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内囊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入院时采用Brunnstrom评分法对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的Volume-one 1.72下的Dtv.Ⅱ.R2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比较观察双侧内囊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果 健侧内囊白质纤维束解剖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吻合,患侧内囊白质纤维束则受血肿的侵犯,表现为受压、移位、不同程度的破坏;患侧皮质脊髓束受损级别和患肢肌力有明显相关性(r's=-0.8911,P<0.05).结论 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了解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内囊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这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掌握病情.  相似文献   

2.
带状灰质异位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观察带状灰质异位脑白质异常分布情况,探讨异位灰质的神经病理机制以及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对1例癫痫症状的带状灰质异位患者进行白质束描绘,观察其不同灰、白质的分布情况,并和1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很好地描绘了白质束结构。整体观察发现带状灰质异位患者脑白质整体结构紊乱,与正常人相比其联络弓状纤维稀疏、大部缺失,胼胝体纤维稀疏不整;局部分析发现内层灰质为主要的白质纤维发出处,而外层灰质仅发出细碎短小的纤维。结论对于带状灰质异位,异位的内层灰质不仅具有神经生理功能,并且可能起着主要作用,外层"正常"的灰质由于脑结构紊乱而丧失主要功能地位;灰质结构的紊乱导致白质纤维结构的缺失;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带状灰质异位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例急性期情况稳定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的Volume-one1.72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dTV)软件进行三维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观察以内囊为主的白质纤维束的压迫、推移、破坏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并行内囊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清楚看到内囊白质纤维束受血肿压迫、推移、破坏情况,由患侧内囊追踪到的相对纤维束条目数少于健侧内囊(P<0.005)。结论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后内囊白质纤维束的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4.
一、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以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为基础的纤维束重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各个体素中水分子的主要弥散方向,判断最小弥散阻抗的传导路径,达到重建白质纤维通路的目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目前显示活体脑白质结构的唯一方法[1],该方法能够高度可重复地重建出与解剖结构一致的白质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梗死病人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白质纤维束受损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以三维立体弥散张量成像为基础的色彩图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将纤维束分为受压移位、变细萎缩和破坏中断三类,并与临床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结果三维成像所见与病人预后关系密切。所有脑白质纤维束萎缩和中断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脑功能损伤,而脑白质受压移位的病人神经功能完全或近乎完全恢复。结论在脑梗死中,DTI能直接观察到白质纤维束的变化,对于评估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波谱、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常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反映了肿瘤的代谢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可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和皮质下白质纤维束,有助于功能区肿瘤手术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应用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并将其与导航手术等新的治疗方法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颅内肿瘤诊治水平,成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情感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对活体脑组织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和成像,无创跟踪脑内纤维束,描绘白质的结构,探测白质纤维微观结构的异常改变。本文主要就DTI在情感障碍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相关震颤是运动障碍疾病领域中常见疾病之一,丘脑腹中间内侧核是治疗这类震颤的神经调节和毁损术的靶点。随着脑深部电刺激系统和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特发性震颤的外科治疗计划过程中,选择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在特发性震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本文搜集了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的网络在特发性震颤中的动态,并提出与脑神经网络联合在临床诊疗方案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较新的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评估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是当前惟一的一种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该技术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弥散特征,直观显示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之间的关系,为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就DTI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在常规MR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观察大脑白质的结构特性[1,2]。其在精神障碍中应用前景广阔,可揭示精神分裂症的脑白质微细神经纤维束变化,为进一步探明其可能的神经病理生理学基础提供依据。1DTI简介弥散反映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即布郎运动。在这一运动模式中,水分子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弥散阻力相等。但在生物体内,弥散主要受脑白质的结构特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包括联络纤维、联合纤维…  相似文献   

11.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DiffusionTenso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DTI) ,对脑内的白质纤维束有很高的敏感性 ,为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 ,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联合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两种磁共振技术,探索工作记忆功能激活部位与叶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16名,以步进式视觉累加试验作为刺激模式,扫描获得fMRI激活图及各向异性(FA)图。将两者叠加,选取双侧额顶叶白质兴趣区测量其部分FA值。结果:①额顶叶皮质为工作记忆功能最主要的激活区;②脑的激活像素几乎均位于FA程度低的区域(P〈0.01);③左额顶间白质FA值较对侧高(P〈0.02)。结论:联合应用fMRI和DTI技术提示成人工作记忆功能与额顶叶白质纤维髓鞘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胶质瘤的患者术前进行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白质纤维束与肿瘤的关系,测量肿瘤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的FA值。结果颅内胶质瘤所致白质纤维异常有三种基本改变:移位、浸润和破坏。19例中10例移位伴破坏,5例单纯浸润,4例浸润伴破坏;肿瘤的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的FA值与对侧大脑白质FA值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肿瘤的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FA值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胶质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FA值不能区分肿瘤实质与周边水肿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运动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预测及手术方案制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3例运动功能区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进行DTI检查,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重建i维白质纤维束示踪图(DTT图).结果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实质区ADC值及瘤周水肿区FA值存在差异;DTT图可以清楚显示运动区锥体束形态变化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DTI中ADC、FA值可以区别肿瘤组织与正常神经组织,有助于星形细胞瘤分级;DTT图可以优化运动功能区星形细胞瘤切除的手术方案,可最大范围切除肿瘤并有效保护重要白质纤维束.  相似文献   

15.
钩束是连接额叶与颞叶之间、额叶和颞顶部语言区之间的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根据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来检测白质纤维结构的异常改变。现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钧束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岛叶是脑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纤维束,与情感、记忆、内脏感觉与运动、语言等多种功能相关,同时脑胶质瘤本身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因此岛叶胶质瘤患者极易出现功能障碍。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技术发展较快,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岛叶胶质瘤的诊治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应用于岛叶胶质瘤的DTI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是一种白质纤维束成像的无创新技术,不仅可在大体解剖结构上显示白质纤维与胶质瘤的关系,而且可在显微结构水平反映胶质瘤细胞对白质纤维的侵袭破坏程度。本文就DTI在评价胶质瘤侵袭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深部肿瘤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脑深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纤维示踪图(DTT),观察白质纤维束结构、走行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测量病侧白质纤维束及其对应健侧白质纤维束的FA值、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白质纤维束单纯推移5例,单纯破坏7例,推移并破坏8例.单纯破坏、推移并破坏者.其病侧与健侧FA值、ADC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5);而单纯推移者,其病侧与健侧队值、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12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正常工作、学习8例,生活自理但未参加工作3例,死亡1例.结论 DTI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毗邻关系,对脑深部肿瘤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