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智武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1)
黄×,男,56岁,干部。86年10月5日初诊。自述抗美援朝时因环境艰苦,长年未进蔬菜,口腔溃疡初发,多次就诊不效,后病情继续发展,经确诊为“顽固性口腔溃疡”,曾用抗菌素及激素治疗而收小效。十余年来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近日因外伤(右膑骨骨折)后发现口腔溃疡加重而就诊。 诊见:口腔粘膜及舌上满口溃疡点,外圈发白,中央色黄,未破溃者有脓液,大如黄 相似文献
2.
宋艾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5):50
田某 ,女 ,33岁 ,2 0 0 1年 3月 16日初诊。患者腹泻 2月余。 2个月前始出现腹泻 ,呈水样便 ,日 3~ 5次 ,伴腹痛 ,发烧 (T 37.8~ 38℃ ,咳嗽 ,少痰 ,咽痛。先后静滴哌拉西林纳、青霉素、病毒唑、庆大霉素等药 ,共治疗 2 4d ,咳嗽、咽痛愈 ,但仍腹泻不止。化验检查 :大便常规 (- ) ,血常规 (- )。经口服吡哌酸等药 ,效果不显。现患者腹泻 ,呈水样便 ,每日 3~ 4次 ,便前腹痛 ,便后痛减 ,胃脘胀满 ,泛酸 ,食欲不振 ,尿急 ,尿频 ,无尿痛 ,自觉身热、手足热 ,腹部畏寒 ,热敷之则舒 (身热、手足热亦减 ) ,全身极度疲劳感 ,眠可。查体 :T 37.… 相似文献
3.
4.
潘苏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6):490-491
口腔溃疡是泛指口腔内颊、腭、齿龈、唇、舌等黏膜发生点片状溃疡性损害的病变.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创伤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结核性溃疡、放化疗后发生的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塞氏综合征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口腔溃疡.隶属中医"口疮"、"口疡"、"口糜"等范畴.口腔溃疡的发生不外乎心火灼伤、脾胃虚损、肝气郁滞、湿热壅阻、阴虚血瘀等因素所致.兹举验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某,男,21岁,学生。自2000年始,每遇紧张、受凉后出现呃逆,每次发病持续时间约1h,每日反复发作5~6次,经654—2口服、热疗等治疗可缓解。2005年呃逆发作,持续数日,昼夜不停,严重时自觉呼吸困难,舌体僵硬,言语困难,急诊肌肉注射654—2、安定等药后方缓解。此次发作正值学校期末考试,行前次治疗效果不显著,呃逆已持续4日,昼夜不停,夜间为甚,影响饮食、学习和睡眠。 相似文献
6.
丁仁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5)
1案例葛某,男,67岁,安徽省蒙城县人,1996年3月30日诊。主诉:频繁咳逆2年余。病史:2年前,患者在天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发咳逆,喉中咯咯作响,似咳非咳,似呢非呢,痛苦不堪,且随时间推移病情日渐加重,除睡觉时咯声停止外,其余时间一直不止,进食、说话也受影响,情绪激动时症情加重。曾到蚌埠医学院附院、河南郑州省立医院等省内、外各地医院就诊,服过多种西药(药名不详)及数十剂中药,但未见效,遂于1995年11月求治于江苏省人民医院五官科,因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而转诊于针灸科。诊见:面青带黄,表情痛苦,呼吸促迫,喉中咯咯… 相似文献
7.
例1:张××,女,52岁,1983年6月21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晨起乘雾露耕作于田间,嗣后全身丘疹,时隐时现,瘙痒甚剧。经用抗过敏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住院治疗1个月,罔效。遂邀中医会诊。症见:表情痛苦,烦躁不宁,丘疹遍及全身,色微红,终日不退,小者如豆粒,大者如手掌,或融合成片,瘙痒难忍伴心悸,失眠,眩晕,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8.
潘嘉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4)
案1:姚某,男,28岁,干部,南京市人。初诊日期1984年3月25日.病起于一年前,因精神不愉快而失眠,近四个月来夜不能寐,胸闷心烦,周身不适,似痛非痛,似痒非痒,坐卧不安,痛苦异常。叠用中西药未效.舌苔薄黄、脉弦数.治以疏肝解郁,清心安神.处方:柴胡10g,川郁金10g,云茯神15g,丹皮10g 生山栀10g,生龙牡各51g,生白芍10g,陈胆星10g,九节菖10g,竹茹10g,浮小麦10g,甘草15g。 相似文献
10.
11.
12.
谢瑞盈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8,(2)
谢某,男,1岁半。1983年3月24日初诊。患儿于2月上旬患麻疹,痊愈10天后某晚7时左右,在玩耍中突然神志昏迷,抽搐,口吐白色涎沫,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热,约5分钟后,抽搐停止,发热渐减,余症亦相继消失。至深夜1点左右又发作,诸症如前,翌日饮食起居皆如常人,此后每至晚上7点和凌晨1点病作,已半月余,遍尝中西药无效。余诊时,患儿面色微黄,略显疲乏,神识不乱,玩耍自如,脘腹胀满,按之濡软,口渴引饮,大使稍硬,臭秽难闻,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薄白,中央微黄,指纹青紫、浮沉适中而至命关。按此,应为中阳不足,阳气被郁,热邪深伏,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之厥证。治宜泻其热而复其阳。处方:大黄3g(捣碎),黄连3g(捣碎),干姜2g(捣),炙甘草2g(捣),用水1碗,煎服, 相似文献
13.
徐清波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Z1)
秦某某 ,女 ,36岁 ,1 998年 1 0月 1 2日初诊。自诉左乳房下可扪及一条索状硬块 2个月 ,左下腹灼热隐痛半年余。追问病史 ,婚后 7a未孕 ,月经不规则 ,年初在个体诊所行输卵管通水术 ,术后一直感左下腹隐痛不适 ,当时未引起重视 ,之后曾多次妇科就诊考虑“附件炎”而先后经西药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及灭滴灵静点抗炎 ,疼痛每可缓解 ,但反复不愈。近 2个月来左乳房下可扪及一条索状硬块 (似筷子一根 )长约 1 0cm ,突出皮肤 ,无明显触痛 ,无灼热感。起病以来亦无明显发热恶寒 ,纳食一般 ,大、小便均正常 ,舌淡、边有齿印 ,苔薄白 ,脉细滑… 相似文献
14.
15.
顽固性湿疹案:患者,女,4岁,1997年6月5日就诊.生后四个月患湿疹,时好时坏,近半年来病情加重,奇痒,夜间哭闹不安,无奈,求治中医.查体:周身皮肤起白屑,粗糙、结痂,面部两颊及肘,膝关节皮屑增厚,伴有皲裂,弥烂成片,并有黄色渗出,舌质红、舌体胖、舌苔白、微腻,脉沉数,诊为湿疹(属血热湿盛型).治以清热凉血,除湿止痒.内服,水牛角15g,茜草10g,紫草10g,萆薢10g,土茯苓15g,马齿苋15g,白鲜皮15g,生地10g,蛇床子10g,地肤子5g水煎服;外用,苦参30g,黄柏20g,鹤虱20g,蛇床子50g水煎薰洗患处,内服,外用每日各1剂,连服4剂.二诊,用药后皮肤糜烂,渗出减少,瘙痒减轻,内服药中,加入苡米仁15g,苍术5g,外用药同前,又进6剂.三诊,疹退,皮屑脱落,瘙痒明显改善,照前方,又服7剂,诸症皆愈,2年后随访,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6.
邹广伟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2)
中风治验1则邹广伟郑州市侨光医院(450045)主题词中风(中医),/中医药疗法,医案霍某,女,52岁,工人,1993年2月1日初诊,患者右下肢活动不便,软弱无力,纳差(每日吃2~3两饭),夜寐差,伴头晕,头痛,口不渴,二便自调,舌质淡红而暗,苔薄白... 相似文献
17.
18.
谢惠长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4)
谢某,男,34岁,1986年8月15日初诊。患者12年前开始出现鼻衄,多在气候干燥或进食辛温食物后发生。在某地医院五官科诊断为“鼻中膈歪曲,右侧李氏区重度糜烂”,长期服用中西药物,采用玻棒烧灼 相似文献
19.
曹路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2):41-42
顽固性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脏腑不安所引起的症候 ,表现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典型特征。失眠的证情不一 ,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则彻夜不寐。《灵枢·邪客》篇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 ,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 ,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 ,阳气盛则阳陷 ,不得入于阴 ,阴虚故目不瞑。”由此可知 ,五脏六腑之病皆会致失眠 ,无论涉及何脏何腑 ,总由阴阳失调 ,阳不得入阴之故。尽管失眠症会涉及所有脏腑 ,但其以心、肝、肾三脏最为相关。在此笔者择举 3例辨证施治的体会以求教于同道。例一 :陈某某 ,女… 相似文献
20.
谢会长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5):1408-1408
鼻衄即鼻中出血,是血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顽固性鼻衄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为其特征。由于其发病缓,病程长,发作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曾以大补元煎治愈1例顽固性鼻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