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ACEI)、选择性 型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 ARB)以及合用时对心肌梗死 ( 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后 2 4小时的 SD大鼠被随机分至 B组 (苯那普利 2 m g/ kg/ d)、V组 (缬沙坦 15 mg/ kg/ d)、B+ V组 (苯那普利 1mg/ kg/ d+缬沙坦 7.5 mg/ kg/d)和 C组 (空白对照组 ) ,假手术组 ( S组 )作为正常对照。治疗 6周后测量体重、心脏重量、非梗死心肌胶原含量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 ACE)、血管紧张素 ( Ang )、醛固酮 ( Ald)的活性或含量。结果  MI后 6周左心室 ( L V)、右心室 ( RV)重量以及右心室与左心室重量比、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增加 ( C组比 S组 ,P<0 .0 5 ) ,苯那普利、缬沙坦及合用均显著降低以上指标 (与 C组比较 ,均 P<0 .0 5 )。 C组心脏局部 Ang 、ACE和 Ald较 S组明显升高 ( P<0 .0 1) ,三种治疗组均使其显著降低并恢复至正常 (与 C组比较 ,均 P<0 .0 1;与 S组比较 ,均 P>0 .0 5 )。结论  l.心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 RAS)在左心室重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 .ACEI、ARB均有减轻 MI后左心室重构方面的作用。 3 .合用 ACEI与 ARB具有良好的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肝纤维化、肝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为一内分泌系统,能分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AngⅡ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作用于全身多个器官,主要通过AngⅡ和特异性的膜受体作用来调控。在许多组织或器官,如肾脏、心脏和血管中存在着独立的局部RAS^[1],亦可合成AngⅡ,AngⅡ以旁分泌、自分泌、细胞内分泌等形式作用于组织和细胞,与组织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一。系列功能调控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肝脏亦存在着局部RAS^[2,3],肝脏局部RAS、循环RAS与肝纤维化、肝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终末活性产物,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以及与心脏和血管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抑制心脏和血管重构作用.现就血管紧张素-(1-7)对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1):861-86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共同点有:(1)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来实现其临床效应的.ACEI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降低;而ARB则是通过阻止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结合,从而拮抗了AngⅡ的作用.(2)两者均能发挥良好的降压作用,作用效果大致相仿.(3)两者均能通过阻断全身循环和局部的RAAS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扩血管,抗增殖的活性因子,抑制缩血管促增殖的活性因子,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4)两者均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LVH)以及心力衰竭(HF)的发生.不仅可以通过降压减轻高血压早期的肾脏缺血性损伤,而且可以对抗AngⅡ诱导的肾小球出球动脉收缩所致的"三高"状态,保护肾功能.(5)两者对代谢均无不良作用,尚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6)均有良好的抗HF作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中ARB优于ACEI,或ARB必须与ACEI联用的价值.但ACEI是治疗CHF的基石,也是治疗CHF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干预可望逆转肾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分别阻断RAS的不同环节发挥肾功能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2×3析因设计分别观察DN不同分期以及RAS单纯阻断和双重阻断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促使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降低全身血压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保护肾脏,延缓肾衰进展.多种药物能在不同环节阻断RAS,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产生,ATⅡ受体拮抗剂(ARA)则通过阻断ATⅡ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ACEI和ARA阻断RAS的机制不同,这二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1],二者联合应用是否更为合理?本文从ACEI、ARA作用机制及特点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 RAS)在血压的调控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讲 ,阻断 RAS的任一环节 ,对治疗高血压都是有益的[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已被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具有逆转心室肥厚作用 ,降低心肌梗塞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率达 30 %以上 [2~ 3 ]。由于 ACEI不能完全阻断 RAS,因此 ,人们开始对研究阻断 RAS的最后一个环节——血管紧张素 ( Ang )受体产生兴趣。在应用 ACEI的基础上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即最大限度地阻断 RAS,以探讨对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的影响 ,进一步降低高血压、心肌…  相似文献   

8.
ACEI、AR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阻断或削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策略之一。经过10多年的临床试验和实践,这3类药物的适应证和应用要点都已基本明确。ACEI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基石和首选药物,ARB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适应证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使用时必须密切监测血钾和肌酐水平。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终末活性产物,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以及与心脏和血管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抑制心脏和血管重构作用。现就血管紧张素-(1—7)对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使得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得到克隆和顺序测定 ,推动人们对AngⅡ生物学特性及在心室重构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进入了分子基因水平。为达到减轻或缓解心室重构的目的 ,人们着力于从不同环节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尤其是AngⅡ的合成和作用部位 ,而新的治疗方法又为研究RAS在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增添了活力。1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阻断剂防治心室重构优于单药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ACEI可以缓解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改善…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杂志》2005,13(11):671-672
1 问题提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作用后,醛固酮(Ald)减少是暂时的。ACEI使用后,应当有Ang Ⅱ下降,Ald下降,肾素与Ang Ⅰ上升[高血压杂志,2004,(12):270]。有些病人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血Ald先降后升,反而超过治疗前水平,这种现象叫“醛固酮脱逸现象”。高修仁等医师证实心力衰竭病人在ACEI治疗后一个月血浆Ald明显下降,治疗后3月,反而超过基础水平[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277]。 肾脏以外的心脏、血管、脑都有Ald合成酶(CYP11B2),Ald可能在这些器官局部产生,起着自泌素或旁泌素的作用。作用于这些器官局部的盐皮质激素受体,产生胶元,心肌肥厚,血管内皮肿胀功能失调。作用于脑视丘海马,间接引起水钠潴留(图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的影响。方法4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各12例,应用低剂量ACEI的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分别为9例和12例。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之间的心房组织AT1和AT2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患者心房组织AT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窦性心律患者(2.63±1.00vs4.64±1.48,P<0.001),AT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6.20±2.17vs3.72±0.88,P<0.05);应用低剂量ACEI的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分别与未应用ACEI的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相比,AT1和AT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时AT1蛋白表达下调,AT2蛋白表达上调,相应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低剂量ACEI不能逆转房颤AngⅡ受体重构。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维持人体心脏血管和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该系统的主要活性肽 ,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过去认为AngⅡ在体内是由血管紧张素I(AngⅠ )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作用下生成的含有 8个氨基酸的多肽 ,现在认为AngⅡ产生除ACE经典途径外还有组织蛋白酶G、胃促胰酶、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等非经典途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可抑制ACE途径 ,但不抑制其它途径产生的AngⅡ ,所以不能完全阻断AngⅡ的产生。AngⅡ受体拮抗剂是在受…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方面已取得成功。这类药物的疗效归功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除了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Ⅰ以外,对其它方面如缓激肽、P物质也有影响,所以就RAS而言,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TⅠ)受体拮抗剂较ACEI更能获得最大的抑制效果。关于非ACE途径产生的AT I,以及循环RAS及局部组织RAS的情形已有报道。理论上证实,在受体水平依据活性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AT I受体拮抗剂将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Ⅱ)生成,血管紧张素AT,受体拮抗剂(ARB)能阻断AⅡ与ATl受体结合,故均能抑制AⅡ的致病作用。这两类药除能有效降低系统高血压外,还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因此,这两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应  相似文献   

16.
大量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激活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通过阻断RAS激活,尤其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新临床试验的意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研究的重点是寻找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的比较及联合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β1受体阻滞剂比较和新开发的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新证据.近年公布的几项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HF药物治疗临床试验,反映了HF药物治疗的进展,并回答了有关HF治疗中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最重要的介质,对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和结构至关重要。血管紧张素Ⅱ与其特异性受体(1型受体和2型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作用。目前已广泛认为其大部分心血管作用是通过1型受体介导的,对于2型受体目前了解较少。现就近年来对2型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LVRM)是梗死后心肌组织结构和心室功能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影响梗死后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并且是决定梗死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1,2〕。在AMI的药物治疗中,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证明能够阻抑LVRM并降低病死率〔3〕。近年来,已有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有关此类药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尚未进行,其对AMI后LVRM的影响尚未明了。   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ACEI在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防治心脏与血管的病理性重构及某些肾脏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虽然ACEI可通过抑制AngⅡ的生成及缓激肽(BK)的降解阻抑LVRM,但由于ACEI不能抑制胃促胰酶等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途径转化AngⅠ为AngⅡ〔4〕,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ACEI的药理学效应。同时ACEI存在两个重要的副反应,即咳嗽和血管性水肿,这严重影响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所以人们致力于寻找可完全阻断AngⅡ作用的药物,近年来,Ang Ⅱ受体拮抗剂问世并应用于临床,成为继ACEI后具有强大AngⅡ阻断效应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1 AngⅡ受体及其拮抗剂的作用机制   目前至少已发现了3种AngⅡ受体(AT):AT1、AT2、AT3〔5,6〕。已知的AT1受体的作用包括:促平滑肌细胞收缩、醛固酮释放、儿茶酚胺释放、体液调节以及促进心室肌和动脉壁细胞的增殖肥大等〔7〕。而AT2受体似乎具有与AT1受体相反的调节功能。它的激活可产生血管舒张,抑制细胞生长分化,促尿钠排泄,并产生NO、前列腺素、缓激肽。但AT2受体仅在胎儿生长发育中表达,出生后,AT2受体表达即关闭。AT1受体拮抗剂通过与AT1受体上跨膜部位的氨基酸结合而阻止AngⅡ与受体结合,其对AT1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选择性和特异性,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了AngⅡ的心血管效应〔8〕。与ACEI不同的是其在阻断AT1受体的同时刺激AT2受体的表达,从而激活AT2受体抗心肌和血管增殖的效应,故在药理学机制上AngⅡ受体拮抗剂较ACEI有更好的阻抑LVRM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 (HF)是美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 HF的病理生理异常中起了极其主要的作用。尽管近代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治疗明显改善了慢性 HF患者的预后 ,但其症状仍在继续发展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ACEI不能完全阻止替代通路产生的血管紧张素 (Ang )。 Ang 亚型 1受体通过较远端的作用比ACEI更完全的阻断 RAS,因此 ACEI和血管紧张素 亚型 1受体阻滞剂 (Angiotensin subtype 1re-ceptor blockers,ARBs)联合应用能更有效的阻断RAS系统的通路 ,降低 H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改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