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50耳,对照组40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χ2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分别采取鼓膜治疗仪加鼻负压置换加药物、中耳穿刺注药综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8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不同症状的患儿应采用不同方法,分别施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进行分析,应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加咽鼓管吹张、部分需要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用内镜常规加用鼓气耳镜常规检查鼓膜,可以准确发现鼓室积液,并应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加咽鼓管吹张,对伴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全麻下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结果 2008~2010年3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取得了安全、快速、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较好,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239-241
目的研究T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T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对照组实施哑铃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T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其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低,具有可观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常见,儿童发病率尤高,也是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为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我科对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施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激光打也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3例(65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52-953
目的:分析耳内窥镜下微波鼓膜造孔和穿刺冲洗在儿童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行鼓膜穿刺冲洗治疗,观察组行耳内窥镜下微波鼓膜造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有效率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在耳内窥镜下行微波鼓膜造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操作方便、视野清晰、定位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年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鼓膜穿刺后进行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疗法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评价疗效。结果对接受鼓膜穿刺后进行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疗法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治疗后对其随访6个月1年,治疗效果:治愈68例(75.6%),显效9例(10.0%),有效8例(8.9%),无效5例(5.6%),治疗总有效率为94.4%。90例患者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平均治疗5次,其中24例患者治疗一次后即痊愈。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身体不适等不良反应,未出现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其他病变。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中耳疾病,儿童多见.大约80%儿童都患过分泌性中耳炎,多数在6个月~4岁时发病,常引起小儿听力下降、语言发育迟缓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因此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对2007年5月-2010年3月所治疗的5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安冉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418-419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40例(214)耳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行纤维鼻咽喉镜等检查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行鼓膜置管术等综合治疗。结果140例(214)耳SOM患儿中,治愈116例,好转15例,无效9例,治愈率82.9%。结论针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因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隘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鼓膜切开置管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60例患者,均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法加以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者58例,治愈率是96.67%。均没有出现显著性不良反应。结论鼓膜切开置管方法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满意成效,并且没有显著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腺样体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重要发病环节之一,腺样体切除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常用方法.为分析腺样体肥大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致病作用以及腺样体切除术在该病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回顾了我院1995~2002年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旨在对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我科用鼻内窥镜辅助治疗的71例(118耳)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完成治疗后3个月、半年两次随访,其中治愈或好转107耳,总有效率90.68%,无效11耳(9.32%).结论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治疗中显示很大的应用价值,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观察组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及中耳积液时间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整体效果较好,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转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4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者,行腺样体切除,观察临床预后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者行腺样体切除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鼻内镜下腺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这6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在手术后的8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60例患者的听力均基本恢复至患病前水平,鼓膜完好,未见明显穿孔,无复发,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时,应用鼻镜内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并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摘除术联合鼓室灌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因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在鼻内镜下用电动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鼓室灌注观察其疗效。结果 81例患儿72例治愈,好转5例,总有效率95.06%。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鼓室灌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桉柠蒎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针对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施予常规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施予桉柠蒎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患者的63.33%高(χ2=5.96,P <0.05);治疗实施后,实验组患者的气骨导差值较对照组患者的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桉柠蒎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中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婴幼儿高发疾病,其主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继发鼻腔内感染,引发腺样体暴发炎症反应,大量炎症细胞聚集阻塞咽鼓管,导致疾病发生~([1,2])。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疗法,但是临床疗效不理想,尚有待提升临床疗效~([2])。布地奈德混悬液是雾化吸入治疗的常用治疗药物,可有效控制鼻咽部炎症反应,具有辅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为进一步探明该疗法的具体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结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各55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听力水平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在鼓室压、语言频率气导听力、气骨导差等方面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值均<0.05);试验组治疗有效52例(94.5%),高于对照组的45例(81.8%)。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可靠,能够改善临床疗效和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阈等指标,改善患者的听力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二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二次复发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穿刺术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较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