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芳  吴霞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1):70-72
目的 探讨护士如何在最短时间里准确判断出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并尽快地配合医生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急救。方法对本组18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采取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复苏药物的应用、头部及体表大血管行经处冰敷等复苏处理。结果18例中,心肺复苏成功12例,6例无效。结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CPCR操作技术,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迅速与医生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心肺脑复苏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芳  吴霞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1):70-72
目的探讨护士如何在最短时间里准确判断出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并尽快地配合医生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急救。方法对本组18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采取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复苏药物的应用、头部及体表大血管行经处冰敷等复苏处理。结果18例中,心肺复苏成功12例,6例无效。结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CPCR操作技术,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迅速与医生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复苏开始5~10min时的数据作为统计资料)、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住院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OSC率及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40%与25%、21%).P<0.05.两组复苏期间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心肺复苏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萨勃心肺复苏机能提高血液灌注压,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心脑的血氧供应,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李坤 《中国保健》2008,16(11):515
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护士如何在复苏过程中与医生实施最佳配合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92例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各4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观察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6.35±2.36)分、(25.64±2.25)分,优于对照组的(38.74±3.69)分、(37.97±3.72)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3%;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住院时间分别为(72.22±10.43)mm Hg、(82.69±8.54)次/min和(5.87±2.14)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08±9.60)mm Hg、(60.97±8.74)次/min和(7.56±1.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情绪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2015年7月-2016年10月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98例心肺复苏后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焦虑抑郁心理、不良反应情况与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CO_2为(31.28±3.85)mm Hg,低于对照组的(42.73±4.16)mm Hg,而PaO_2为(96.52±5.03)mm Hg,高于对照组的(87.64±4.53)mm Hg;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与GC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4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及各项血气指标,且减少不良反应,获得确切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后康复状况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信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急诊护理。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周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周时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CSS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时,2组患者CSS及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时,2组患者PaO2、SaO2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时,2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骤停患者CRP后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康复效果确切,可显著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徐慧娟 《智慧健康》2022,(30):239-243
目的 讨论经心肺复苏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对患者康复造成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数据库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池,纳入实验的时间范围是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随机抽取134例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7,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67,优质急诊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抢救均成功,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参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治疗后,应用急诊护理对患者进行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运用急诊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与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在记忆减退、躁动恐惧、抽搐、反应迟钝、胸部不适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9.5±1.7)d显著少于对照组(14.2±2.6)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运用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品质。  相似文献   

11.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体外循环(ECPB)可为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循环血量,在心肺复苏(CPR)中应用ECPB能产生更快速的血流、正常的血压,有效地对血液成分和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在血液充分氧合方面也具有标准CPR所不能达到的确切优势。动物实验证实了ECPB在CP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急诊体外循环(ECPB)可为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循环血量,在心肺复苏(CPR)中应用ECPB能产生更快速的血流、正常的血压。有效地对血液成分和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在血液充分氧合方面也具有标准CPR所不能达到的确切优势。动物实验证实了ECPB在CP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特点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患儿共35例,均为我院儿科急诊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CPR患儿,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意意外1例,心源性1例,休克1例,呼吸性27例。疾病分布:恶性疾病1例,心血管疾病9例。本组31例患儿到院就诊时心跳停止15例,呼吸停止16例,其中呼吸停止者抢救总存活率明显高于心跳停止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体系在我国尚处于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尚未有效控制儿科心跳、呼吸停止患儿死亡率,救治总有效率不高。需加强儿科急救基础知识的普及,开展全面整体的健康宣教,重视生存链的各个环节,以使CRP的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的提高,以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情况。方法:我院选取了92例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9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了两个小组,包括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各46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分析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干预。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康复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护理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效果显著,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明显,可对患者预后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资料收集自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心肺复苏患者,筛选其中心肺复苏成功的88例纳入本次研究,8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03.03日至2017.05.01日在本院心肺复苏成功的3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急诊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前组实施常规护理,后组采取急诊护理.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40.00%)更低(p<0.05).结论:急诊护理能够预防心肺复苏成功的心脏骤停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等不良症状,有利于后期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最紧急的突发事件,复苏的及时与否与复苏的有效性是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大提高复苏效果(即CPR成功率),我们总结出一套“二医二护配合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01月至2016年10月急诊抢救的4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两组,各组23例.实验组心肺复苏后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在心肺复苏后给予传统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症状.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9.1±2.4)d,不良反应率8.70%,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后,接受急诊护理干预的患者抽搐、记忆减退、反应迟缓以及烦躁现象有明显降低,护理有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住院时间也有极大缩短,得到更好、更快速的恢复,因此,此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     
赵湘 《健康博览》2001,(11):7-7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现代复苏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显示出护理工作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繁多复杂的复苏措施,不是全靠医生所能做到的,医护之间的紧密配合,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急而不漏的去遵循其程序进行逐项、逐条配合医生按A、B、C、D(A:打开通道,B:人工呼吸,C:心脏体外按摩,D:电击除颤)的步骤救治。 1 护士在心肺复苏中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