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会镇  王安  黄洪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64-2064
目的总结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9例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巨大结石2例,多发性结石7例,2例术中才发现肿瘤被结石粘连遮盖。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行输尿管膀胱种植加双髂内动脉结扎术,1例行膀胱全切术。尚有2例存活。结论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董国勤  姚德鸿 《上海医学》1998,21(7):379-380
目的: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较为少见,对其病因、诊断与治疗作一总结。方法:对6例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分别从术前诊断、术中发现及预后情况作一分析。结果:本文中有2例患者分别作膀胱部分膀胱切除和全膀胱切除术,至今尚存活,其余4例均死于恶性肿瘤。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部的预后较差,因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为该病时病情已恶化。术前放疗可能会减少盆腔转移,但化疗无效。结论: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0例患者行膀胱全切术2例,分别存活18、29个月。膀胱部分切除8例,其中3例术后1年内出现膀胱内复发,1例失访,本组患者生存时间6~69个月,平均生存17.2个月,1例患者生存5年以上。结论膀胱鳞癌在诊断时临床分期较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孟鳞状细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肾盂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1男,68岁,血尿1月入院,CT检查示右肾盂及输尿管下段占位,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病例2男,60岁,左腰部及左下腹痛1月外院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输尿管下段肿物,活检示鳞状细胞癌,转我院手术.术中见左肾下极肿物伴结肠侵犯,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膀胱袖套状切除左半结肠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术.2例患者术后均未行放化疗.结果 病理报告病例I肾盂及输尿管均为中分化鳞癌,侵及肾盂a膜下层及输尿管浅肌层.病例2肾孟中分化鳞癌,结肠受侵,输尿管下段低分化鳞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肾盂鳞状细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术后短期内易复发转移,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5.
施文振  许恩赐 《海南医学》2009,20(12):106-108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来我院11例膀胱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诊断及各种治疗方法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发现此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膀胱刺激征为主,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上以膀胱全切及部分切除术为主,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4.6%、18.2%及9.1%,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密切联系。结论(1)膀胱鳞癌症状无特异性,目前对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仍很困难,仍需依靠膀胱镜下取活检病理确诊,但不能忽视其他诊断方法的应用。(2)膀胱鳞状细胞癌浸润性极强、生长迅速、转移早,选择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适当放疗和化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对198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1例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中2例未手术治疗,存活4~6个月。另有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38个月正在随访中,1例存活10年,2例术后5个月内病死,4例术后11~13个月病死,1例术后22个月病死。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癌手术治疗的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和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后2周开始行羟基喜树碱2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10—15次,并辅助应用ATV—MDV肿瘤疫苗1ml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共8—16次,随访5—13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癌可视为输尿管癌的一个特殊类型。经典的术式为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对低期低级的输尿管肿瘤可以局部切除,并且治疗效果大致相同,尤为适合对侧肾脏有病变的患者。经输尿管镜电灼,电切及激光等腔内径创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上尿路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趋完善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孔德宝  孙建忠 《中原医刊》2007,34(23):68-68
膀胱鳞状细胞癌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约占膀胱癌的3%-6.7%。我院1991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膀胱鳞状细胞癌患者6例,占同期膀胱恶生肿瘤的3.4%(6/175)。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膀胱鳞状上皮细胞癌(SCC)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和TURBT术2例3年内均复发;根治膀胱全切术5例,3年内无复发者2例;1例未手术。全组病例生存5年以上者1例。结论:膀胱SCC浸润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术前放疗后行根治膀胱全切术,效果优于单纯膀胱全切术或部分切除术。对于膀胱巨大结石、多发结石均应术中冰冻排除SCC。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于2年前因膀胱憩室癌在外院手术治疗,术中将肿瘤切除,未行憩室切除.此次以间断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2 d入院.膀胱镜检查示:膀胱憩室癌术后复发.在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左输尿管口外上方3 cm处有一憩室,憩室口直径约4 cm,深约10 cm,憩室口边缘有一菜花样肿物,约2.5 cm×2.5 cm×3.0 cm,浸润性生长.憩室底部亦见一肿瘤,约3 cm×3 cm× 3 cm,宽基,易碎,较脆,触之易出血.距憩室口肿瘤2 cm连同憩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膀胱憩室口移行细胞癌Ⅲ级,膀胱憩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Ⅲ级.术后羟基喜树碱行膀胱灌注治疗,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1.
回肠膀胱内移行上皮细胞癌少见。据所掌握资料,国外报告8例,国内尚无报道。现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就有关问题作简要讨论。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9岁,因肉眼血尿5个月于1980年8月以膀胱肿瘤在我科行单纯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诊断:多发性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Ⅱ级,侵及前列腺。1987年6月再次出现血尿。同年12月入院检查,大剂量IVP左肾不显影;左肾盂穿刺造影示左肾、输尿管积水、输尿管入回肠膀胱处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我院自1960~1981年期间353例膀胱癌病例中作全膀胱切除者共116例,占32.9%,经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移行上皮细胞癌108例,腺癌5例,鳞状上皮细胞癌3例。肿瘤为单个者共39例。膀胱全切除后作尿流改道术包括;腹膜外回肠膀胱术76例;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15例;Remide手术2例;输尿管皮肤造痿3例。膀胱切除后用乙结肠扩大膀胱14例和迥肠扩大膀胱者1例;本组手术死亡率占12%,五年生存率为34.4%。  相似文献   

13.
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后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很多[1] ,主要可分为 3类 :①正位排尿的新膀胱术 (代膀胱术 ) ,如正位回肠新膀胱术 ;②不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输尿管腹壁造口、Bricker膀胱术 ;③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1991-2 0 0 2年我们对本院 43例患者分别施行了输尿管腹壁造口、Bricker膀胱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正位回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43例 ,男性 3 8例 ,女性 5例 ,年龄 62~ 78岁 ,平均61 1岁。 43例均为膀胱癌患者 ,参照手术学均有全膀胱切除手术适应证。其中移行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10例,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患者34例的症状、生化指标、肿瘤形态、预后等情况.结果 10例膀胱鳞癌患者与34例浸润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首发症状为血尿、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病程中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病程中是否出现贫血、尿中白细胞是否明显增多、肿瘤形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尿程度、肿瘤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一年内死亡率及一年后存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鳞状细胞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告1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术后病例理告为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5个月肿瘤腹腔广泛转移死亡.结论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且组织类型少见的膀胱肿瘤,进展快,局部浸润性生长,有早期扩散转移倾向,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尿路结石并鳞状细胞癌少见,特别是肾、输尿管结石并发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的泌尿系结石1518例(不含尿道结石),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结石并鳞癌的有8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院自1975年至1985年共施行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手术1518例次,并发鳞癌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990年6月至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混合癌占同期230例膀胱恶性肿瘤的6.9%,移行、腺细胞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以膀胱刺激症和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和部分切除为主,其1、3和5 a的生存率分别为81.3%、56.3%和12.5%.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前列腺包膜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原位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男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保留前列腺包膜,仅游离至膀胱颈下0.5cm,对其周围组织不作解剖游离,回肠膀胱原位与前列腺包膜无张力缝合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12例围手术期无漏尿和回肠膀胱坏死等并发症。术后白天均能自控排尿,2例夜间出现尿失禁。1例术后18个月死于肿瘤。余11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结论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原位吻合手术中保留前列腺包膜能够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中出血,并能有效保护阴部神经、血管和尿道外括约肌,提高术后自控排尿能力,改善术后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28例为原发患者,6例为肾盂肿瘤术后残端输尿管复发)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综合运用细胞学、影像学、输尿管镜检查,使患者获得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配合膀胱灌注药物,并长期随访。结果本组均单侧患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88%(30/34)。94%(32/34)为移行细胞癌,26例行根治切除术。1年存活率为94%(28/30)。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尿脱落细胞学及输尿管镜等检查可使输尿管癌获得确诊,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输尿管癌的有效方法。如何早期诊断和微创手术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