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瑞霞 《光明中医》2011,26(11):2331-2331
肠痈是肠内发生痈肿的腹部疾病,临床以右下腹固定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伴恶心、呕吐、发热。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中医认为,肠痈之为病,原因颇多,  相似文献   

2.
肠痈按疼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大肠痈和小肠痈,痛处接近右下腹天枢穴者称大肠痈,在关元穴附近者称小肠痈。临床以大肠痈为常见。类似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盆腔脓肿等疾病。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治疗肠痈疗效较好,举例如下。1气滞血瘀型孙某,男,30岁,2003年9月7  相似文献   

3.
4.
肠痈是肠内发生痈肿的急性腹部外科疾患。患者常因腹痛而急诊入院。临床上应在辨证施治的同时采用正确的中医护理方法。2001-01~2003-12辨证护理120例肠痈的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痈是肠内发生痈肿的腹部外科疾患,患者常因右下腹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伴恶心、呕吐、发热等而急诊入院。我院外科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59例肠痈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男,4岁,住院号783268.发热4天,腹痛一天余,于1978年9月23日入院.入院时印象为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经红、氯霉素等保守治疗2天,腹腔脓液从直肠穿破,大便每日7次,腹胀减轻.体温仍波动于38℃左右.右下腹仍感疼痛拒按.入院后9天,腹痛未改善,体温逐步上升,直肠刺激症状明显,大便不易解出.血检:白细胞18700/立方毫米,中性88%,淋巴12%.考虑盆腔脓肿.第10天,右下腹压痛减轻,右上腹压痛明显.肝在肋下5厘米,局部皮肤有凹陷浮肿.超声波探查:肝肋下4~5厘米,腋中线肋下见液平2.5~3厘米.提示肝脓肿,脓肿位于肝右叶前侧.腹部透视:结肠与小肠普遍积气,肝右叶增大.  相似文献   

7.
慢性肠痈多由急性肠痈失治或误治迁延而成,常呈现正虚邪实之临床特点。治疗时除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止痛外,尤宜扶助患者正气,顾护津液。为此,笔者选用苦寒清热与甘寒养阴之品,组成“消痈导火汤”(虎杖、生地、玄参、泽泻、车前子、冬瓜仁),治疗慢性肠痈患者多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择病例两则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8.
肠痈治验     
肠痈治验陈和平陈××,男,62岁,学舍管理员。1993年8月30日诊。腹痛腹胀伴恶寒发热16小时。昨晚食不洁食物,夜半突发腹胀不舒,脐周疼痛。伴恶寒,发热(体温未测),恶心,烦躁不安,辗转难眠。至今日午后,前症加重,觉腹胀欲裂,故来诊治。刻下脐腹疼痛...  相似文献   

9.
肠痈治验     
卢××,男,16岁。1988年8月日诊。突然腹部剧痛,拒按,发热(38.8℃),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口苦口干,纳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全下腹部有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白细胞18×10~9/L,中性0.8。诊为肠痈(瘀滞型)。治宜清热解毒泻下,活血祛瘀散结。方药:大黄12克,番泻叶3克,枳实、厚朴、桃仁、丹皮各10克,薏苡仁、瓜仁各20克,木香8克,银花15克。  相似文献   

10.
肠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一。多发于青年和中年,男性多于女性。早在公元200年,汉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总结了汉以前治疗肠痈的经验,制定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他提出的用大黄牡丹皮汤等方剂治疗肠痈,至今仍是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方剂。至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对肠痈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在肠痈候中载:“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营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化而为脓。其病之状,小腹肿而强,抑之即痛,  相似文献   

11.
肠痈治验     
患者刘××,女,44岁,农妇。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日,因右下腹疼痛五天而入院。初感上腹部不适,继之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伴有胀感:县医院诊为“阑尾炎”。嘱其用青、链霉素注射。中医诊治后带回大黄牡丹皮汤加减4剂,与西药并用四天,未效。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情.急病容.表  相似文献   

12.
肠痈三则     
<正> 一、赵某,女,61岁。1972年5月29日初诊。右下腹痛已四天。前两天伴发烧,呕吐,纳差,口干。大便正常,小便色黄。检查:右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隐约可触到肿块。验血:白细胞15600。舌质红,苔边白、中微黄,脉象细数。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中医辨证病属湿热积滞,肠络不通。治宜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赤芍9克,丹皮9克,桃仁9克,丹参12克,元胡12克,生火黄4.5克。3剂。6月2日二诊:药后腹痛消失,纳增,唯觉下腹作胀。淤滞已行,毒邪渐解,仍有气滞未除。上方加减续进,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赤芍9克,丹皮9克,乌药9克,青陈皮各9克,枳壳9克。3剂。6月10日三诊:腹胀消失,食欲增加,  相似文献   

13.
肠痈治验     
邱××,男,35岁。1980年8月28日初诊。患者两年前曾患“急性阑尾炎”经住××县医院保守治疗缓解。八天前,始觉右下腹灼热、疼痛,阵发性加剧;大便秘结、小便短店;寒热时作。刻诊:烦躁不安,右下腹肌紧张、有反跳痛,可扪及7×7厘米~2肿块。舌  相似文献   

14.
肠痈治验     
宋××,男,26岁。1981年4月23日诊。九天前出现脘腹闷痛,持续两天后,下移至右少腹,胀痛拒按,微有恶寒发热,饮食锐减,体倦乏力,口微臭,大便不爽,肌肤灼热,  相似文献   

15.
肺痈与肠痈     
肺痈与肠痈的证治,早在东汉《金匮要略》上就有专篇详述,今天,我们运用这些有效的经方,仍然在临床上解决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要动手术的病例。笔者择录两案,以供同道参考。一、右肺上中8×9cm脓疡熊××,男,29岁,矿工,以高烧41℃,咳铁锈色血痰已五日入院。住院日期76年9月23日,住院号5186,同时伴有咳嗽,胸痛,出汗,头晕。血检白血球16400,中性82%。X线拍片,片号13634。胸片后前位报告右中上肺野有一8×9cm大小的类圆形,外缘与侧胸壁相连,内缘、边缘锐利,病灶密度均一,其上界有一6cm长的液平面,两下野肺纹理增多。胸片侧位报告病灶位于右肺上叶的后  相似文献   

16.
肠痈治验     
杨××,男,7岁。83年10月25日诊。两天前发生腹痛,在当地医疗站诊治,用“阿托品、驱蛔灵”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次日中午时腹痛又作,呕吐二次,伴有发热,下午急入我院。症见:腹痛剧烈,大便三发日未行,食呆腹胀,时而呕吐,发热溺黄。体温39.5℃,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右下腹肌紧张,麦氏点压病阳性,肠鸣音亢进。血检:白细胞  相似文献   

17.
肠痈可以说等于急性阑尾炎。虽然从定义上说,肠痈包括大、小肠的痈肿,但肠痈之好发部位为阑尾部,因为那是一条盲管,容易阻塞成病,旧称盲肠炎。中医还有缩脚肠痈之名,就更加与阑尾炎相吻合了。在学医时期,虽已读过《金匮要略》,但真正会治肠痈,是在读了上海伤寒名家曹颖甫  相似文献   

18.
肠痈治验     
笔者自1967年以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慢性肠痈4000余例,效果可靠,疗程短,无副作用,愈后巩固,兹举验数例,供其隅反。  相似文献   

19.
肠痈案一则     
祖国医学认为肠痈多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暴食后剧烈运动、六邪侵袭、忧思郁怒等因素致肠腑气壅、热瘀互结、血败肉腐而发为此病,治疗以清热通腑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20.
病有顺逆,证有显隐,治有正反,法有常变,处常达变,治病求本。今举肠痈三则,并予分析,以便加深对辨证论治在具体运用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