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Zheng Z  Hu DH  Zhu XX  Han JT  Wang YJ  Li N  Han F  Xu MD 《中华烧伤杂志》2010,26(4):263-267
目的 总结探讨头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修复方法 . 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5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此类患者31例,包括头皮缺损10例、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由外伤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瘢痕挛缩松解后继发缺损11例.采用游离皮瓣(背阔肌皮瓣13例、侧胸皮瓣3例、肩胛皮瓣5例、股前外侧皮瓣10例)修复创面,皮瓣面积8 cm×5 cm~25 cm × 18 cm.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次性愈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7 d.28例患者随访2个月,皮瓣外观、功能良好. 结论 以显微外科为基础的游离皮瓣移植可一次性修复头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不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面部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以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利用不同的游离皮瓣对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54岁)不同原因所致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背阔肌肌皮瓣10例,胸背动脉的穿支皮瓣3例,肩胛皮瓣9例,前臂皮瓣6例,耳后皮瓣9例;修复缺损面积1 cm×2 cm- 25 cm×12 cm.结果 除耳后皮瓣移植有3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致2例部分坏死外,其余移植的皮瓣全部成活,组织缺损得以修复,明显改善了功能及外形.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部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一期闭合创面并较好地重建功能、恢复外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头面部肿物、瘢痕、外伤患者60例,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局部皮瓣美容修复,观察患者皮瓣修复效果、心理变化及患者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皮瓣成活良好切口愈合,术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58例患者的皮瓣与周边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6.67%;仅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3%。结论: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修复皮瓣的性状与缺损处相似,瘢痕小,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拟修复区域旁顺皮纹方向设计近似三角形皮瓣,底边位于近缺损侧。于三角形皮瓣两腰切开皮肤,向下潜行分离皮下组织,形成皮下组织蒂皮瓣,向缺损侧推进,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切口Ⅰ期愈合,形态、质地好,瘢痕不明显。结论: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定,操作简单,是修复面部小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面部病灶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4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面部病灶切除术后根据患者面部损伤情况在邻近部位设计不同皮瓣修复。对不同皮瓣修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患者面部缺损大小为1.2cm×1.0cm^4.8cm×2.1cm,采用A-T皮瓣修复1例,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6例,带蒂颌下皮瓣修复3例,带筋膜蒂皮瓣修复4例。所有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发现,皮瓣色泽正常,皮肤血运良好、有触感,面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不同皮瓣修复具有不同优势,应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情况采取不同的皮瓣修复术;就近取材或采取多个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愈合,保证面部功能及外观的完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或带蒂肩胛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2月~2005年7月,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52例,其中前臂2例,手背16例,手掌8例,手掌及手背缺损3例,足背踝部10例,足跟4例,前足趾9例;用带蒂肩胛皮瓣修复腋窝瘢痕2例,上臂中上段2例,常规切取肩胛皮瓣,面积最大26cm×13cm,最小9cm×5cm。结果1例游离肩胛皮瓣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栓塞,取栓后重新吻合血管,皮瓣大部分成活,仅远端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2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部位隐蔽,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可作为修复手背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7.
介绍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因创伤、瘢痕或痣切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面积最大者10cm×5cm,最小者5cm×3cm.1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面部形态满意.颏下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游离肩胛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游离肩胛皮瓣在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1月至2002年6月,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单纯手背侧缺损14例,手背、腕背均缺损9例,手掌侧缺损2例。按常规切取游离肩胛皮瓣,面积最大23cm×12cm,最小8cm×6cm;以旋肩胛动脉为血管蒂,蒂长4~6cm,平均5.1cm。结果 25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栓塞,取桂后重新吻合血管,皮瓣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厚度适宜。结论 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是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可作为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1月-2008年1月采用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12例为创伤致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5cm×7cm~13cm×16cm,全部伴有肌腱与骨组织外露,2例伴有内固定外露,另外2例是足踝部大面积瘢痕,反复破溃感染,需切除瘢痕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例外形臃肿,行去脂后外形满意,随访6月~1年,全部恢复正常的学习或劳动,供区无1例残留功能障碍,愈合率100%。结论游离眉胛皮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管径粗便于吻合。供区隐蔽创面多能直接缝合,不留瘢痕,对功能及外观无明显影响。肩胛皮瓣是目前修复足部创面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颏下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因创伤、瘢痕或痣切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10例 ,皮瓣面积最大者 10cm× 5cm ,最小者 5cm× 3cm。 1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 ,面部形态满意。颏下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总被引:391,自引:208,他引:183  
目的 分析研究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13种类型的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133例,皮瓣类型有肩胛皮瓣11例,股前外侧皮瓣26例,侧腹部皮瓣11例,足背皮瓣9例,前臂皮瓣1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下腹部皮瓣31例,还有小腿内侧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腓肠肌皮瓣、背阔肌皮瓣及阔筋膜张肌皮瓣等2例。其中吻合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2例,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移植修复71例。 结果 有2例  相似文献   

12.
Deschler DG  Hayden RE 《Head & neck》2000,22(7):674-679
BACKGROUND: Ablation of large intraoral cancers can create extensive through-and-through defects of the lateral face, resulting in loss of external facial skin, the lateral and anterior mandible, and the lateral mouth. Repair requires reconstruction of the lips, mandible, and full-thickness cheek defects. Ideal reconstruction with vascularized composite free flaps requires adequate bone and sufficiently large, yet versatile, skin flaps capable of resurfacing extensive intraoral and external defects. METHODS: A series of 12 patients with large lateral facial-mandibular defects is reviewe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xcept for 1 patient with osteoblastic sarcoma of the mandible.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rimary reconstruction with various free flap techniques, including 6 scapular free flaps, 2 iliac crest free flaps, 3 free fibula flaps, and 1 radial forearm flap. Attainment of reconstructive goals, free flap 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assessed. RESULTS: All defects were successfully reconstructed in the primary setting. No flap failures occurred. One venous occlusion was successfully salvaged. No orocutaneous fistulas or postoperative hematomas were noted. CONCLUSION: The reconstructive options for extensive defects of the lateral face and jaw are reviewed with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soft tissue requirement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capular composite flap is emphasized because this single free flap provides two independent and versatile skin paddles of optimal thickness in addition to adequate bone stock.  相似文献   

13.
不同形状肩胛区游离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肩胛区游离皮瓣形态学研究,提供理想的颈部瘢痕挛缩修复材料。方法 依据颈部瘢痕切除后的不同创面形状而设计相应的肩胛区游离皮瓣,并尝试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研究旋肩钾动脉各皮肤分支可能的供血范围。结果 1992年以来,共应用不同形状的肩钾区游离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73例,其中梭形皮瓣41例,三叶形皮瓣26例,两叶形皮瓣6例。坏死2例,皮瓣成活率97.26%。结论 由于旋肩胛动脉皮肤分支有升支、降支和横支,故可将皮瓣设计成不同形状以适应于颈部瘢痕挛缩之需;同时,旋肩胛动脉各皮肤分支供血区的临床研究,可以充分运用皮瓣所能提供的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组织缺损手术治疗中应用斧状皮瓣进行转移修复的效果。方法:利用头面部皮肤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及皮肤纹理走向,于缺损周边设计斧状皮瓣,修复皮肤组织的缺损。结果:自2010年以来,共利用斧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缺损53例,均完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设计简便,效果可靠,皮瓣易成活,是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与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肩胛皮瓣,胸脐皮瓣三种方法修复小腿及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分析其可行性与优点。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一期愈合18例,延期愈合3例。随访1~2年,皮瓣、肌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皮瓣臃肿6例,其余外观良好。行走及负重功能以及供区无明显功能受限。结论:应用游离皮瓣与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修复面积大,能充分利用受区“废置”的血管以及抗感染能力强,促进早期功能锻练,质地好,一期能完全修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07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1990年5月—2005年9月,选用18种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07例。其中躅趾腓侧趾腹皮瓣39例,躅趾或第二趾趾甲瓣11例,躅甲瓣或第二趾趾甲皮瓣60例,躅趾腓侧半月形皮瓣6例,躅趾腓侧或第二趾胫侧半侧甲瓣7例,足背三叶或二叶皮瓣6例,带足背皮瓣的足趾移植144例,第一趾蹼皮瓣12例,足底内侧皮瓣4例,足背皮瓣10例,足外侧皮瓣8例,小腿内侧皮瓣21例,小腿外侧腓骨皮瓣2例,肩胛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9例,胸脐皮瓣27例,背阔肌皮瓣5例,桡动脉皮瓣5例,跗甲瓣或第二趾与游离皮瓣组合移植29例。结果术后成功401例,成功率为98.5%。术后经6个月~8年(平均3.5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不同类型的足趾组织瓣或足部皮瓣移植修复后的拇、手指外形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5至8mm。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对拇手指皮肤缺损,选用不同类型的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功能与外形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应用趾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手指指腹缺损采用第一足趾腓侧或第二足趾胫侧游离皮瓣修复25例,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3.0 cm~3.5 cm×4.5cm,进行趾底动脉.指固有动脉,皮下静脉-指背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液循环,趾底神经-指同有神经重建感觉.结果 2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出现血管危象2例,行手术探查后重新吻合血管成活,3个月后行皮瓣整形手术12例.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10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指腹饱满,感觉及运动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6 mm.结论 应用趾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可获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采用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0年6月,对8例颌面部肿物切除术后及外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浅神经的足背游离皮瓣修复。结果8例皮瓣中,2例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经拆除部分缝线,应用抗凝解痉药物后缓解,1例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解除;其余6例皮瓣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2~36个月,8例皮瓣形态、质地、色泽接近面部正常皮肤,感觉恢复满意。供足负重及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外形、质地及感觉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修复进行性单侧面萎缩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游离的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充填修复进行性单侧面萎缩症。方法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或旋肩胛血管为血管蒂的肩胛真皮脂肪瓣,切取筋膜脂肪瓣或真皮脂肪瓣后将其转移至面部萎缩处,然后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旋肩胛血管和面动静脉相吻合。结果临床治疗8例,其中应用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7例,肩胛真皮脂肪瓣1例,组织瓣全部成活,矫正的患侧面部形态与健侧基本对称,外形满意。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尤其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能提供足够的组织量,是修复进行性单侧面萎缩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皮瓣对[足母]甲瓣供区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并对皮瓣选择做出分析。方法应用5种近位足部带蒂皮瓣和2种远位游离皮瓣对57例[足母]甲瓣供区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近位带蒂皮瓣33例:带蒂足跗外侧动脉皮瓣2例,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15例,带第1跖背动脉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顺行足第2趾胫侧皮瓣11例,逆行足底内侧皮瓣2例,足部皮瓣供区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远位游离皮瓣24例:游离腹股沟皮瓣1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1例。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57例皮瓣中53例成活良好;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游离腹股沟皮瓣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术后未缓解,Ⅱ期行游离植皮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术后随访2~12个月,行走姿态良好。结论合适的显微皮瓣技术可以良好的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保全肢体的完整性,减少医源性损伤,患者更容易接受[足母]甲瓣移植的手术方式。皮瓣选择不应只关注[足母]趾供区的修复,更应合理运用显微皮瓣技术,重视供、受区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