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众所周知,高血压与钠关系密切,要想控制高血压,必须控制钠的摄入,而钾与高血压的关系常被忽视或重视不够.现将有心搜集的资料整理如下,以奉献给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钾的摄入是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摄入钾可以明显地降低血压.1 钾对血压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清钾与体内钾的总量决定于食物中钾的摄入.50多年前Addision及后来的Priddie均发现:人摄入高钾食物可明显地降低血压.说明这种作用对血压正常者效果不显著,但对高血压患者却有明显降压作用.Khaw和Thorm报导,为20例血压正常的年轻男性每日供钾64mmol可使血压轻度降低.Macgre-gor等对轻度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双盲随机交叉试验研究表明:每日给60mmol钾可引起血压轻度而有意义的降低,因此,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钾的利尿作用所致,所以临床补钾对控制高血压与限钠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病的膳食及营养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城镇居民的高血压与膳食营养因素的关系,为高血压的膳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西峡县内154名35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高血压患者体重超重,且脂肪、碳水化合物、总热量、钠、胆固醇的摄入超标,而蛋白质、钾、钙、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膳食结构方面的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正>三、急进型高血压的治疗1.非药物治疗本治疗也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方法可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利。(1)合理膳食1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以不超过6克为宜。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素菜和水果,摄入足量的钾、镁、钙。3适量饮茶,可清热解毒、消炎抗菌、软化血管,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4限制饮酒,酒精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氯沙坦钾片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作用。方法在本院随机挑选符合高血压脑出血标准的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患者;对照组30例,采用氯沙坦钾片治疗患者,将两组的血压变异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数据显示奥拉西坦与氯沙坦钾片组的患者病症均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奥拉西坦组的患者在血压变异方面显著高于氯沙坦钾片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够明显的改善高血压脑出血,通过提高血压变异而降低患者的死亡人数,此种效果明显优于氯沙坦钾片,是一种有效的放心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拉萨市49—54岁年龄组108名(男性42人,女性66人)藏族人群,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及24小时尿钠、钾、钙、镁和氨基酸等生物学指标,以评价藏族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与血压水平之关系.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尿钠和钠/钾比高;尿钾、钙、镁、牛磺酸及1—甲基组氨酸排泄量低.尿镁与收缩压呈负相关;3—甲基组氨酸与舒张压呈负相关.尿镁及3—甲基组氨酸作为独立因素分别进入收缩压及舒张压多元回归方程.收缩压、舒张压与尿钠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均无显著意义.结果提示:饮食中的多种营养因素包括低钾、低镁和低3—甲基组氨酸摄入可能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高有一定关系.改善饮食结构可有利于正常血压的调节和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不减少盐摄入总量的前提下,复合离子盐对老年人血压、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在社区中抽取226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112例,正常血压者114例。两组再随机分为离子盐组和加碘盐组.分别给予摄入复合离子盐和普通加碘盐,6个月后观察其血压、血脂、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复合离子盐组较普通加碘盐组血压明显下降(P〈0.01),复合离子盐对正常血压影响较小,但可以延缓血压升高(P〈0.01)。两组血脂、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复合离子盐可以降低血压,对血脂、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高血压病的发生机理迄今尚未充分阐明。目前公认钠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钾对高血压病发生的影响却很少受人注意。最近研究结果提示钾摄入不足是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高钾饮食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分泌角度阐述钾饮食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一、钾与高血压病发生的关系 日本学者Sasaki等报告日本北部两个村庄的居民,虽然摄入相等的钠盐,但血压却有了明显差别,血压较低者摄入钾盐较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尿中钠、钾含  相似文献   

8.
胡立 《天津医药》2006,34(1):6-6
许多随机试验表明减少盐的摄入可降低高血压者的血压。然而,极少考虑在各类高血压的效果。最近英国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卫生和营养调查(the third and fourth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的分析提示,盐的摄入可能与单纯收缩期或复合高血压者的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9.
人们有名常说的话“要长寿多吃菜,吃菜多吃豆。”这是我国人民对养生经验的总结。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养生经验,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上也有着重要意义。流行病学在膳食与高血压的关系的研究中已经证明,膳食钾对高血压有独立于钠及其他因素的作用,并发现钾与血压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血钾含量升高则血压下降。更令人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变的特点。方法对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血压异性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宋文 《华夏医药》2004,8(6):36-36
食盐对高血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摄入同等剂量的盐后,可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有些人机体内可保留大量的盐,处于高血压的高危状态,这类人群称为盐敏感人群;相反,体内很少盐潴留的人,则称为盐不敏感或盐抗,这类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明显低于盐敏感人群。盐敏感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增加盐摄入量时,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压的昼夜节律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86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86例高血压患者中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46例,其中高血压Ⅰ期15例,Ⅱ期22例,Ⅲ期9例,昼夜节律消失者40例,其中高血压Ⅰ期8例,高血压Ⅱ期7例,Ⅲ期254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在高血压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正常人24小时血压尽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符合42005年高血压病诊断指南》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因干预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膳食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血压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初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应用以来,国内有大量文献报道无创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于预测与血压有关的心血管意外事件优于人工偶测血压。但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值尚未确立,因而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临床意义的判定受限。为求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选取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卫生部从今年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起到10月8日我国第10个高血压日期间,在全国开展主题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的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高血压是多种病残的直接原因,但若能正确防治,可使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正>盐敏感性高血压(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SSH)为相对高盐量摄入所导致的血压升高,而在减盐后已升高的血压能很快下降[1]。而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发生则与遗传、盐和应激等因素相关。多年来围绕着盐与高血压相关性的深入研究,已基本上肯定了不同人群之间钠  相似文献   

17.
血压各参数与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各参数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98例,按发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史进行分组。对在7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住院监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结果脑卒中患者的SBP值与P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监护血压的升高与高血压病史有关,随脑卒中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住院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按类型进行时间给药,随访2个月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87例,占43.5%;异常血压节律113例,占56.5%,其中非杓型占34.5%,反杓型占20%,超杓型占2%,中青年以正常血压节律为主,老年人以异常血压节律居多,治疗2个月,血压达标率72.5%,有71.68%的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血压节律。结论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强化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营养调查发现,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膳食结构的改变,脂肪摄入增高,食盐摄入量多等原因,使高血压发病率连年增加,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我们知道合理饮食对控制血压极其重要,尤其是对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恰当的饮食治疗往往可使其血压不需药物治疗就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10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钱卫冲 《江苏医药》1995,21(4):226-227
100例高血压得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研究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在全组、未用药和用药组中的发生率占20%左右,说明偶测血压的白大衣效应可引起高血压的过多诊断和低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28%高血压者ABPM血压大于偶测血压。用药组中,偶测血压判断为满意控制者中有40%ABPM血压仍高于正常水平。这种由于正常活动的应激影响致使偶测血压高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