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主河道深埋有螺土灭螺,混凝土护坡,支河道持续药物喷洒灭螺,人畜同步查治血吸虫病,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改变人的行为等综合治理措施,观察综合治理对河坡、河滩钉螺消长的影响,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消长的影响和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结果 主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1998年为6.26hm^2,82.1%和11.7只/框,到2001年已连续2年查不到钉螺。支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从3.95hm^2、83.2%和15.51只/框下降到3.55hm^2、57.7%和13.32只/框;阳性钉螺面积从2.81hm^2降为0。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3.9%(COPT环沉率≥3%)降至2.3%,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及“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血吸虫病畜。接触河水人数从1998年的260人下降到2001年的39人,下降了85.0%。结论 实施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湖北省四湖区域渠系增设防螺设施综合治理效益。方法 选择该区域的荷花村以渠系增设防螺设施、环境改造、工程灭螺为主的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措施,运用卫生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钉螺面积和居民感染率均明显下降,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和新发晚血病例;(CBA)费用效益比为1:9.62,净效益费用比为8.62:1。结论 增设防螺设施,实施环改灭螺综合治理,是渠网地区控制并消灭钉螺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和11.13倍,同时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较1987年上升了37.44%,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1.21%,并有零星急性感染病例发生。小环境改造一次性投资费用高于药物灭螺,但与农田水利相结合的小环境改造措施能够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因此远期效果仍将优于药物灭螺。  相似文献   

4.
蒲江县血吸虫病2001-2005年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蒲江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分析2001—2005年蒲江县通过查灭螺、人畜查治病、微型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建沼气池、退耕还林等项目综合治理后螺情、病情的防治效果。结果2005年血吸虫感染率0.06%,无耕牛感染,有螺面积压缩到176140m^2,无阳性钉螺。结论血吸虫病控制效果明显,但应继续加强综合治理防治措施,结合农发、水务、林业等项目工程优先安排到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铜陵县从“八五”开始,围绕农业生产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不仅发展了农业生产,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钉螺草生环境,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流行,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现将综合治理主要工程简介如下。1顺安河联圩围垦灭螺工程顺安河是我县最大的内河,全长42km,流经10个乡(镇),105个村,两岸人口20多万人。沿河原有钉螺面积1559.9万m2,其中,906万m2分布在沿河的11个草滩上。改造前,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21.3%,其中,最严重的顺安镇长山村、钟仓乡山东村、西湖镇跃进村,居民血吸虫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微型水利建设综合治理项目灭螺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在长秋乡石马及新建2村通过修建山平塘,微型水池,整治输水渠道,新开坡地等方法进行微型水利建设后观察其灭螺效果。结果 与项目实施前比较,有螺面积下降了66.36%,人群感染率下降了72.94%,并获得了综合经济效益,预计今后每年可创效益9.2万余元。结论 综合治理是山区控制血吸虫病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7.
双流县长期采用专业技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经常性和突击性运动相结合,农业生产与血防工作相结合,把控制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查螺灭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使历史螺面下降达98.53%,同时,对人群及耕牛开展血吸虫病普查,并对所有病人、病畜进行治疗及扩大化疗,使人、畜感染率逐年下降,至1986年无儿童新感染,1996年后已无居民新感染,1992年后无当地新感染病牛。并加强、水源管理和健康教育,增强扩大群众的自我预防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等综合治理及科学防治措施,使双流县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2000年取得了阶段性防治成果,实现了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农村经济,安庆地区1985年来将原来25处3838万m~2的围垦灭螺区改作养鱼或植芦。为观察其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我们特选择其中4处,于1985年后进行了连续3年螺情与病情的追踪调查,报告如下。 1 枞阳县大窑圩 面积6410亩,1964年围垦前钉螺密度为4.6只/0.11m~2,居民感染率为30.4%(367/1207)。1968年建水闸并高围种植后,已连续9年查不到钉螺。1985至1988年改为鱼池养鱼后,一直无螺;居民感染率由0.7%(3/451)下降到零,且连续保持3年。  相似文献   

9.
七里湖工程是70年代建立的防洪工程,也是规模空前的灭螺工程,该工程使湖区45万km~2杂草丛生、钉螺密布的沼泽地变成了鱼米之乡。由于该工程后续配套没有跟上,每到洪汛期间垦区一片汪洋。1990年垦区有螺面积900万m~2,致使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明显回升。1991年连续4次受淹,导致钉螺蔓延孳生。  相似文献   

10.
2005~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综合分析2005-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一步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规律。方法在全国选择80个血吸虫病监测点,整理分析人畜病情、螺情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结果。结果2005-2007年监测点总的居民感染率下降54.90%,年均下降18.30%;居民感染率〉5%的村数逐年减少,至2007年已无〉5%的监测点;连续3年所有年龄组居民感染率均下降;不同年龄组感染率高峰2005年出现在30-50岁组,2007年逐渐后移到50-60岁组。3年来家畜感染率下降了69.22%,其中黄牛和水牛感染率下降明显。有螺面积3年间压缩了8.84%,感染性钉螺面积压缩了53.23%。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均逐年下降,但钉螺感染率3年间有反复。结论2005-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牛感染率及螺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利血防工程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水利血防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扩散的影响,为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阳新县富水流域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流域水利血防工程、江西省玉山县七一灌区水利血防工程、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节水灌溉水利血防工程等4个国家重点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进行血吸虫病监测,收集2003~2007年以来的螺情、疫情,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螺情、疫情消长情况。结果工程建设后,4个工程所在区域钉螺面积分别下降83.69%、21.62%、66.20%、28.36%,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98.41%、86.07%、61.63%、78.96%,活螺密度分别下降99.55%、89.70%、55.10%、76.19%,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5.44%、100%、60.00%、100%。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77.56%、71.94%、88.60%、24.46%,家畜(牛)的感染率也相应下降。结论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有积极作用。工程竣工后须加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九五”期间洱源县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防治工作的方向。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人、畜血吸虫感染调查,并对高、中、低度流行村按1%比例进行螺情和病情监测,考核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结果:“九五”期间有8个行政村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2个行政村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与1995年比较,全县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36.88%;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下降38.32%,但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不明显,只下降3.93%。结论:“九五”期间洱源县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但全县尚有11个行政村疫情仍比较严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大山区查灭螺工作力度以及对家畜血吸虫病的查治和流动家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1992—1995年在南京六合通江集村试区,采取处理阳性螺点,结合人、畜查治的防治对策。结果显示居民、耕牛的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从3.45%、36.84%下降为零,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从12.33%降到5.19%;试区滩地的阳性螺密度随钉螺密度的下降亦逐年降为零;哨鼠疫水测定持续2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已连续3年无急血病人发生。作者认为在大面积江滩灭螺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如能切实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可以控制江滩血吸虫病流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滩地区的一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连续4年的观察,发现在实施高危人畜化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措施后,居民的血吸虫病感染率从3.45%降至0.06%.下降了98.3%,且连续4年未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江滩感染性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下降了72.5%和41.1%。提示:在江滩地区,该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降低江滩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徽省当涂县2006~2012 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2 年当涂县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年报及疫情监测点资料。结果 2006~2012 年人群血检阳性率、急感病例数、耕牛感染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耕牛存栏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钉螺面积变化不大,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同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当涂县血吸虫病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有螺面积徘徊不降,提示今后要加大综合治理灭螺力度,提高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滩地区的一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连续4年的观察,发现在实施高危人畜化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措施后,居民的血吸虫病感染率从3.45%降至0.06%,下降了98.3%,且连续4年未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江滩感染性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下降了72.5%和41.1%。提示:在江滩地区,该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美丽 的流行,降低江滩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湖沼垸内血吸虫病流行区有效又便于推广的防治方法。方法1993~2002年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钉螺孳生地;结合改水、改厕、建居民新村等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健康教育,阻断传染源。结果钉螺面积下降87.93%,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67.20%、82.69%、74.73%和93.63%;人群感染率下降78.48%,其中中、小学生下降91.33%;耕牛感染率下降83.71%。结论综合防治是目前湖沼垸内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有效和可行的措施,有利于血防成果的巩固和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高原平坝型重疫区采取“人畜扩大化疗加重点环境灭螺杀蚴及健康教育”的防治对策,经3年防治,试区居民感染率由34.19%下降至2.13%,家畜感染率则下降为零;低龄人畜新感染率下降95%—100%;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分别由0.51%和0.0073只/框(每框面积为0.11m2)下降为0.03%和0.0003只/框,下降率达94%-95%。费用-效果分析显示,试区费用使用情况良好。表明采取此项防治对策能够控制高原平坝区的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9.
山丘型血吸早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小长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江宁区2003--2012年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03—2012年江宁区沿江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及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情况资料.分析比较血防综合治理前后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情况。结果江宁区沿江江滩地区通过近10年的综合治理,居民的血吸虫感染率逐渐下降,2003年为0.97%,2006年后未再发现粪检阳性患者;家畜感染率也逐渐下降,2003年为0.60%(4/671),到2007年沿江地区的所有耕牛被淘汰;2003年钉螺面积为1084ha(1ha=10000m2),钉螺密度为1.54只,0.1m2:阳性螺面积279ha,2012年钉螺面积和钉螺密度分别为475ha和0.01只/0.1m2,较2003年分别下降了52.94%和99.35%.2009年起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通过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江宁区沿江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需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