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27例冠心病(CHD)患者中4例行直接支架植入术,23例行常规方法支架植入术。结果27例患者28处病变血管植入31只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DeNovostenting)19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不理想植入支架(Suboptinalstenting)8只,PTCA并发夹层、内膜撕裂和濒临闭塞时植入支架(Bail-outstenting)4只。术前血管狭窄平均(87±13)%,术后为(15±5)%(P<0.05)。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或死亡。术后随访1~6个月,仅1例发生非Q波AMI。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邱建平  王宝蓉 《铁道医学》2000,28(5):310-31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27例冠心病(CHD)患者中4例行直接支架植入术,23例行常规方法支架植入术。结果 27例患者28处病变血管植入31只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DeNovo stenting)19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不理想植入支架(Suboptinal stenting)8只,PTCA并发夹层、内膜撕裂和濒临闭塞时植入支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评价其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处理病变血管162支,其中前降支病变79例,回旋支病变24例,右冠脉病变54例,第一钝缘支病变3例,第一对角支病变1例,中间支病变1例,血管平均狭窄程度(92.51±9.05)%,经股动脉途径110例,经桡动脉途径32例,植入支架179个,植入支架的总成功率97.2%,支架平均长度为21.38±5.08 mm,支架的平均直径3.04±0.35 mm,支架释放压力平均为12.55±1.74atm,平均住院天数21.88±11.92 d。主要并发症:死亡3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急性冠脉搭桥1例,术中出现室速、室颤6例,均除颤成功。随访3月~2年,支架植入术后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患者30例(占21.1%),支架内再狭窄8例,均为Medtronic AVE系列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率4.5%,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均佳,无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包括复杂病变在内的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冠脉病变尤其是处理PTCA术中明显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ACS Multi-link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ACSRXMulti-Link冠状动脉内支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1997年6月至1999年1月对87例冠心病患者111支血管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116个,其中ACSRXMulti-Link支架97个。结果本组植入97个ACSRXMulti-Link支架,96个(99%)成功;denovostenting38个,Suboptimalstenting33个,bail-outstenting26个;1个支架试植入较迂曲的LAD中段病变,因后座力差而失败。术中发生并发症8例(8.2%),其中支架植入后造成病变近端或远端正常血管撕裂4例;经11±6(2~19)个月的随访,发生亚急性闭塞和再狡窄各l例;无心肌梗死、紧急冠状动脉搭桥和死亡发生。结论ACSRXMulti-Link支架用于冠心病治疗成功卑高,并发症和再挟窄率及急性与亚急性闭塞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经验。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33例患,男24例,女9例,年龄38-77岁,平均62.3岁,全部病例术前均有心肌缺血及不同程度心绞痛。术前3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单支病变20例,多支病变13例(其中3支病变3例)。病变长度1.2cm-3.8cm,狭窄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偏心性、部分有索条状钙化、血栓及溃疡形成。狭窄程度为85%-10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急诊做冠状动脉造影都显示左前降支闭塞。植入支架前1-2d患口服抵克力得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术中肝素化,胺PTCA和支架手术程序进行操作。结果:33例37支冠状动脉病变植入49只支架,其中植入左前降支21只,右冠状动脉4只,左回旋支12只。33例全部一次植入成功,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植入支架后,病情转危为安。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也能安全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疗效,对1996年12月至1999年7月间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7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率97.9%,在74支病变血管中共植入支架83个(Multilink支架 49个,AVE支架 34个).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2支病变血管在球囊预扩张时血管夹层形成.随访3~34月,术后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死亡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心绞痛复发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余患者无胸痛发作.上述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缠绕型和管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对 2 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情况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其中DeNovo支架 17个 ,Suboptimal支架 6个 ,Bail-out支架 2个。结果  2 3例患者 2 5支血管植入 2 5个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中缠绕型支架 9个 ,包括Gianturco -Robin支架2个 ,XT支架 7个 ;管型支架植入 16个 ,均为NIR支架。植入前降支 15个 ,回旋支 2个 ,右冠状动脉 8个。所有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3例心绞痛复发的患者经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其中XT支架 1个 ,NIR支架 2个 ,总的再狭窄率为 12 % ,缠绕型和管型支架的再狭窄率分别为 11%和 12 .5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为治疗PTCA术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降低再狭窄率的有效措施 ;根据不同的病变合理选择缠绕型和管型支架可提高支架植入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变特征。方法:将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60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每组各40例。再狭窄组患者为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者,无再狭窄组患者为没有发生再狭窄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数量、直径等)分析与再狭窄的关联。结果: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支架总长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而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重叠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植入支架数≥3个及支架直径<3.00 mm者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与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重叠、≥3个支架及支架直径<3.00 mm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主要方法 ,是扩张冠状动脉内径 ,解除其狭窄 ,改善其对心肌血液供应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 ,常与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术(PTCA)同时进行。这是因为PTCA术后易出现残余狭窄或管腔发生明显弹性回缩 ,而植入支架后可防止并发症 ,获得最大的管腔直径 ,根本杜绝狭窄 ,降低再狭窄率。我院 2 0 0 0年1~ 11月共行植入术 3例 ,由于采取了积极的护理措施 ,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我院共行支架植入术 3例 ,均为男性 ,且冠状动脉均为单支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远期效果。方法 在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基础上植入支架。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共植入30个支架,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 30个支架植入均获成功,除1例术后4个月再发心绞痛,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9年1月~6月为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了5例次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均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冠脉造影示2支血管病变1例,单支血管病变3例。4例患者5处狭窄成功扩张4处,3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残余狭窄0~20%。术后随访1~6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心绞痛复发且较术前加重,术后5个月再次行冠脉造影,见原狭窄血管已完全闭塞,再次行PTCA成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支架植入术 (stents)已成为冠心病患者常规治疗的手段 ,但由于PTCA与stents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与手术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我科自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施行PTCA 支架植入术 73例 ,本文就如何做好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前后护理总结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73例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接受PTCA 支架植入术 ,患者年龄 3 7岁~ 84岁 ,平均年龄 65.6岁 ,男性 46例 ,女性 2 7例 ,病变部位 :左冠状动脉 3 8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直接植入的疗效。方法对入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从中选择:血管内径2.5mm以上,病变无明显钙化、无过度弯曲,病变长度在20mm内的1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前降支 14支16处病变,回旋支4支4处病变,右冠状动脉5支6处病变,不进行预扩张直接植入支架。结果 26个支架全部直接植入成功,残余狭窄<5%,支架类型为NIR17个,Medtronic AVE 2个,国产药物Firebird支架7个,植入的冠脉支架直径2.5-4.0mm。支架直径为3.0±0.48mm,支架长度为18±4.6mm。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无不适症状。结论在明确选择适合冠心病病例的条件下,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总结冠状动脉气囊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对手术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回顾性分析我院88例冠心病患者108支血管PICA和CASI术的结果,88例患者108支血管,PTCA成功85例(105支血管),病例成功率96.6%,病变成功率97.2%,PTCA不成功的3例病变血管均为前降支完全慢性闭塞性病变,导丝不能通过。血管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或夹层形成25支,均经植入支架后消失。共植入支架92个,其中PTCA效果不满意30个;疗效满意的62例中,首次介入治疗时植入35个,PTCA并发严重夹层或急性闭塞或频临闭塞时植入支架25个,直接植入2个。植入单个73例、2个8例、3个1例。同一支血管最多植入2个支架共5例。10个支架植入后出现近端或远端血管痉挛,2例并发新的夹层,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并发症发生。经1~20月随访,2例单纯PTCA和3例植入支架者心绞痛复发。提示PTCA是一有效而安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CASI术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对 2 3例冠心病患者行未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同期与按传统方法预先用球囊扩张后再植入支架的 2 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 ,观察其即刻和远期效果。结果显示 :两组病例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 10 0 % ,而未预扩张组的不良心脏事件 (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性死亡 )的发生率较预扩张组低。提示对恰当选择的冠状动脉病变直接植入支架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较理想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疗效,对1996年12月至1999年7月间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有47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率97.9%,在74支病变血管中共植入支架83个(Multilink支架49个,AVE支架34个)。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2支病变血管在球囊预扩张时血管夹层形成。随访3~34月,术后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死亡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心绞痛复发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余患者无胸痛发作。上述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 19例冠心病患者被植入支架共20枚,其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31~70岁,急性心肌梗塞12例,陈阳性心肌梗塞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结果 全部支架植入成功。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安全有效的冠心病临床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潘国洲 《广西医学》2010,32(9):1053-1054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 28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符合冠脉支架植入标准294例,行右侧股动脉入路冠脉支架植入术284例,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 280例患者均经右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率为100%。284例患者成功植入冠脉支架,每例患者置入支架1~5枚,术后无残余狭窄;10例患者因冠脉严重病变而放弃治疗。支架直径(3.1±0.6)mm,长度(19.2±9.0)mm。住院期间患者均无死亡、无需急性心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论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大约是10%~20%,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弥漫性病变或是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则ISR的发生率高达30%~60%,所以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主要有:①血管弹性回缩;②血管重建;③血管内皮增生。支架植入术可以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重建所引起的再狭窄的发生,但却加剧了血管内皮的增生。这是因为支架植入引起了血管损伤及排异反应,从而启动了血管壁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基础上 ,在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植入支架 ,解除动脉狭窄 ,改善心肌缺血 ,以达到治疗目的。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4月以来 ,对 5 2例患者共植入支架 6 0个 ,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 ,男 38例 ,女 14例。年龄 5 2岁~ 6 9岁 ,平均 6 0岁。合并有高血压者 5例 ,合并有糖尿病者 3例。 4 2例直接植入支架以预防再狭窄 ,10例为PTCA术后结果不满意植入支架。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