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肝内播散和远处转移是肝细胞肝癌(HCC)治疗困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门静脉癌栓(PVTT)是导致肝细胞肝癌肝内播散、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早期明确诊断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将有利于降低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从而提高H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Abil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标本中Abil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加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标本中Ab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Abil表达水平与HC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bil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1.32±0.75比0.74±0.52,P<0.05);Abil mRNA在结节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孤立性大肝癌组织(1.72±0.83比1.14±0.57,P<0.05).Abil蛋白主要表达于HCC细胞的胞质内,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结节数目、是否有包膜、静脉癌栓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密切相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有无肝硬化及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Abil蛋白高表达组HCC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生存率则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2).结论 Abil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其表达水平与HCC的结节数目、是否有包膜、静脉癌栓、Edmondson-Steiner分级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LKB1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LKB1蛋白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LKB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该组70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LKB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HCC患者中,LKB1蛋白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门静脉侵袭,TNM分期有关(P<0.05)。LKB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比阴性表达的显著延长(P<0.05)。门静脉侵袭、胆管癌栓、TNM分期和LKB1表达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KB1蛋白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之一,检测LKB1蛋白可能为HCC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在肝细胞癌(HCC)和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45例HCC和癌周肝组织SHH的表达,了解其表达与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检测4种肝癌细胞株以及正常肝细胞株SHH mRNA的含量.结果 SHH主要表达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胞质,肝癌与癌周肝组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和癌周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肝癌细胞株SHH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株(P<0.01).结论 SHH在HCC和癌周肝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可用于区分患者预后,SHH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NET-1、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门静脉癌栓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多梳基因Bmi-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Bmi-1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i-1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织(40例)、癌旁肝组织(40例)、门静脉癌栓组织(11例)和正常肝组织(10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Bmi-1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组间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或Dunnett检验,不同病理因素与Bmi-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癌组织和门静脉癌栓组织中Bmi-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0.96、2.60、7.51和29.9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癌组织和门静脉癌栓组织中Bmi-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10.0%、20.0%、67.5%和100.0%,肝癌组织和门静脉癌栓组织Bmi-1蛋白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x2=17.25、22.77,22,04、23.95,P<0.05);Bmi-1蛋白在11例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也呈高表达.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相符合.Bmi-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和门静脉癌栓有关(x2=5.572,P <0.05);与肿瘤直径、血清AFP值及HBsAg无关(x2=0.000,0.019,0.663,P>0.05).术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mi-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Bmi-1与肝癌的发生、侵袭能力和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Bmi-1高表达比Bmi-1低表达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凋亡蛋白活化因子1(apoptoic protease-activating factor 1,Apaf-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的方法 检测手术切除53例肝癌组织,53例癌旁组织和14例肝血管瘤组织中的Apaf-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在肝细胞癌中发生、发展的意义.结果 在癌组织中Apaf-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5.28%,32.07%),低于癌旁组织(90.56%,79.24%)和肝血管瘤组织(100%,9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Apaf-1基因蛋白的表达缺失与患者的HBsAg、Edmondsor分级和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和AFP水平无关.结论 Apaf-1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对人HCC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对临床诊治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5例肝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β-G mRNA的表达,并分析肝癌组织中β-G mRNA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AFP水平不影响肝癌组织中β-G mRNA的表达.β-G mRNA的表达在有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者(t=7.857,9.341,P<0.05).结论 β-G mRNA的表达与肝癌患者有无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β-G可能在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hem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及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hemeri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肝癌及癌旁配对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人肝癌细胞株以及永生化肝细胞株LO2中Chemer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hemerin在肝癌组织中、癌旁配对组织中、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90.00%、1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Chemerin mRNA在癌旁配对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肝癌组织(P<0.05).细胞检测结果发现,Chemerin mRNA在永生化的人肝细胞株LO2中高表达;在人肝癌细胞株中低表达.Chemer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HBsAg状态、甲胎蛋白(AFP)水平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肝癌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相关.结论 Chemerin的表达下调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Talin与不同来源人肝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关系,进而为进一步研究Talin与肝癌的侵袭和迁移的可能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株)、人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细胞株)、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人肝癌Be L-7402细胞株、人肝癌He PG-2细胞株及人正常肝脏细胞株(LO2细胞株),RT-PCR技术检测各细胞株中Talin-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细胞株中Ta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细胞株侵袭及迁移能力,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细胞株增殖和克隆能力。结果五种人肝癌细胞株中Talin-1的mRNA表达水平不同(P0.05),五种人肝癌细胞株中Talin-1蛋白表达水平不同,MHCC-97L细胞株中Talin-1的蛋白表达比LO2细胞株高(P0.05);五种人肝癌细胞株的侵袭能力不同(P0.05),五种人肝癌细胞株的迁移能力不同(P=0.0000),与正常人肝脏细胞相比,五种人肝癌细胞株的增值和克隆能力不同(P=0.00017)结论 Talin-1与肝癌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相关;高表达Talin-1的原发性肝癌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低,恶性度低,低表达Talin-1的原发性肝癌的侵袭和迁移强,恶性度高,Talin-1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恶性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及E-钙黏连素(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移植术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标本。根据有否发生肿瘤复发(包括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分为复发组(37例)和未复发组(55例)。病理标本为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比较92例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差异;分析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92例患者中,肝癌组织nm23蛋白阳性表达49例(53%),癌旁肝组织则全部表达阳性(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39例(42%),而癌旁肝组织中有4例(4%)表达缺失,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nm23蛋白表达阴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及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rim2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12/37)和67%(37/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2%(23/37)和29%(16/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42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XCB2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1.18±0.32、0.83±0.23和0.72±0.23)和(1.78±0.20、0.98±0.13和0.90±0.18),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比较,肝细胞癌组织中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和低分化组中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37±0.26、1.45±0.34、1.31±0.28)和(1.87±0.20、1.93±0.13、1.86±0.18),无肝内转移、无门静脉癌栓和高分化组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8±0.33、1.08±0.27、1.06±0.33)和(1.73±0.18、1.73±0.20、1.7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2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相关,Ⅲ-Ⅳ期和Ⅰ-Ⅱ期表达水平分别为1.86±0.20和1.7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R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phrin-A1 及其受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2例肝细胞癌(肝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标本中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和EphA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在52例肝癌组中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EphA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31/52),53.8%(28/52)和17.3%(9/52),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12/52),28.9% (15/52)以及21.2%(11/52)。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hA2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mRNA在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和73.7%(38/52),明显高于癌旁组中的阳性表达42.3%(22/52)和48.1% (25/52) (P<0.05),而EphA2mRNA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Eph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1);而Ephrin-A1与EphA2的表达无相关性;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826,P<0.01)。结论:Ephrin-A1通过与其受体EphA1相结合,促进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有望成为肝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18例HCC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IHC)Elvision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周围正常组织中CXCL5的表达,染色后阅片、评分、对比其在各组之间的表达差异;采用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Log-Rank、Cox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IHC结果显示CXCL5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1)和周围正常组织(P 〈 0.01);癌组织CXCL5中高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BCLC分期、TNM分期、肝癌并静脉侵犯正相关,与病理分级负相关;CXCL5是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HR 1.734;P = 0.001)。 结论:CXCL5在HCC中表达增高,与肝癌的病理分级、恶性程度、门静脉癌栓、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其高表达是HCC的独立预后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蛋白表达㈦临床病理各参数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肝癌㈦癌旁组织标本,构建组织微阵列芯片,应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肝癌Huh7细胞中PPARγ活化对PTEN蛋白的影响。结果PPARγ、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和6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95%和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肿瘤门静脉浸润关系密切。体外实验证实Huh7细胞中PPARγ活化后上调PTEN蛋白表达。结论PPARγ和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织,PPARγ活化后上调PTEN蛋白表达,两种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癌微环境对肝癌发生门静脉转移起重要作用的基因簇或通路,为肝癌的治疗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组富集(GSEA)的方法,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综合性的基因表达与杂交排序数据库(GEO数据库)中的11例肝癌无门静脉癌栓(PVTT)和9例肝癌合并PVTT的癌旁相对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分析其在肿瘤相关通路中的富集特征与核心富集基因.结果 找到15条相关的信号通路,这些通路与癌旁微环境中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对于肝癌发生PVTT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结论 肝癌发生门静脉转移除了与肿瘤细胞本身的恶性增殖和侵袭有关以外,还与周围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15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对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其中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2.3%、34.8%、21.7%。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肿瘤大小、肿瘤包膜、卫星灶、微血管侵犯、PVTT类型、术后病理分级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论对于术前血清AFP≥400 μg/L,肿瘤直径≥5 cm,肿瘤无包膜、有卫星灶及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对较低。当门静脉癌栓累及到主干时,手术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