单项糖耐量异常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 (GIGT)者 ,因其糖代射紊乱程度较GDM者轻 ,虽已有报道[3,4 ] GIGT对围生儿结局的不良影响 ,但病例数尚偏少 ,总的文献发表数远少于GDM领域 ,加上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报告更少 ,故对GIGT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 ,尤其是孕妇 ,尚未予以足够关注。作者回顾性分析较大量样本资料共72 0例孕妇分为 3组 (GIGT组 2 70例 ,GDM组 2 2 0例 ,无糖耐量异常的正常妊娠NP组 2 30例 ) ,且比较 3组间妊娠结局。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消渴玉液治疗糖耐量减退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纯中药制剂消渴玉液对 3 2例糖耐量减退 ( IGT)患者进行了为期 2年的干预性治疗 ,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消渴玉液可明显降低服糖后 2 h血糖和血中胆固醇水平 ,3 2例完成试验的治疗组患者仅有 2例进展为糖尿病 ( DM) ,有 2 2例糖耐量恢复正常 ,说明消渴玉液是治疗 IGT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 (IR)在糖耐量减低 (IGT)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1 2 0名IGT患者和 96名糖耐量正常(NGT)对照者的空腹血糖 (FBG)、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胰岛素 (FINS)及餐后 2h血糖 (PBG) ,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计算相对胰岛素敏感指数 (RISI)、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 ,结合其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GT组及NGT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斑块面积与RISI呈负相关 (r =- 0 .45 ,P <0 .0 1 ) ,与餐后 2h血糖 (r =0 .39,P <0 .0 1 )、BMI(r=0 .48,P <0 .0 1 )及WHR(r=0 .41 ,P <0 .0 1 )正相关 ,而与TG、FBG、TC、FINS无相关性 (P >0 .0 5)。IGT组患者有斑块和无斑块者之间RISI、WHR、BMI、餐后 2h血糖、TG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IGT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血糖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2个月75g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结果及其相关的临床因素。②方法对98例GDM孕妇于产后2个月行OGTT试验,根据结果进行再分类,分为糖尿病(DM)组21例、糖耐量减低(IGT)组24例和血糖正常组53例,对其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③结果DM组诊断为GDM的孕周早于其他两组,孕期的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血糖水平及OGTT中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4.40~8.30,q=3.19~5.75,P〈0.05)。DM组孕妇胰岛素使用率高于正常组(χ^2=5.47,P〈0.05),开始使用胰岛素孕周早于其他两组(F=4.97,q=4.39、3.19,P〈0.01)。④结论GDM孕妇中表现为发病早、GCT血糖值高、空腹血糖高、胰岛素使用率高者常预示产后糖代谢异常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初诊的 2型糖尿病 (DM )与糖耐量低减 (IGT)病人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BMI)、糖代谢、脂代谢以及其他激素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初诊未经治疗的 77例 2型糖尿病病人 ,32例IGT病人及 5 2例正常人的空腹血清瘦素、睾酮(TT)、雌二醇 (E2 )和真胰岛素 ;同时测定血糖、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尿酸。③结果 女性 2型糖尿病组及IGT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对照组 (F =9.14 8,P <0 .0 0 1) ;各组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F =31.0 11,6 .84 2 ,Z =4 .2 2 0 ,P <0 .0 0 1,0 .0 1) ;各组女性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 (F =2 5 .812~ 71.4 31,P <0 .0 0 1,0 .0 1) ;女性 2型糖尿病绝经后病人组与绝经前病人组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F =0 .16 2 ,P >0 .0 5 ) ;2型糖尿病组及IGT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 ,胰岛素浓度、腰围呈正相关 (P <0 .0 1,0 .0 5 ) ,与睾酮、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 (P <0 .0 1,0 .0 5 )。④结论 女性 2型糖尿病及IGT病人体内瘦素的合成较男性病人更易受血糖和胰岛素调控的影响 ;2型糖尿病及IGT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BMI,腰围、胰岛素浓度、睾酮等多种因素相关 ;雌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患病率,探讨不同孕期妇女的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对筛查GDM的临床意义,以及GDM与孕妇伴随有高危因素和孕期的关系。方法 2010年1—12月,来我院行葡萄糖筛查孕妇2 870例,按不同孕期分为孕24~28周组、孕>28周组;按其是否伴有高危因素分为伴高危因素组、无高危因素组。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妊娠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GCT和75 g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妊娠无高危因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109.51,P<0.05);而不同孕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27,P>0.05)。结论本地区GDM有一定的患病率,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GDM发生率高。对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尽早进行GCT筛查,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GDM、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监测与末梢指血监测观察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北京妇产医院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即末梢指血血糖监测,观察其血糖控制情况、孕期并发症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妊娠期低血糖发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与末梢指血监测相比,更易发现妊娠期低血糖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腹糖耐量异常(IFG)患者的归属,其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方法:对52例IFG病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1)糖尿病组:25例,占48.1%;(2)糖耐量减低组(IGT);22例,占42.3%;(3)正常组:5例,占9.6%。结果显示:IFG患者仍有较高的糖尿病发病率,结论:IFG患者应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不能单纯以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受损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糖耐量受损(IGT)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二组均予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并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分2次口服,观察1年。结果二组患者经1年的治疗观察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腰围等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无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者;而对照组则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有5例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受损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作者等应用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82例 IGT 和220例正常糖耐量试验健康人的眼底,主要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 RPE 病变。IGT 的视网膜微血管瘤和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高血压可能是促进 IGT 形成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