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代大鼠肝细胞冻存条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哺乳动物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为降低分离获取肝细胞的成本,提高获得肝细胞的利用率以及保证实验中肝细胞供体的一致性等,建立一种优化的冻存条件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力法。因此,我们以原代大鼠肝细胞为模型,探索简捷、实用的冻存条件,为原代肝细胞,尤其是原代人肝细胞的经济、高效利用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剂:肝细胞冻存液I:RPMI1640+30% FBS+双抗+0.1U/ml胰岛素+2%DMSO;肝细胞冻存液 Ⅱ:RPMI1640+30%FBS+双抗+0…  相似文献   

2.
背景:采用原位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数量多,活性高,但灌流装置价格昂贵,操作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所需时间长,易污染,限制了在一般实验室及人原代肝细胞在医学中的应用.目的:建立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多点穿刺灌注方法将预温38 ℃的前灌流液及Ⅱ型胶原酶溶液灌依次灌入人肝脏组织中,经消化及离心后获得人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并鉴定.结果与结论:经多点穿刺灌注法消化分离后可获得约5×105个肝细胞,分离获得的肝细胞活率达90%;细胞培养24 h后呈铺路石样生长;电镜示肝细胞呈典型形态特征:细胞核大,胞质少;培养的肝细胞 PAS糖原染色阳性,白蛋白表达阳性.说明多点穿刺灌注法分离人原代肝细胞简单易行,肝细胞产量高、活力好、纯度高,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具有特异性生物学功能表达,适宜在一般条件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酶法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提高心肌原代细胞存活率及纯度。方法应用0.1%的Ⅱ型胶原酶消化出生第1d乳鼠的心肌组织,收集的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和,加入DNA酶消化一次,用差速贴壁分离法分离。结果在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过程中,胶原酶和DNA酶的组合使用,并改变差速贴壁时间,可得到高存活率和高纯度的心肌细胞,细胞搏动率高,持续时间久。结论本研究应用改良的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心肌细胞存活率高,纯度高,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可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培养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研究细胞内HBV的复制情况及持续时间,为临床抗病毒试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分离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进行体外培养.14 d后,测绘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核型分析.分别用巢式PCR和ELISA法对细胞匀浆及培养上清液进行HBV-DNA和HBsAg、HBeAg的检测.结果: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可检测到HBV-rcDNA,培养上清液内检测到HBsAg和HBeAg.细胞培养3周时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结论:该细胞体外培养期间仍能保持对HBV感染和复制的特性,为体外研究HBV感染情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案,为组织工程心血管相关研究提供心肌细胞来源。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出生2d内的SD大鼠8只,切取心肌组织,将其反复剪成约1mm3的块状,加入4mL消化液(0.8g/L的胰酶 2×105U/L胶原酶),然后收集细胞放在DMEM(pH7.2)培养基进行培养,以4×108L-1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并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用4g/L台盼蓝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不着色者为存活细胞,并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共计数800个细胞,其中42个染色阳性,成活率为95.89%。细胞培养未贴壁时心肌细胞呈圆形;24h后心肌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伸出伪足呈梭形、多角形;3~4d后形成细胞簇,并可出现同簇细胞的同步搏动,最后心肌细胞连接成片生长。结论:该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存活率较高,是一种可靠的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组织块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对污染不容易控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可能损伤细胞。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纯化采用Percoll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活率鉴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纯度鉴定采用3β-羟基固醇脱氢酶染色方法。结果与结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纯度达可达90%以上;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织块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对污染不容易控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可能损伤细胞.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纯化采用Percoll 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活率鉴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纯度鉴定采用3.-羟基固醇脱氢酶染色方法.结果与结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纯度达可达90%以上;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8.
人大肠癌原代培养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技术检测50份大肠癌标本对16种抗癌药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长春瑞滨、羟基喜树碱、氟尿嘧啶和紫杉醇,敏感率分别为34.1%、31.6%、27.6%和24.3%。最有效联合用药方案是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糖胞苷,敏感率为100%(11/11份),其次是氟尿嘧啶+顺铂+阿霉素和健择+顺铂。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ATP-TCA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主要讨论近年来本课题组不断改进体外神经元培养方法以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联合使用低浓度胰酶及DNaseⅠ进行消化,在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中用Glutamax代替glutamine,并将胎牛血清比率降为5%,于接种后48小时加入细胞分裂抑制剂-阿糖胞苷以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大鼠皮质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 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 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 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1.
改良分步消化法培养原代软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肝细胞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桥梁作用,帮助肝功能衰竭患者渡过肝衰期,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目的:采用Seglen改良的原位灌注探讨SD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影响因素和方法的改进,同时分析原代肝细胞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疗效。方法:两步法分离大鼠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24h后分2组:细胞移植组经脾脏移植约2×107个肝细胞;对照组经脾脏注射0.4mLHank’s液。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生存率和血清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变化情况、脾内白蛋白分泌作用及脾内肝细胞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细胞分离存活率达85%~95%。细胞移植组14d存活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组(30%)(P=0.01),且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30d后,脾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移植15d后,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结果说明胶原酶、pH值、灌注液、灌注方法等均是影响肝细胞分离存活率的因素;经脾脏移植的肝细胞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生存率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原代肝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脏是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能量代谢、毒素的生物转化以及血浆蛋白合成的中心器官,是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移植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肝衰竭、晚期肝病或先天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供体肝短缺的限制。肝细胞移植可部分解决供体肝短缺的问题,且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因此肝细胞移植研究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一个热点,肝细胞移植是未来可以替代肝脏移植的方法。在这种体系中,需要大量健康的、处于高度分化状态且具有增殖能力的肝细胞。因此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培养体系中的肝细胞可以很好地模拟体内肝脏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原代小型猪肝细胞微载体培养方法的建立及肝细胞功能特性。方法将3.20×107个的肝细胞及2g/L cytodexTM 3微载体连同40ml含100ml/L Hyclone小牛血清及其他辅助因子的RPMI 1640培养基加入250ml已硅化的方瓶中培养。对不同培养时间的肝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测定不同培养时期肝细胞生物合成及生物转化功能。结果肝细胞产量为6.8×109~8.1×109(7.58±0.57)×109/肝细胞;肝细胞活率为92.0%~99.0%(96.25%±3.10%);肝细胞具有正常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接种培养后肝细胞呈明显的朝CytodexTM 3聚集,二者易相粘贴,粘附在微载体上的肝细胞增殖生长旺盛;当肝细胞数为3.20×107个时,接种后24h肝细胞尿素及白蛋白合成量分别为1.22mmol/L及0.075g/L;随着时间的延长,利多卡因的转化率逐渐增加,在24h时即达到100%。结论 使用微载体培养的小型猪肝细胞具有较旺盛的增殖生长能力、良好的生物转化及生物合成功能,可作为体外生物人工肝较为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背景:良好的分离技术是获取高活性肝细胞的前提.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经门静脉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法.但该方法仍存存胶原酶用量大、操作繁琐、流程长、对设备要求较高等问题.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人鼠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SD大鼠10只,按改良经腹主动脉灌注法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重复10次分离肝细胞实验,观察各项指标结果并与已发表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体,采用Ⅳ型胶原酶经腹丰动脉灌注,供体肝脏肝门部结构,肝上及肝下腔静脉封闭保留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肝细胞,经200目和300目筛滤过,滤过后的悬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分别以1 000,500,300 r/min离心各3 min以纯化肝细胞,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纯度及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胶原酶消化法所扶取的肝细胞纯度高、形态完整、活性高.提示改良胶原酶经腹主动脉灌注消化法是一种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离方法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皮皮细胞培养是研究肾肘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该细胞分离方法有酶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筛网分离法、显微解剖分离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分离法。本文就这些分离方法及所分离出细胞的性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是研究肾脏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该细胞分离方法有酶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筛网分离法、显微解剖分离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分离法。本文就这些分离方法及所分离出细胞的性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简单、稳定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出生24hr大鼠海马组织,采用机械吹打法或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24hr后更换含2%B27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饲养,每3d全量换液,观察神经元形态.培养第7d检测神经元纯度,MTF法测定神经细胞活性,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培养效果。结果:机械吹打法可缩短实验操作时间.减少培养污染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培养出的神经元纯度高、活性好。结论:机械吹打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是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国内对上皮细胞的研究多采用细胞株的方式,但其离体时间长,细胞易产生变异,而原代培养则与体内状态更相近,希望能为组织工程肾脏相关研究提供肾上皮细胞来源.目的:探索原代肾上皮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原代肾上皮细胞培养方案.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开放性实验,于2007-12/2008-03在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病毒与癌研究室完成.材料:新生2-4 d SPF级雄性SD大鼠鼠婴12只.方法:取SD大鼠,切取双侧肾脏组织,将其反复剪成约1 mm×1 mm×1 mm块,加入2.5 g/L的胰酶和0.4 g/L乙二胺四乙酸,放入37℃恒温水浴箱消化,30 min后移至200目钢网过滤,去除未消化组织块和细胞团,收集网下悬液1 000 dmin低温离心5 min,用DMEM(pH 7.2)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以4×108L-1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置CO2培养箱中培养.再将细胞悬液接种到一个培养瓶内,静止培养30min,镜下观察细胞部分贴壁,将培养液连同尚未J贴壁细胞一起吸到另一瓶内,继续培养,重复上述操作一次,纯化肾上皮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以4×108L-1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培养.用4 g/L锥虫蓝染色榆测肾上皮细胞的存活率,不着色者为存活细胞.并观察肾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贴壁率.结果:肾上皮细胞存活率为95.20%,4 h约60%的细胞贴壁,12 h 85%以上的细胞已经贴壁.24 h后肾上皮细胞伸出伪足呈梭形、多角形,具有胞核一两个,细胞大小均匀,生长迅速,三四天后形成细胞簇,最后肾上皮细胞连接成片生长.结论:该肾上皮细胞培养方法存活率、贴壁率高,是一种可靠的肾上皮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免疫组化技术在原代培养细胞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已较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在眼、耳鼻喉科领域,研究人员常对Hep-Ⅱ喉癌细胞株、胆脂瘤细胞、嗅细胞、鼻黏膜细胞和组织及牛眼视网膜细胞、兔眼晶体上皮细胞等进行原代培养。众所周知,在组织细胞原代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