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名年龄35±6岁男性受试者作为对照组,6名年龄36±6岁练气功的男性受试者为练气功组。实验程序包括2d的准备期,7d的头低位-6°卧床(HDBR-6°)期和2d的恢复期。每天收集24h全尿,测定尿皮质醇(UCOR)和尿醛固酮(UALD);每两天采集耳血一次,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卧床前两组间UCOR和SOD没有显著差异,而HDBR-6°后对照组UCOR和SOD明显增加(P<0.01),练功组仅有增加的趋势,对照组和练功组相比在HDBR-6°期间差别显著(p<0.01)。这表明练气功组比对照组有较好的耐受HDBR-6°的应激能力,对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拟失重条件下与选择心算关联的脑电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研究模拟失重对脑功能状态的影响,在15名正常被试者中比较了头低位倾斜-10°(HDT,模拟失重)和头高位倾斜+20°(HUT,对照)条件下视觉选择心算的事件关联电位(ERPs),在每种体位的2h期间各进行5套测试。结果表明:靶和非靶闪光信号引起不同的正慢电位;靶信号的正慢电位时程和幅值显著长于和高于非靶信号,尤以后脑区为最;与HUT比较,在HDT条件下正慢电位的幅值降低,且在第4及第5套记录时更明显。提示模拟失重对高级脑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下体负压对抗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目的观察LBNP对21dHDT-6°卧床模拟失重所致立位耐力不良的对抗效果。方法12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进行21dHDT-6°卧床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体负压组,每组6人。与对照组不同,下体负压组在最后一周,每天进行1h、-4.0kPa的下体负压锻炼。结果卧床前,12名受试者顺利通过75°、20min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10d立位耐力检查时,对照组有5人、LBNP组有4人出现晕厥前或晕厥症状,两组平均耐受时间均低于卧床前(P<0.05);第21d时,对照组有5人未通过,平均耐受时间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而LBNP组有1人未通过,平均耐受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显著降低。下体负压能够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导致的立位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模拟失重后-Gx作用下兔血循环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证实失重后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下降是否与失重引起的血循环系统的紊乱有关,观察了27只白兔在头低位-20°倾斜前后,-4Gx作用下的超重耐力、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模拟失重兔的-4Gx超重耐力明显下降,并出现了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微循环的改变表现为微血管管径增加、流速减慢、流量增加、红细胞聚集和血球血浆分离。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为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增高。所以,模拟失重所引起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有可能是造成超重耐力下降的主要起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模拟失重、低氧、气功及其复合作用对人体脂质过氧化及循环内皮细胞含量(CEC)的影响,受试者为15名19~21岁男性健康青年,分为单纯卧床组(WC)、卧床+低氧组(WH)和卧床+气功组(WQ)进行了17d的头低位-6°卧床实验。结果显示:(1)WC组随卧床模拟失重时间延长,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与WC组相比,WH组卧床17d的血SOD活性增加,WQ组卧床7d的血SOD活性降低,而WH和WQ组的MDA无显著变化。表明时失重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低氧、气功在卧床时对机体的SOD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2)WC组在卧床7d时CEC含量显著下降,在17d时恢复正常,表明机体在卧床条件下血CEC含量有一定的变化。提示:低氧对卧床机体的血CEC含量无明显影响,而气功使卧床7d的血CEC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建立3周头低位倾斜(HDT)-6°人体实验模型,观察卧床模拟失重期间脑血流变化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方法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21天HDT-6°卧床试验。受试者年龄23.8±6.1岁。HDT前、HDT第10天及卧床结束时进行了3次立位耐力检查。HDT前、HDT第3天、第10天、第21天用KYENG-Ⅰ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脑血流量。结果卧床第10天和卧床结束时,受试者立位耐力平均立位时间比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卧床期间,左右侧大脑血流主峰高度和Ⅰ相面积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卧床第3天和第21天的左侧大脑阻力指数较卧床前显著增高(P<0.05),卧床第10天、第21天的左侧大脑血液流入时间较卧床前显著延长(P<0.05),卧床期间左侧大脑血液流入速度比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卧床期间受试者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左侧主峰高度、左侧大脑血液流入速度均和立位耐力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21天头低位卧床使立位耐力显著降低;HDT卧床期间,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可能是导致立位耐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6°卧床对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短时间-6°卧床模拟失重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到多克隆刺激剂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刺激后增殖能力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卧床模拟失重2d后T淋巴细胞受到PHA刺激后增殖明显下降;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活性呈下降趋势;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receptir,IL-2R)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8.
以头低位(-6°)卧床模拟失重,共21d。5名男性经过95d气功训练的男性为气功组,另外5名男性为对照组,年龄为19-21岁,卧床期间,气功组每天进行3次气功训练,每次约50min。在卧床前中后期测量心输出量,心率,心电,血压,体重,小腿周径,脉图,神经传导速度,血中的SOD,Ca^2+和立位耐力,中医综合检查,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卧床中气功组件重和小腿周径下降得少,主观感觉和客观体征明显轻,  相似文献   

9.
重力应激正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重力应激下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方法,观察了10人+65°头高位倾斜与8人-6.67kPa下体负压作用下,以及15人16d-6°头低位卧床期间BRS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头低位(-6°)卧床模拟失重,共21d。5名男性经过95d气功训练的分比为气功组,另外5名男性为对照组。年龄为19~21岁。卧床期间,气功组每天进行3次气功训练,每次约50min。在卧床前中后期测量心输出量、心率、心电、血压、体重、小腿周径、脉图、神经传导速度、血中的SOD、Ca ̄(2+)和立位耐力、中医综合检查。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卧床中气功组体重和小腿周径下降得少、主观感觉和客观体征明显轻、心输出量减少得少、脉压差明显高。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体内超氧化物产生少、钙丢失较慢,说明气功锻炼使气功组对模拟失重的对抗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