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目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危重新生儿占绝大部分。寻找简便易行的评估方法客观准确评估危重新生儿,对抢救新生儿生命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NCIS)评分与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cores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 perinatal extension versionⅡ,SNAPPEⅡ)评分对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08-01-2017-10-3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危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转归分为好转治愈组(包括病情好转和治愈的患儿,106例)和死亡组(包括放弃治疗出院死亡的患儿,23例)。采用SNAPPEII和NCIS评分对两组危重新生儿进行评估,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受试者ROC曲线,探讨两种评分的相关性及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效果。结果死亡组患儿NCIS评分为(69.653±8.714)分,低于好转治愈组的(86.624±8.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6,P<0.001;SNAPPE-Ⅱ评分为(28.573±4.115)分,高于好转治愈组的(17.921±3.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4,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危重新生儿的两种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401,P<0.001。以100-NCIS评分调整后,NCI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为0.886~0.974,P<0.001),NCIS评分76.5分作为预测危重新生儿的最佳界值,其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87.0%。SNAPP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948(95%CI为0.836~0.962,P<0.001),SNAPPE-Ⅱ评分23.5分作为预测危重新生儿的最佳界值,此时约登指数最高,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94.3%。结论 NCIS和SNAPPE-Ⅱ评分对危重新生儿的死亡风险均有预测作用,NCIS评分越低,SNAPPE-Ⅱ评分越高,危重新生儿的死亡风险越大,其中SNAPPE-Ⅱ预测死亡风险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转运稳定指数(transport risk index of physiologic stability,TRIPS)评分对早产儿危重度及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胎龄≤34周的早产儿1 176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危重组、非危重组、死亡放弃组和改善组,同时进行TRIPS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NCIS),分析二者相关性。绘制TRIPS评分预测早产儿危重度及死亡风险的ROC曲线。结果 TRIPS与NCIS评分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0.510);危重组TRIPS评分高于非危重组;死亡放弃组TRIPS评分高于改善组;TRIPS法评估早产儿危重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1,当切点值为12分时,敏感性为74.9%、特异性为51.2%、阳性预测值为64.5%,阴性预测值为62.9%;TRIPS法评估早产儿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当切点值值为17分时,敏感性为68.3%、特异性为74.6%、阳性预测值为32.7%,阴性预测值为92.9%。结论 TRIPS评分法对评估早产儿危重度、死亡风险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总体准确性不高,诊断效率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以期为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刑台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145例高危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aEEG检测结果并以改良aEEG评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对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患儿有无脑损伤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EEG评分、NCIS评分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并对改良aEEG评分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与NCI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法分析改良aEEG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145例患儿中79例诊断为脑损伤,66例无脑损伤。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患儿出生体重及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无脑损伤组(t=-3.149,-8.401,P<0.05)。脑损伤组患者改良aEEG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脑损伤组NCIS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显著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EEG评分、NSE、GFAP与NCI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18,-0.694,-0.583, P<0.05),BDNF与NCI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8,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EEG评分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cut-off值为9.18分,AUC为0.902(95%CI:0.845~0.959);NSE cut-off值为15.04 μg/L,AUC为0.885(95%CI:0.821~0.949);BDNF cut-off值为1.16 ng/ml,AUC为0.894(95%CI:0.834~0.954);GFAP cut-off值为4.61 ng/L,AUC为0.764(95%CI:0.666~0.862),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敏感度89.87%,特异度75.76%,P<0.05)。结论 高危新生儿脑损伤者改良aEEG评分、NSE、BDNF及GFAP水平可出现明显异常,且上述指标均与患儿病情程度显著相关,aEEG评分、NSE、BDNF及GFAP均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以期为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刑台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145例高危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aEEG检测结果并以改良aEEG评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对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患儿有无脑损伤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EEG评分、NCIS评分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并对改良aEEG评分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与NCI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法分析改良aEEG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145例患儿中79例诊断为脑损伤,66例无脑损伤。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患儿出生体重及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无脑损伤组(t=-3.149,-8.401,P<0.05)。脑损伤组患者改良aEEG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脑损伤组NCIS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显著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EEG评分、NSE、GFAP与NCI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18,-0.694,-0.583, P<0.05),BDNF与NCI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8,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EEG评分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cut-off值为9.18分,AUC为0.902(95%CI:0.845~0.959);NSE cut-off值为15.04 μg/L,AUC为0.885(95%CI:0.821~0.949);BDNF cut-off值为1.16 ng/ml,AUC为0.894(95%CI:0.834~0.954);GFAP cut-off值为4.61 ng/L,AUC为0.764(95%CI:0.666~0.862),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敏感度89.87%,特异度75.76%,P<0.05)。结论 高危新生儿脑损伤者改良aEEG评分、NSE、BDNF及GFAP水平可出现明显异常,且上述指标均与患儿病情程度显著相关,aEEG评分、NSE、BDNF及GFAP均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灌注指数(PI)监测新生儿循环的有效性,为新生儿循环监测寻找一种敏感、简便的方法。 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7月入住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新生儿,入院后进行新生儿危重病评分(NCIS),评分>90分为非危重,70~90分为危重,<70分为极危重。选择病情危重和极危重时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儿54例,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并同时监测PI、动脉血乳酸值、心率、SPO2和左室射血分数(EF)。 结果 1)PI与MAP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724,P<0.01),与血乳酸之间呈中度负相关(r=-0.688,P<0.01),与心率、SPO2、左室射血分数(EF)之间无相关性;2)PI与MAP之间ROC曲线分析示:截断点0.67,敏感性87.8%,特异性76.9%,AUC 0.872(P<0.01);3)PI与血乳酸之间ROC曲线分析示:截断点1.35,敏感性100.0%,特异性77.3%,AUC 0.931,P<0.01。 结论 PI是监测新生儿循环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对高海拔地区多发伤患者伤重度和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51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入院时MEWS分值,在完善各项检查后依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为轻伤组(16分)和重伤组(≥16分),根据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轻重伤患者和生存及死亡患者MEWS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MEWS,判断多发伤患者伤情和预后的准确性。结果轻伤组与重伤组MEWS分值分别为(2.63±2.00)和(6.5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多发伤伤重度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0.070,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初始MEWS分值分别为(4.84±2.07)和(9.38±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AUC为(0.834±0.069,P0.05)。结论 MEWS有助于对多发伤患者伤重度及死亡风险作出准确判断,MEWS4可作为重度多发伤的判断标准,MEWS9提示多发伤患者具有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草案)》对临床危重新生儿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满足《NCIS(草案)》中,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的581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这581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单项指标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以及NCIS评分≤90分的危重新生儿的NCIS检查项目扣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581例危重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445)及预后不良组(n=136)。对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选取相应因素进行危重新生儿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研究581危重新生儿中,男性多于女性(370∶211);发病日龄以出生1d内为主(72.3%,420/581);剖宫产分娩患儿多于经阴道分娩患儿(337∶244);54.7%(318/581)患儿合并至少一项高危因素;新生儿危重疾病构成中,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32.4%,188/581),新生儿肺炎(22.7%,132/581),新生儿窒息(15.8%,92/581)。(2)这581危重新生儿中,因单项指标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而被纳入危重新生儿者,共计455例(78.3%)。其中,以需进行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者、低血糖者最为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59.3%(270/455)、16.7%(76/455)及10.1%(46/455)。这581危重新生儿中,因NCIS评分≤90分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而被纳入危重新生儿者,共计558例(96.0%)。其NCIS检查项目中,扣分最多的项目前3位依次为pH值≤7.25或≥7.50(31.5%,176/558),呼吸频率≤25次/min或≥60次/min(18.1%,101/558),动脉血氧分压(Pa_(O_2))≤60 mmHg(1 mmHg=0.133kPa)(16.8%,94/558)。(3)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儿的性别、发病日龄、胎龄构成比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预后不良组患儿,预后良好组患儿的出生体重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剖宫产分娩率更高,极危重患儿(NCIS评分70分)比例更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及NCIS评分为危重新生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528,95%CI:1.178~5.426,P=0.017;OR=76.736,95%CI:27.279~215.858,P0.001;OR=106.697,95%CI:43.952~259.019,P0.001)。结论《NCIS(草案)》中的单项指标及NCIS检查项目扣分情况,可准确、有效地反映新生儿病变状态。应用此方法可指导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及预后判断,有助于建立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诊机制,开设急救通道,从而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层流洁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实施床旁手术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军队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9月—2020年10月NICU住院并进行床旁动脉导管扎闭术(PDA)及腹部探查术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在NICU行床旁手术者列为NICU组,转入手术室进行手术者列为手术室(OR)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术后体温、切口感染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共计纳入258例新生儿,其中NICU组166例,OR组92例。NICU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时体质量、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均低于OR组;NICU组新生儿术前应用呼吸机通气比例高于O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CU组与OR组新生儿术中抽检空气培养微生物菌落数、术前体温、PDA与剖腹探查术的构成比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手术后OR组新生儿平均体温低于NIC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流洁净NICU早产儿行床旁PDA和腹部手术临床可行,且床旁手术更有利于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对层流洁净病房进行日常规范化维护,可以有效保障危重早产儿床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代谢综合征(MS)评分与Framingham 10年发病风险评分(FRS)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能力.方法 参照FRS评分模式,对MS组分分层赋值,建立MS评分.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防治队列研究"中随访时间满5年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MS评分与FRS对CVD的预测能力.结果 MS组分评分后预测CVD的能力显著提高[MS评分/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0.65,P<0.05,灵敏度:80.5%/74.4%];单个调整MS和FRS的组分,结果显示仅去除年龄后,FRS预测CVD发病危险的AUC明显下降,为0.65(P<0.05);MS评分加入年龄后AUC达到0.78,灵敏度为90.2%;相同暴露条件下,包含了年龄的MS评分与CVD的联系均大于相应FRS组.结论 加入年龄因素的MS评分预测CVD的能力达到FRS相同水平,是实用的预测CVD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入院时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IPS)在早产儿病情危重度及其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130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时进行TRIPS评分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采用Peason相关性分析,分析2种评分法的相关性,再以NCIS判定的早产儿病情危重度为标准,绘制TRIPS评分评估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获取TRIPS评分判定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最佳临界值,并据此将早产儿分为非危重组(TRIPS评分<最佳临界值)和危重组(TRIPS评分>最佳临界值)2组。采用成组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早产儿早产相关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等计量及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研究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IPS评分与NCIS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421,P<0.001)。②TRIPS评分评估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ROC曲线显示,TRIPS评分判定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最佳临界值为13.5分,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21 (95%CI:0.634~0.807),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52.6%。③根据TRIPS评分最佳临界值的分组结果,非危重组早产儿为76例,危重组为54例。④危重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颅内出血发生率(37.0%、40.7%),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15.8%、15.8%),其转出NICU时体重及好转出院率[(2 025±533) g,72.2%],均显著低于非危重组[(2 192±267) g,96.1%],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81,P=0.006;χ2=10.176,P=0.001;t=-2.351,P=0.020;χ2=15.441,P<0.001)。2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院内感染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入院时进行TRIPS评分,可用于早产儿病情危重度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入院时的PCT、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 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差异,并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的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对判断脓毒症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为(15.37±7.16)ng/L、CRP为(39.82±11.75)mg/L、WBC为(15.8±3.17)×109/L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的PCT:(0.84±0.72)ng/L、CRP:(1.96±1.35)mg/L、WBC:(9.4±2.1)×109/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8、20.28、11.75,均P<0.05)。非危重患儿有36例、危重患儿33例、极度危重患儿29例,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的组间比较结果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F值分别为14.09、14.18、10.05、7.88,均P<0.05),并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均P<0.05)。 PCT≥14.86μg/L组患儿43例中有21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48.84%,显著高于<14.86μg/L组的14.55%,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均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CT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大于0.800。结论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患儿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时与患儿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CT作为一种对脓毒血症患儿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危重症儿童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0年STRONG kids评分标准对326例危重症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通过体格测量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结果 326例病人均完成STRONG kids筛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51.53%(168例)和23.01%(75例),消化系统疾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其他系统疾病(P<0.05);病例组患儿按危重症评分水平分为三组:极危重组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 危重症儿童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可采用STRONG kids评分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尽早予以合理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3.
樊省廉  何勤  王鹰 《现代保健》2014,(12):44-46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对危重儿病危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进行评分,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收入本院儿科病房的225例患儿,将其分为非危重组(评分〉81分)80例、危重组(评分71-81分)80例、极危重组(评分〈71分)65例,分别于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并用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诊断标准评价系统器官功能,分析血清胆碱酯酶、PCIS评分、MSO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极危重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危重组,危重组明显低于非危重组,不同PCIS评分组间的血清胆碱酯酶、MSOF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PCIS评分越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病例评分越低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越明显,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越高及病死率越高,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可作为评判危重儿病危程度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为40例胃肠功能障碍足月新生儿,按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分为早、中、晚期三组,分别为12、19、9例。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并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同期纳入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并评价胃肠功能障碍与危重病例评分的关系。结果早期组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与晚期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病例评分越低,胃肠功能障碍程度越重。结论胃肠功能障碍的程度越重,凝血功能紊乱程度越重,危重病例评分越低。提示一旦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应提高警惕,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做好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立即进行PCIS,根据PCIS分为极危重组(23例)、危重组(32例)、非危重组(22例),以患儿住院28 d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55例),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比较各组间的乳酸监测指标、PCIS,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极危重组入PICU时血乳酸[(5.28±3.69)mmol/L]、乳酸峰值[(8.54±4.32) mmol/L]明显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P<0.05),而PCIS[ (65.79±2.34)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死亡组PCIS低于存活组(P<0.05),而入PICU时血乳酸水平和乳酸峰值高于存活组(P<0.05或<0.01);PCIS与血乳酸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升高的危重症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PCIS与血乳酸水平存在明显负相关,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是反映危重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儿转归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曾留置中央导管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随机种子为20180708),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危险因素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β值赋予各危险因素相应的分值,建立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依据建立的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对验证组病例进行评分,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利用R软件构建决策曲线。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次住院手术次数≥3次、住ICU日数≥2 d、中心静脉置管日数≥7 d、使用抗菌药物等是老年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模型中相应的分值分别为3、4、4、9分,得分13~17分为高风险人群;评分模型在建模组数据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依据验证组患者风险得分情况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0。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0.01~0.05区间内风险评分模型的净获益较高。结论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和应用价值,可用于老年患者CLABSI的易感高危人群识别,做到早期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