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解铝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在各作业点的分布及作业工人个体接触水平,提出预防措施及作业工人现场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方法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的测定氟化物》,对电解铝车间进行定点采样,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个体采样。结果电解车间主要工作岗位氟化物浓度的超限倍数虽然符合最大超限倍数的要求,但换阳极和抬包清理岗位氟化物浓度较高,其中换阳极岗位为3.00 mg/m3,抬包清理岗位为3.66 mg/m3;主要工种电解槽维修工接触氟化物浓度超标(2.70 mg/m3),其余工种均符合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氟化物是电解铝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其主要工作场所电解车间及相关工序换阳极、电解槽维修、抬包清理氟化物浓度过高,可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职业危害,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
某电解铝车间工作人员尿氟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百色地区某铝厂电解铝车间33名工作人员进行尿氟检测,并与对照组33人比较,结果显示,该车间工作人员尿氟含量平均为(1.67±0.98)mg/L,对照组为(0.36±0.19)mg/L,P<0.01,差异有显著性;该车间一线工人25名,尿氟含量平均为(1.91±1.01)mg/L,非一线工作人员8人,尿氟含量平均为(0.91±0.29)mg/L,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电解铝车间非一线工作人员尿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也有显著性.该厂电解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平均值为9.78 mg/m3,超标8.78倍,说明工作环境的氟接触与尿氟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白玉炫  张生军  张月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49-2650
目的测定电解铝车间作业人员尿氟含量,为预防工业性氟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铝厂电解铝车间270名作业工人班前尿样(作观察组),33名远离厂房的后勤工作人员班前尿(作对照组),测定2组尿氟含量,其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并测定其作业场所空气中氟化物浓度。结果电解铝车间作业工人尿氟含量平均为(1.89±0.95)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解铝车间作业工人尿氟含量明显升高,应加强对工人的健康监测和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电解铝生产中,氟化物气体和粉尘对作业工人的危害程度。(方法)对某铝厂468名电解铝车间暴露工人和其他行业201名非氟暴露工人班前尿氟检测,检测结果与电解铝车间空气氟的监测结果共同分析。(结果)发现在车间氟化物平均浓度低于国家标准情况下,电解工、阳极工和天车工尿氟均值、尿氟升高率与非氟暴露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工种尿氟平均浓度与在电解铝车间实际停留时间成相关关系(r=0.904)。(结论)不应忽视低浓度氟暴露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班前尿氟测定仍不失为评价氟暴露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电解铝车间作业人员尿氟含量,为预防工业性氟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铝厂电解铝车间270名作业工人班前尿样(作观察组),33名远离厂房的后勤工作人员班前尿(作对照组),测定2组尿氟含量,其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并测定其作业场所空气中氟化物浓度。结果电解铝车间作业工人尿氟含量平均为(1.89±0.95)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解铝车间作业工人尿氟含量明显升高,应加强对工人的健康监测和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某铝电企业电解铝车间作业环境中氟化物分布及工人接触情况,探讨接触氟化物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171名接触氟化物的职工作为接触组,不接触氟化物的105名职工为对照组,开展作业现场氟化物检测与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资料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电解铝车间的17个检测点进行氟化物浓度检测,检测结果为0.5~2.6 mg/m3,超标率为68.6%。接触组共确诊Ⅰ期工业氟病2例、氟观察对象98例和氟斑牙62例,对照组仅有2例显示胫骨后骨膜反应。接触组类神经症状(头疼、头晕、失眠)、呼吸系统刺激症状(胸闷、咳嗽、咳痰、气短等)、四肢疼痛、关节痛及四肢麻木、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结论 氟化物对作业工人身体影响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另外,要防止多种低浓度毒物对机体的联合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磷肥厂氟化物的污染情况和接触氟作业工人尿氟水平及其关系,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方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进行检测,以接触氟作业工人136名为接触组,不接触氟员工72名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尿氟含量检测,分析尿氟含量与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浓度的关系。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浓度的超标率为60.71%;接触组工人尿氟含量(92.63±55.65)μmol/L,高于对照组尿氟含量(30.56±10.82)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作业工人主要临床自觉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氟作业工人尿氟含量随着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尿氟含量与所处岗位空气中氟化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该磷肥厂氟化物的污染较为严重,接触氟作业工人受到一定的职业危害,应完善工作场所的除尘排毒措施,加强作业工人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个人防护;尿氟是一个良好的氟接触指标,尿氟检测能反映作业工人接触氟的程度和体内蓄积水平。  相似文献   

8.
职业性氟接触人群血氟、尿氟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职业性氟接触人群血氟、尿氟水平与工种、年龄、工龄、吸烟、饮酒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某铝厂氟接触工人212人和当地集镇居民50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空气氟、血氟、尿氟及研究对象的工种、年龄、工龄、吸烟、饮酒等相关因素。结果电解车间和铝杆车间空气中氟浓度分别为(2.31±1.01)mg/m3和(0.26±0.10)mg/m3,明显高于厂办公室和集镇[(0.16±0.10)mg/m3,(0.10±0.05)mg/m3](P<0.05,P<0.01)。电解车间工人血氟和尿氟分别为(0.32±0.06)mg/L、(7.96±8.41)mg/L,铝杆车间工人血氟和尿氟分别为(0.30±0.07)mg/L、(4.39±5.21)mg/L,明显高于后勤组[(0.19±0.04)mg/L,(2.69±2.01)mg/L]和集镇组[(0.16±0.03)mg/L,(2.19±1.02)mg/L)](P<0.01)。高年龄组血氟和尿氟(0.32±0.08)mg/L、(5.10±4.01)mg/L,明显高于低年龄组[(0.29±0.05)mg/L,(4.27±4.92)mg/L](P<0.05);高工龄组工人血氟和尿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氟化盐生产过程中车间空气氟污染状况及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测定氟化盐生产车间和室外空气中氟化物含量,以接氟工人为接触组,不接触氟工人为对照组,测定他们的尿氟含量,拍摄下肢长骨和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由当地职业病诊断组专家参照氟骨病的诊断标准集体诊断.[结果]氟化盐生产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含量0.3~1.86 mg/m^3,平均1.10 mg/m^3,超过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接触组和对照组尿氟含量均值分别为3.43 mg/L和1.40 mg/L,氟骨症发病率分别为17.5%和6.4%,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氟化盐生产车间空气中存在着低浓度的氟污染,可使接氟作业工人尿氟升高、氟骨症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电解铝生产采用熔盐电解法 ,需要加入大量冰晶石 (Al F3· 3Na F)及其他氟盐等配成的电解质。生产过程中 ,可产生大量氟化氢、氟化物粉尘、氧化铝粉尘。为了解氟化物对鼻咽部及牙周粘膜的损害 ,笔者对某铝厂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某铝厂职工 34 7名 ,接触组为该厂电解车间工人 2 1 5名 ,全部为男职工 ,年龄 1 8~ 49岁 ,平均 32 .2岁 ,平均接触氟化物工龄 1 2 .4年。对照组为该厂不接触职业危害的管理人员及服务公司工作人员 1 32名 ,其中 ,男 97例 ,女 35例 ,年龄 1 8~ 5 8岁 ,平均 34 .8岁 ,平均工龄为 1 3.1年。1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轿车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危害类别,评价控制效果。方法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硫酸、硫化氢、氯气、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乙酸丁酯、锰尘、粉尘、噪声、高温、紫外线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52~2.25mg/m3、0.87~2.8mg/m3;苯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3~4.7mg/m3、0.3~4.8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4个点,检测结果在75~93.2dB(A)之间,超标率为28.5%。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胶状乳化炸药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评价。方法采用类比法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类比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未检出,氨STEL和TWA分别是0.43~13.98mg/m^3、0.75~10.10mg/m^3,氮氧化物、噪声、高温、粉尘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建成后只要认真落实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补充措施则可以满足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3.
某锅炉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锅炉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各种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其中电焊烟尘TwA,STEL分别为1.3~3.7、1.6~4.4mg/m^3,其他粉尘TWA、STEL分别为2.1~2.4、2.6~2.9mg/m^3,NO2、CO、二氧化锰均低于国家限值。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但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焊接车间屋顶机械通风治理后对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方法对某机械制造厂焊接车间屋顶机械通风治理前后车间内的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浓度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通风治理后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电焊烟尘、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TWA有所下降,其中以锰及其化合物的效果最好,治理前后TWA分别为0.047—0.187mg/m^3和0.008~0.070mg/m^3。结论屋顶机械通风在改善焊接车间的整体空气质量上有一定效果,但要对焊接车间的电焊烟尘进行有效控制,还须采取局部机械通风除尘与全室机械通风有效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和分析乙丙橡胶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主要环节,预测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方法依据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相似工程的职业卫生调查、相关技术资料的分析,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正己烷、甲醇、氨、氯化氢、氢氧化钠及噪声,类比企业各工种工作日内甲醇、正己烷等有害物质TWA(甲醇0.156~0.569 mg/m^3、正己烷1.48~5.48 mg/m^3)、STEL(甲醇1.87~4.10mg/m^3、正己烷1.73~65.80 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各工种工作日内接触生产性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值均〈85 dB,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本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本项目在落实职业卫生专项投资、落实可研报告中提出的各类职业病预防措施、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前提下,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测定某浸胶手套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作业人员的接触剂量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按有关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国家标准进行现场定量检测。结果 浸胶手套生产行业使用大量化学辅料,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甲醇、乙酸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达404.1 mg/m^3、186.5 mg/m^3、45.5 mg/m^3,苯、甲醇、乙酸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分别达212.2 mg/m^3、76.4 mg/m^3、29.2 mg/m^3。结论 工作场所化学毒物超标原因主要是未采取密闭排风措施,原料采购把关不严,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17.
17家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某地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方法对17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含量进行监测,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17家生产企业149个铅作业点进行了现场检测,共收集1237件样品。其中,114个作业点合格,点合格率为76.5%;35个点TWA超标,铅尘TWA最高值为0.64mg/m^3,超过国家标准12.8倍,铅烟TWA最高值为0.167mg/m^3,超过国家标准5.6倍。对953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轻度铅中毒者8人,血铅水平偏高(≥400μg/L)112人,工人平均血铅水平为309μg/L。结论整改后的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较整改前完善,有较明显防护效果;但某些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铅作业岗位仍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情况,应进一步完善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设施,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某公司钽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毒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检测结果显示:钽粉车间破碎室和混料室钽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分别为26.10、26.44mg/m^3,超过国家标准。还原、降氧和烧结车间的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分别为26.1、25.9、25.4℃,为高温作业岗位;还原车间及操作室、降温车间、烧结车间、循环水站操作室等工作场所的噪声分别为84、72、81、82、66dB(A),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金矿堆浸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该类工程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措施,为该类工程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系统工程分析、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和氰化氢;检测结果表明,堆场、采矿场挖掘机司机接触矽尘浓度(总)范围为0.25—1.70mg/m^3,超标率为30%;喷淋浸出、堆场等岗位作业人员接触氰化氢浓度范围为0.07~1.34mg/m^3,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应重点关注存在矽尘危害的工作岗位,并加强电解间的事故通风设计,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某露天铁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某露天铁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检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综合分析评价。结果除采场电铲、牙轮钻、运矿车、推矿机司机粉尘CTWA超限值,破碎、筛分、磁选噪声LEX,W超过85 dB(A)外,其余接尘岗位CTWA、接噪岗位LEX,W和接毒岗位CTWA均在限值内,其超限值率为粉尘17.4%,噪声51.4%。结论该项目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但仍需加强粉尘和噪声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