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验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b)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法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定量测定法,仪器贝可曼,对53例AMI患者,1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22例骨骼肌损伤患者,24例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AMI组患者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AMI组Mb值显著高于正常值,除骨骼肌损伤组Mb有明显升高外,其他对照组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与AMI组有明显差异(P<0.01),cTnI及Mb的灵敏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Mb是早期首选诊断指标,cTnI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时间诊断窗,cTnI、Mb以及CK-M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起着彼此互补的作用,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就诊的胸痛患者65例,其中AMI组23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非冠状动脉疾病(NoCAD)组12例.胸痛发作后4~6h采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GPBB,微粒子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I(cTnI),干化学法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应用cTnI、CK-MB和GPBB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各指标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胸痛发作后4~6 h,AMI组GPBB、cTnT、CK-MB水平均较UAP及NoCAD组显著升高(均P<0.01). GPBB、cTnI、CK-MB的AUC值分别为0.91±0.07、0.85±0.10、0.80±0.1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GPBB、cTnI、CK-MB对AMI的早期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均P<0.01). GPBB、cTnI、CK-MB对AMI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2.6%、69.6%、69.6%,特异性分别为81.0%、88.1%、69.0%.结论 GPBB较cTnI、CK-MB能更早期的提示心肌损害,在胸痛早期,同时加行GPBB检测对于及时发现高风险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73例,对73例确诊AMI患者(AMI组)和50名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心肌酶谱(CK-MB)、心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钙蛋白T(cTnT)检测,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患者的CK-MB、cTnI和cTnT分别为(57.65±14.87)U/L、(15.82±4.27)ng/mL和(0.72±0.37)ng/mL,高于对照组的(17.35±6.84)U/L、(1.41±0.32)ng/mL和(0.12±0.0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I和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3.56%、94.52%和97.26%,特异性分别为88%、96%和92%,cTnI与CK-M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χ2=5.847;P<0.05)。结论心肌钙蛋白是高灵敏性、高特异度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的生化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98例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cTnI、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MI起病6小时之内,以cTnI诊断敏感性最高(90.20%),CK-MB次之(52.94%), CK最低(27.45%); cTnI和cTnT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cTnI和CK-MB组合更为可取;判断溶栓是否再通,cTnI和CK-MB更为准确可靠;这些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显著并呈持续升高者,则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标记物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亚单位(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72例AMI患者和58例非AMI患者血清Mb、CK-MB和cTnI,并比较其早期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nI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P<0.01),Mb敏感性又显著优于cTnI(P<0.01)。CK-MB和cTnI特异性显著高于Mb(P<0.01),CK-MB和cTnI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联合检测Mb和cTnI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47例,检测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0.5ng/ml为阳性,CK-MB增高超过正常值为血清酶异常,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MI组cTnI检测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明显高于UAP组及OMI组(P<0.01)。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45/45),CK-MB为86.7%(39/45);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6.7%(86/89),CK-MB为55.1%(49/89)。cTnI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K-MB。结论cTnI对于诊断AMI较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更方便、快捷,对AMI的诊断、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AMI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9例 AMI 患者和 25 例非AMI患者以及 48 例 AMI 患者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cTnI、cTnT、肌红蛋白(MYO)检测值及阳性率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浓度组cTnI、cTnT检测值和阳性率.结果:AMI组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0例正常对照组、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肌钙蛋白I(cTnI).结果:正常对照组cTnI阴性率100%,CK-MB均在正常范围.AMI组cTnI阳性率达100%, UAP组cTnI阳性率42.67%.结论:cTnI检测诊断AMI简便、快速,特异性、敏感度高,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快速有效地为临床医师提供AMI患者的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试纸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3例可疑的AMI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对cTnT的定性测定和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活性。结果发病后6h和24h内cTnT定性检测AMI的敏感性分别为40.2%和92.8%,特异性为100%;而发病后6h和24h内CK-MB(活性)检测AMI的敏感性分别为76%和78.5%。结论cTnT试纸快速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宜床边检测,有利于AMI的早期初筛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发病6 h内入院的胸痛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采用H.FABP快速诊断试纸进行定性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_T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比较上述4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诊断AMI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人选患者中最终确诊AMI者51例,非心肌梗死者5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非心源性胸痛者(NCCP)20例.参照标准诊断,H-FABP、MYO、CK-MB和cTnT检出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6.27%.68.63%.47.06%和47.06%,H-FABP显著高于后3者(P均<0.05);检测特异性分别为84.9007@,84.9007@.96.23%和98.11%.H-FABP的特异性较cTnT差(P<0.05),而与MYO、CK-MB无显著差异.对于胸痛发生3 h内的患者,H-FABP、MYO、CK-MB和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依次为79.17%,58.33%,37.50%和33.33%;对于胸痛发生3~6 h的患者,相应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92.59%,77.78%.55.56%和59.26%;在上述2种时间段HFABP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K-MB和cTnT(P均<0.05).在胸痛6 h内,H.FABP联合cTnT检出AMI的敏感性为92.16%,显著高于MYO、CK-MB和cTnT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6.47%.(P<0.05).而2种组合的检测特异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FABP快速定性检测试剂盒使用简便怏捷,在AMI早期(发病≤6 h)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cTnT联合用于AMI的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且保持较高的特异性,优于传统的MYO、CK-MB与cTnT 3项组合.  相似文献   

11.
血清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cTnT)与肌酸肌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5例心绞痛(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MMD)患者以及38例健康(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cTnT)测定,同时作CK和CK-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AMI组,cTnT、CK及CK-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异常率97%~100%);而AP组,cTnT的异常率为35.5%,明显高于CK异常率的8.9%和CK-MB异常率的13.3%。与健康组相比,AP组的cTn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cTnT较CK及CK-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的生化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多E(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98例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cTnI、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MI起病6小时之内,以cTnI诊断敏感性最高(90.20%),CK—MB次之(52.94%).CK最低(27.45%);cTnI和cTnT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cTnI和CK-MB组合更为可取;判断溶栓是否再通,cTnI和CK—MB更为准确可靠;这些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显著并呈持续升高者,则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率,对几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测定84例AMI患者和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T和CK-MB含量,各组之间进行比较,通过ROC曲线计算4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率、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阳性预测值,比较几种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的H-FABP、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都明显高于U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诊断上,H-FABP是4种标志物中诊断效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的,cTnT是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所有标志物诊断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上,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特别是H-FABP和cTnT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AM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患者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早期、准确地判定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程度。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对 4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8例心绞痛 (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 (MMD)患者以及 40例健康 (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 T(c Tn T)测定 ,同时与 CK和CK— 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 :AMI组 ,c Tn T、CK及 CK— 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 (异常率 97%~ 10 0 % ) ;而AP组 ,c Tn T的异常率为 44 .7% ,明显高于 CK异常率的 7.9%和 CK— MB异常率的 13.2 %。与健康组相比 ,AP组的 c Tn 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 (P<0 .0 1)。结论 :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 ,c Tn T较 CK及 CK— 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相关参数、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冠心病(CHD)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67例CHD患者分为心绞痛组(AP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3例);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CHD患者为住院后多次采集的急诊检验静脉血标本。分别记录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CK-MB的数值。结果 AP和AMI组的RDW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PLT、PDW、MPV、PCT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和AMI组入院首次血样测定hs-cTnT、cTnT、cTnI、CK-MB的均数及正常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P组。AMI组入院后多次血样检测hs-cTnT、cTnT、cTnI、CK-MB结果显示:最初几天cTnI升高的倍率最大。结论 RDW增大是C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血小板相关参数在CHD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有变化。仅检测cTnI的浓度变化可作为实验室诊断心肌损伤最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hs-HS-CRP、cTnI、Mb、CK-M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组又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 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0例。AM I组患者的hs-HS-CRP、cTnI、CK-MB和M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UA组hs-CRP和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但两组间CK-MB和Mb阳性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发生与hs-HS-CRP和cTnI的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2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T-proBNP、CK-MB、MYO、cTnI含量,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NT-proBNP、CK-MB、MYO、cTnI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与CK-MB、MYO、cTn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不仅能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可作为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isthemaincauseofmortalityanddisabilityinthemodernworld .Earlyrapiddiagnosisofpatientswithacutechestpainisessentialfortheirimmediatemedicaltreatment ,es peciallytorescueischemicmyocardiumfollowingasuddenorongoinginterruptiono…  相似文献   

19.
肌钙蛋白I和CK_MB定量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妍 《当代医学》2009,15(9):71-72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J)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近年收治的AMI病人100例(男7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3岁,有较明确的发病时间;正常健康人(排除心脏疾病患者)100例,(男76例,女24例),平均55±2岁;检测心肌酶学、1cTnI,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00例AMI患者发病后4~6小时,cTnI明显高于0.16ug/L,16~24小时达到峰值,可持续7~10天。患者发病后6~84,时检测CK_MB开始升高,16~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AMI组cTnI均大于正常值,对照组5例大干正常值,cTnI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100/100),特异性为97.0%(97/100);AMI组CK_MB均为大于正常值,对照组20例大于正常值,CK_MB对AMJ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100/100),特异性为80.0%(80/100)。两者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cTnI是诊断AMI最好的方法,CK—MB、cTnI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二者结合可提高AMI的诊断率,为梗死时间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胸痛患者135例采血测定H-FABP,并同时检测cTnI,CK-MB,联合评价其灵敏度。结果AMI组H-FABP,cTnI,CK-MB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灵敏度均高于cTnI,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cTnI、CK-MB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